忏悔和宽恕,一定建立在觉(觉察、觉照)之上。因为,
一定是心灵觉察到了不符合真理标准的,才会去忏悔;
一定是心灵觉察到了不符合圣主平安的,才会去宽恕。
所以“能觉察到”是前提,其实一切法莫不建立在“觉”之上。
而“觉”又只能建立在智慧之上,才能称之为“正觉”。否则,外道修行也讲“觉察”,因为他们的法义不究竟,最高不超过存在。因此他们的觉察必不能触及根本,即对“存在”的执迷和维护。而佛法究竟智慧,是不被存在的,只有不被存在的智慧才可以透过存在折射成为“觉照”或者“觉察”去对治那些维护执迷“存在”的烦恼心。
因此“觉”的根本是智慧在存在中的折射。
那如何才能建立起究竟智慧支撑的“正觉”呢?通过学法受持正知见。
正知见,是智慧在三界内通过分别心的呈现,可以在“存在”内归正、指引修行方向。
觉照与正见都是智慧在三界内体现。
那么有了正知见就可以升起觉察、觉照了吗?
不,需要对真理无上刻骨的虔诚,需要对世间无有保留的出离。
因此,虔诚心和出离心是觉察和觉照的根本动力。
觉察是前期的智慧体现,更加需要虔诚心和出离心作为基底。有了出离心本身,就会有清醒,就有了觉察,持续升华,进而生觉照。
因此可以一句话归纳,一切法建立在“觉”之上,而为了保证是“正觉”就必须拥有智慧正见归正方向,而“觉”的根本动力是极度虔诚心和决绝出离心。
因此有智慧,有虔诚,有出离,则此修行者堪称法器,必定获得成就!
这涵盖了修行的全部要素!
当然,依止大觉悟者为上师是这一切的前提!
总体而言,
忏悔为净化,是佛陀的觉醒法里重要的法门。
宽恕为治愈,是耶稣的宽恕法里必做的功课。
但都建立在智慧觉照的基础上,以无上虔诚作为根本动力。
忏悔和宽恕作为不同的法可以同时使用,但不同阶段起到的作用有所差别。
修行初期,要大量学法,树立正知见。
用正确的知见代替错误的知见,融化混浊的体验,归正生命的方向,让生命开始在信仰中第一次重生。在正知见的指引下,不断以真理的标准去剔除不纯净的因素,净化身心,以复苏灵性。这个时候的智慧层次较低,善恶正邪明显,二元性很强,就有明显的自我与他人之分。
对于顽固我执,主要用忏悔来剔除。
对于他人伤害,主要用宽恕来融化。
光明兼具智慧性和治愈性。但由于内心光明不够多,其治愈性不够,因此总体而言,忏悔的净化效果会更好。
这是人走向好人的过程。
这一时期,智慧的体现主要是正知见,而且还是较为粗浅的知见。而智慧的另外体现“觉”较弱。觉察能力较差,更谈不上觉照。主要靠正知见来不停审视内心。
这个时候如果宽恕习气深重的自我,修行者往往会不能够信受,从道理上想不通,因此宽恕的效果不如忏悔好!
修行中期,正知见扎根牢固,体验开始柔软松动,内心有了更多的光明。
这时候正知见比之前要深入细微,也有一定觉察能力。那么智慧之剑的“双刃”都可以用上了。这时候二元性减弱了,内心有了一定的光明。
光明的智慧性淡化二元分裂,使得灵魂开始能够领悟法我皆空的内涵。
光明的治愈性疗愈灵魂伤痕,使得灵魂开始能够感受本无分裂的一体。
对于他人对自我的伤害,以及自我的轻微过错,都可以更大程度上宽恕了。
当然对于顽固的自我习气,依旧可以用忏悔来破除。
这是好人走向神的过程。
这一时期,忏悔和宽恕经常交互使用。
修行中后期(当然我没到这步,纯属法理上的理解),
应该是正知见与觉察、觉照变得更加细微深入、融合,更加合二为一地参与对生命的归正,因为正知见和觉照都具智慧性。
这一时期的任务是破除小我“想阴”的过程,是入三摩地身心分解的过程。无论是忏悔还是宽恕,都较以前更加深入细微,二元性比以前更弱了,光明透露得更多了。
藉由觉照净化,因此忏悔可剔除细微体验。
藉由光明治愈,因此宽恕可融化细腻罪责。
这是神走向灵的过程。
这一时期,忏悔和宽恕依旧可以经常交互使用,因二元性不那么强了,故效力更加趋向一致,比前期更能融化内心深藏的自我维护、细微习气。
在这三个修行时期中,忏悔与宽恕的不同是:
“忏悔借助愧疚,宽恕释放愧疚”
一、“忏悔借助愧疚”,这个愧疚较为粗浅,是良心复苏,对内心不如法的地方感到不满。这个“愧疚”是良心释放给修行者应该要忏悔融化背后的习气我执的一个信号。因此,这时候直接宽恕这个愧疚,效果不大,因为背后是更深层的习气。
对于很多人而言,直接宽恕这个愧疚,有点像是对背后深厚的习气我执视而不见,有掩耳盗铃之嫌疑。当然对于根性很利的人,也可以用宽恕把良心复苏的愧疚,与背后的习气连草带根地一起拔除,这样的情况较为少见。
二、“宽恕释放愧疚”,这一层愧疚更为深层根本,是与圣灵分离的愧疚。在修行之初难以直接触碰到这一层的愧疚,因此初期宽恕自我效果不好。而中后期,宽恕自我效果相对较好。
所以层次不一样,每个阶段对治的体验习气深浅不一样,都可以交互使用。用什么办法好,也无需操心,因为“觉醒心”会知道是哪一层问题更亟需解决的,如果“觉醒心”认为愧疚背后的习气更为严重,就会推动修行者忏悔,如果“觉醒心”觉得愧疚本身问题严重,就会推动修行者宽恕。觉察到了,觉醒心会促使行者以某种最合适的姿态去融化这个烦恼。忏悔和宽恕只是姿态有所不同。
“觉狂则忏,觉疚则恕;觉纵则忏,觉拘则恕。”
如此等等……
至于修行后期,是灵走向圣灵,圣灵归入圣贤,彻底还原“祂”,是我等不可理解的,无论是忏悔和宽恕都属于无相忏悔和无相宽恕,内涵趋近,可直达圣主平安性,如来寂灭性。不过老师说过,圣主宽恕法门“这是成就法,极度艰难。艰难的程度,超过解脱法。同样的,心灵踏实的解脱,也比智慧成就,更具稳定。”这是佛教解脱法里需要补上的一课了,那么最终还是真宽恕更能彻底圆满吧!
总论:
一切法因“觉”与“心”的际会而生,
一切义因“觉”与“心”的同寂而显。
故:
忏悔为净化,
宽恕为治愈。
忏恕皆为法,
诸法觉为先。
觉因智慧立,
见正则觉正。
觉正则法正。
觉邪则法邪。
若无正觉照,
诸法皆非法。
心觉法自现,
法异因心别,
心灭法自消,
觉寂而常照。
这是我个人肤浅的体悟,不对的地方还请圣主上师和师兄们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