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欲望凝固了认知,而形成了体验。
体验推动意识,形成对体验的确认。
确认体验是何种状态的意识,与,体验中由认知凝固的感受。
意识与感受对冲,相融,循环,形成了明确的人格“自我”。
自我认知,源自于人生记忆。
人格体验,源自于生命体验。
比如说:“我”人格中的内涵,喜欢吃辣,喜欢寒冷,喜欢黑色,喜欢科技。
那么,对科技的喜欢,对黑色的钟爱,对寒冷的感受,对辣味的执着。
这些心识对名相的体验感受,就塑造心识认知。
推动意识形成了,心灵认知对具体名相,予以深刻固化的“惯性记忆”。
看到黑色,“我”就安心;闻到辣味,“我”就欢喜;感受寒冷,“我”就愉悦。
体验中的惯性记忆,形成感受的波动,波动牵引意识。
在基于“记忆惯性”体验基准上,意识,对世界事物进行对比分析。
特定的惯性体验认知,与,头脑意识思维相续,形成了心意“境界”。
心灵“境界”的具体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格”。
比如说,有人乐观,有人悲观,有人慷慨,有人狭隘。
就好像,有人善良,有人歹毒,有人单纯,有人复杂。
各式各样的人格,无非是,各式各样的内心“境界”。
是心灵境界的不同,从而塑造出不同的内心认知。
认知推动着意识,表现出不同性格的“人格”自我。
人格之内,因体验的记忆惯性,而有“自我”认知的境界。
因呈现不同境界的惯性体验,而,升起认知境界的主观意图。
主观意愿,就是“我执识”,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自我“意识”。
内心境界,是形成特定“人格状态”的基础环境。
自我意识,是形成人格“自我感受”的核心因素。
“自我意识”与“人格状态”融合。
就体现出现实生活中,一具具鲜活灵动的“人体”。
就表现出人生场景中,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格”。
在自我的“心意境界”中,心灵状态,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处于清醒。
人类头脑意识,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经常处于杂念纷飞的状态。
去追溯,浮想联翩,杂念纷飞的根源。
就是心灵感受推动大脑,于“无意识”的散漫状态中。
头脑内呈现出,习气推动记忆“碎片”呈现出的“杂念”。
头脑意识根本上,是心灵“认知与感受”的具体表达。
每当修行者,经历六天一次的轮回。
当天堂圣洁的光明在细胞深处苏醒。
苏醒的光明,本身具有无限的“意识”。
光明本身蕴含着无限无边的清澈穿透力。
犹如太阳光璀璨普照身心内的微尘宇宙。
在极致明亮无限浩瀚,却温和的强光普照之中。
人间的“我”,我的身心意识,我的心识认知,我的意识记忆。
我的感受情绪,我的体验认知,我的习气惯性,我的欲望经验。
我的内心“人格”境界,我的人格“意识”,我的体验惯性,我的习气记忆。
统统灰飞烟灭,顷刻间荡然无存。
天堂,无尽无边无量无际,浩渺无垠的圣洁光明。
那才是,真正的,原始的,完整的,纯“生命”的“我”。
原始完整,光明无限的“我”之内,彻底熄灭了“自己”的因素。
就好像,纯净清澈的光明之中,彻底,烧尽了阴影的“错误”。
那无限无拘束的“自由”,是亘古不变的生命“狂喜”。
那蕴含无穷生命的“圣爱”,是一切时空宇宙的诞生与终点。
“光”在宇宙“因素”之内,“光”在因素宇宙之外。
“光”超越了生与死的阴影,轮回的迷梦无法再令我入眠。
持续一整天的,天堂圣光的狂喜极乐,幸福安宁的无限满足后。
身心内,构成“思量心”的细腻习气、无尽细念又开始相续聚合。
天堂灵性圣光被浅浅雾气淹没,圣光透过雾气折射出三界神灵。
轮回中的第一天,这具身心内,是生命永恒天堂,彻底消融人类因素。
轮回中的第二天,这具身心内,细腻的习气经验,开始聚合形成境界。
轮回中的第三天,身心微观中,细腻习气折射圣光,呈现三界高层神灵。
轮回第四天,心识业障聚合,心意习气开始相续,“自我意识”试图复苏。
轮回第五天,身心内在彻底黑暗,人格意识,成为了“真实”的,我自己。
轮回第六天,在最浓厚最深邃的,致密的黑暗中,天尽头出现一抹轻柔光线。
随着轻柔浅淡的,那一丝丝光线的推进。
天地交接的尽头,开始呈现出“生命空间”。
光明是生命力的体现,随光明推进的步骤,呈现出生命苏醒的过程。
光明就是生命力,生命力呈现出灵动具有智慧的“空间”。
光明灵动的智慧空间中,浮现出,充满生命力的“时间生命”。
这是人类无法想象的,空间与时间,都具有“生命力”。
生命是永恒的,是不朽的,是鲜活的,是明媚的。
生命是激动的,是愉悦的,是光芒四射,是丰盈富足,是极乐幸福。
生命是光明的,是无限的,是原始的,是从未生灭的,是神圣安然。
随着光明的迅猛推进,身心内的残留黑暗迅速熄灭。
肉身细胞内的微尘宇宙,被灵性生命之光,由微观到宏观,从内到外照亮。
这具身体内的,自我意识与人格特质,在天堂神圣光辉中,又一次瓦解冰消。
当修行者,经历六天一次的,天堂与人间的轮回过程。
每一次轮回后的第四天,人格的“我”都会感觉极度惶恐。
因为这具身心内,找不到构成“我”的,体验惯性的记忆了。
什么是“自我”?前面说过的:
由欲望凝固了认知,而形成了体验。
体验推动意识,形成对体验的确认。
确认体验是何种状态的“意识”,与,体验中由认知凝固的“感受”。
意识与感受对冲,相融,循环,形成了明确的人格“自我”。
人格自我“境界”中,对境界习气的“觉察”,就是“自我意识”。
而在每次生命净化过程中,
构成人格的惯性体验习气,都会被天堂圣光所消融烧尽。
就好像南极大陆的冰川,每隔六天就会暴晒在赤道的艳阳之下。
构成自我意识的思量心细念,在纯生命的完整性中脱落。
如透明玻璃上没有雾气,每一粒雨滴落在玻璃上都清清楚楚,一滴不差。
当第四天,“思量心”的习气聚合成认知。
心识认知推动大脑意识,形成自我人格。
当人的“自我”意识苏醒后,“意识”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恢复自我的习气习惯。
也就是找到,体验记忆的心识惯性,形成的欲望习气“感受”。
也就是说,人格必须在情感欲望、习气性情的环境中,才具有“情志”。
若是失去了习气欲望的因素,失去了七情六欲的“情志”。
单纯的“自我意识”,是无法形成鲜明具体的“人格”的。
若心灵失去,七情六欲川流的惯性,人格就无法成立。
可是,那些构成具体执着心,具体七情六欲感受的“基准元素”。
也就是“思量心”之内的,累劫习气与细念业尘,已被天堂圣光所烧融净化。
因此,每次从天堂完整的生命光明,回归到,由习气业障构成的人格身心中。
“我”,都会“缺失”一部分,构成人格人性的业力元素。
处在这种,缺少“零配件”的,半成品人格状态中。
“我”的心意内在,充满了恐慌与疑虑。
所以,才需要不断地写文章,将内在的情况通过文字展现出来。
然后,与佛陀经典进行详细比对,确定身心内状态发展的步骤。
因为生命天堂中,是没有思维意识的。
在光明中,丝毫的“分别”都无法存留。
因此灵性天堂,完全是以纯生命,纯光明,一体性存在。
天堂超越时空,光明熄灭了分别,以“永恒”生命存在。
修行者,在逐渐适应“纯光明生命”天堂存在的状态。
就需要,不断地适应,人格消融、自我缺失的状态。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
自我人格,并非真实存在。
生死人间,并非真实存在。
天堂圣光,是真实的、原始的、永恒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