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匐顶礼膜拜真神细腻讲述!
灵魂-见精-感知力-悟性-空性
“你们看,自从有佛法以来,自从有宗教以来,古代的历代圣贤们,留下了汗牛充栋的,数以十万计、百万计的经书,没有哪一个觉悟者,将灵魂说得这么清楚。祂们是以祂们的宗教的术语,在描述灵魂的状态。反过来讲,描述这种灵魂状态的很多人,绝大部分人,99%的人,他并没有超越灵魂,他本身还是灵魂的状态,他没有办法去阐述灵魂的来龙去脉的。
阐述灵魂的人,一定是超越三界的人,因为从三界形成的那一瞬间开始,就有了构成灵魂的,最原始的那个因素了。那个因素称为什么呢?称为人的‘见精’。就说是,你们现在能看到我,现在灯关了之后,你们看不到我了,你们依旧内在看到了你的心意的看不到;你们现在睁着眼睛看到我,你的内在依旧有一个知道你的心意看到我那个‘知道’,明白了吗?现在灯关了之后,你们看不到我了之后,你们内在依旧有一个,知道你的心意看不到我那个‘知道’,那个就是人的见精,那个是灵魂的本体。
见精对所见,形成的细腻的记忆,形成了习气;见精对记忆形成的细腻的分别,形成了细念;细念与习气相融、交织,牵动着这个见精,形成的这种见精的不停的变幻,不停的延展,不停的相融,形成了时间与空间。
在见精呈现出来的时间与空间当中,对空间的细腻分别,对时间的刹那间的微妙体验,形成了众生,这个就是所谓的灵魂的原始。而你们今天的灵魂,就已经是那些最原始的灵魂,经历了无量劫岁月的沉淀,形成的汪洋业海当中,被业风的这种习气,刮下来的业潮,那种业潮,形成了你心灵认知背后的感知力。
这个感知力呀,在你的身心内在,他有一种对你身心内在的自我审察的作用,他有一种自我觉醒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这个自我反思,并不是你的意识,想‘我现在做错什么事了’;并不是你的内心的认知,认知到自己的良心不安了;而是在你的认知背后,有一个可以看到你认知,这个‘看’却无悲无喜,无哀无怨的一种‘品鉴’感。就像品鉴一个商品一样,就像品鉴一个——这个果脯的味道怎么样,这个果脯的形态怎么样,他是一种品鉴力,这种品鉴力就是你的灵魂。
他对你的心意人格自我,对你的意识认知的分别,有一种本能的、先天的距离感。记住了,你的灵魂,跟你的人格自我,是有距离感的。这种距离感呢,他因为不受到你人格自我的,这种……
当然,我说的这个是修行者了。这种修行者的灵魂自我啊,这种灵魂的感知力,因为通过长期的持戒,净化六根六尘,对于感知力的这种牵动、裹挟和熏染,这种灵魂和心意人格,形成了距离感。这种距离感,就不再被你的人格的心意和意识头脑的记忆呀,所牵动的时候,这个内在的感知力呀,他就会对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存在,形成了反思能力。这个反思能力是什么东西呢?就是对于天堂的记忆。
这个记忆,就是我们所说的‘悟性’。听到一句佛经,我若有所悟;我听到一句禅语,我内心动了一下,停止了一下,若有所悟,若有所感,若有所得。那个‘得’是什么呢?那个‘悟’是什么呢?就是你的感知力和身心分开了,不被身心自我带动的那一瞬间,你的感知力当中,苏醒了你对生命,对天堂的最原始的那个性质的记忆。那个记忆称为‘悟性’,因为那个记忆的,祂记忆的是无生无灭的空性。明白了吧,所谓的‘悟性’,就这么来的。
所谓的‘悟性’,就是你的灵魂,在你灵魂深处的感知当中,记起了你对法界那种空性,对于天堂光明的,久远劫的似曾相识却极其模糊的一种回忆,那个叫‘悟性’。悟性一定是脱离你的意识分别,他一定不是你的意识分别可以触及的,那个才叫‘悟性’。能够被你的意识分别触及的,能够被你的认知所判断的,那个就不叫‘悟性’了,那个叫‘境界’,知道吧?而悟性一定是超出于境界的。
悟性的性质有两种:一种是悟起了佛法背后,所指向的那种空、明、圆满,又无生无灭的智慧性,那个就是,在佛法当中称为‘了悟了’,身心脱落,当下了悟了;第二种就是,灵魂感知力忆起了天堂的永恒,天堂的光明和无限的圣爱,那种悟性可以让灵魂,瞬间沉浸到安宁和光明的当下,那也是一种成就。这两种成就,性质一样,都是解脱的性质;程度不一样,天堂的程度更接近于人间,而空性的程度完全超越了三界。”——恭摘录于心灵疗愈《苏醒》(2024-02-22)
匍匐顶礼膜拜真神慈悲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