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两种人可以得到快乐和幸福的结果,一是修善不造罪的人,一是造罪知道忏悔的人。罪业是没有本体的,是空幻的,把心意如果能忘去时,罪业也可以消灭了。了解心和罪本是空幻不实,这就是真实的忏悔。”——释迦牟尼佛
这些天,极度沉浸于新平台,道场彷佛萦绕着纯金色强大的殊胜气场,蒸腾着穿透力极强的无相热能,无论是上班下班,还是吃饭睡觉,情不自禁就会上来看几眼,刷一刷,只要待在这,哪怕什么也不做,灵魂都是笼罩在老师源源不断的加持下,被师兄们及共情的对境所净化,所升华!
沉浸于互动应答的角色中,见到自我于其中的虚荣彰显与各种评判。按理,觉察的时刻应该立马去忏悔,并撤销留言评论种种,静待息心。可是,仔细反观忏悔的动机,是焦虑与恐惧在驱动,是“自我”急于与某部分“不好的自我”划清界限,驱动做出忏悔的行为。不对,这不是真忏悔!
直觉追查兴奋浸淫的源头,并非完全出于自我彰显,在心灵波动起伏的那一刻,反复体会,有发自灵魂中对于真理的热切追寻,与对共鸣的强烈渴望!那是一股纯洁而纯净的驱动力量,只是在落入对自我名相的固化执迷后,才会掺进虚荣,彰显,自我欣赏,自我肯定的种种暗坑。于是,出于对自我的保护,恐惧浮现了,意识反应过来要忏悔去除定罪了的“自我”!可是,此刻的你,就是虚荣就是彰显啊,你如何能将自己分出去?!
原来,“最强大的猛兽可能有着最单纯的面容”!在自我彰显的前一步,仅仅是灵魂在寻找自己光明记忆的本能渴望!仅仅是因为无明浸染中多穿了几层衣服,就不认识她了啊,就觉得她是“脏”的,“可耻的”,是需要被痛斥及划清界限的。可是,她原本只是单纯的迷失和寻找啊!就好像赤身裸体的人,在严寒中本能的穿上一层又一层保护的衣服!就好像无知犯事的孩子,内心本来已经紧张恐惧手足无措,大人们却还要严厉指责雪上加霜!
CJ大德有言:“有一种虔诚是背叛,有一种呐喊是恐惧,有一种付出是索取,有一种精进是后退,有一种忏悔是逃避,有一种决心是胆怯,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所有这一切,是相,无论善恶好坏,都是‘我相’,我相必然颠倒!无我的人心自宁静,这是必然,因为心本来圆满,不增不减,不垢不净。”
所以,我佛慈悲开示:“罪业是没有本体的,是空幻的,把心意如果能忘去时,罪业也可以消灭了。了解心和罪本是空幻不实,这就是真实的忏悔。”
所以,之前的忏悔,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戒律的作用,可以抑制或减缓业力对心灵的控制,但无法根除。因为忏悔在心,不在相!需要忏悔的是这颗给罪恶定义的心,是这颗认为罪业是实有,“我”为实有的心!
当看清楚后,本能的反应,是想一下子冲上前,将那个充满愧疚与自责的“我”拥于怀中,发自内心的去温暖她,安抚她,亲吻她,一遍遍地告诉她:
“亲爱的,你没有错,你是纯洁的,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
“我认得你原本的模样了,你是爱,你是光,你就是我不可分割!请原谅我此前的错认,评判与伤害!”
“原来急着与你划清界限,不过是我太恐惧下的自我保护,我期望我变得更好,更完美,妄想可以以有为法,把你去掉,消灭掉,以为这样就可以逃避死亡,获得解脱!可是,如果我都不能接纳这些你,顽固的视你为丑陋的真实存在,又如何能够解脱?!难道有人可以自己绑着石头升天?!”
《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中有一句话是“闻所闻尽,尽闻不住”;
《圆觉经》中有一句话是“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老师亦曾写到,妄念即是性空,空性不染,何来清净与不清净?
就这样啊,当下次种种她升起,见,就足够了。既不会因她的存在而恐惧,也不会期盼她的消失,她仅仅是自性明空的化现,不定义中,爱显现真相,你我原本为一,除了爱,还能做什么?!“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至浅至深的真理一直在那里,爱,是时空的终结者!
如果要忏悔,就忏悔把影子当真的那个吧!如果要接纳,就接纳把影子当真的那个吧!如果要爱,就从她开始!
好好学法吧!不学法不抄法,你见不到她;不学法不听法,你不会爱上她!
老师就在见的清醒中,注视着我们;老师就在爱的温暖中,拥抱着我们;灵魂回归平安时,就是与老师重逢时!
忏悔与接纳,是智慧与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