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整理仅供参考)

 

实际上,法,是给修行过程当中的人用的,一个人修行有了证量了之后,实际上是不需要法的。法是过河的竹筏,就像是人的手里面扎了根刺,法就是用来挑那根刺的竹签。法是用来解脱我们的迷茫的,为我们树立正知见,为我们在向内修行,探索人心灵本质面目的方向标,你不要迷失了,不要误入到哪个境界当中走不出来了。那个称为法。

 

法的本质,是人的内心里面的分别,“法从分别生,还从分别灭。”但是每个人的累世因缘不一样,所以针对每个人的修行,他的根器、特质,修行道路也不一样,所以才会有一句话叫“因材施教——因为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才会有八万四千解脱法门。”

 

为什么我们人要修行呢?简单一点地讲,就是要离苦得乐,这个是最浅显的道理。这个苦来源于什么地方呢?这个苦的本质含义是什么呢?苦的本质含义是——不可得。不可得,实际上是一个觉悟者最终的一种状态,但是在人世间的这些苦,实际上最根本的性质,也是不可得。无论是你的青春,你的财富,你的健康,你的家庭,你的事业,还是你肉体的存在,都是不可得的。

 

但是因为我们凡夫俗子,认识不到万事万物现象界不可得的本质,从而去执迷,从而去贪婪,从而去不断地索取,在索取和贪婪过程当中,造下了种种恶业,这种恶业反过来,又会回报在我们的身心灵之上,而造成了各种各样的灾难。不论是灾难也好,还是你的福报也罢,当你临终的时候,都是幻梦一场,都是不可得的。

 

所以,佛法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从不可得的幻境当中,能够觉醒过来,能够找到自己先天的不生不灭、无来无去大自在的状态,这个就是修行。

 

我们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是因为有一个“自我”存在。这个“自我”,在我们刚诞生的时候,还没有形成,但是他会储存在我们的心识当中,就是你前世的阿赖耶识的种子。我想尽量地不用佛教中的语言,因为现在的人,可能不是很能接受宗教的观念,那么我们就用另外一个词语,众生的“觉知”。

 

觉知在投入到人的这个肉体凡胎之后,在一段时间之内,还没有跟人的意识连接上,他是储存在人的内心当中,会对于外界有反应,他会觉知到:我的身体不舒服了,我的胃饿了,有人摸我……但是他并不能够以他的意识作出判断来——到底是谁在摸我?身体感觉到不舒服了,冷了、热了这种状态,他并不知道这个是冷还是热,只知道他的身体不舒服,这个知道身体不适的感受,能够在感受之前,觉受到感受的这种觉知,就是人的所谓的神识,轮回的就是这个东西。

 

等他慢慢长大之后,就会对他的身体、情感,意识的分别,冠以了各种各样的概念:“我是谁?我的名字叫什么?我的身体是什么样的相貌?我是男是女?我有多高?我出生在哪个家庭?我出生在什么样的社会?我有什么样的社会身份?”当这种观念和他内心的觉知,慢慢形成相续了之后,内心里面的觉知,被意根——意识和身体的感受,结合在一起了之后,就会形成了一个在内心里面,对自我和自我认同的世界,产生的一种相续,这种相续,其中就有一个认知这个相续的内心认知,这个认知就是自我。

 

当这个内心的认知,和意识连带起来之后,就会对于自己所存在的空间,这个空间当中所存在的世界,发生了更加细致的思索,意识上的分别,形成了概念。每一种概念,一定是连带在人内心的认知体验当中的。也就是说,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有多么的复杂,你会觉得自己可以通过抽象的逻辑去分析世界,去创造很多高科技,在技术上面如何突破,在哲学上如何思想,都没有离开心识的范围。因为支持你意识作出判断的,一定是内心的细腻体验。这个体验是怎么构成的呢?这个体验就是人心灵极深处的那个认知,和认知所熟知的习气相续而成的体验。所以你的任何概念,无论是一二三四五,无论是“空不异色,色不异空”,都是落在内心的体验当中。

 

在我们内心的认知,形成体验的过程当中,他会积累起来认知对于所认知世界的熟悉,这个叫习气。我知道这个东西是甜的,我的认知通过我的身体,通过我的意识,通过我的舌根,初次品味到糖的时候,是陌生的,还没有形成认知的概念,糖这个概念,只是通过舌根体验了糖的味道之后,形成了经验——“哦,这个东西是这个味道。”这个味道现在还不能称为“糖”,它只是味道而已。第二次再尝的时候,“哦,这个味道跟我上次尝的那个味道是一样的。”他就形成了经验,这个经验冠以了意识分别的糖的名相,这个经验就会变成了对糖的体验,明白吗?也就是说,糖这个概念,一定是建立在你内心里面的体验之上的,而内心里面的体验的分解构成,是由认知的经验所形成的,这个经验是什么呢?就是习气。

 

到我们死的时候,我们的灵魂,就是我们内心的认知,脱离开我们的身体之后,你的肉体都死掉了,你肯定尝不到糖的味道了,但是你的认知的那个熟悉的习气,对糖的概念的那个记忆还在,这个记忆就叫做中阴身,也叫做灵魂。

 

修行的人,我刚才只是用糖给你们举了个例子,糖代表着什么呢?你的名字,你的思想,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形成的诸种的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代表着你的财富,代表着你的房子,代表着你的老婆,你的丈夫,你的儿子,你的亲人,代表着你的朋友,代表着你对这个世界的一切一切,你之所以认为这个世界真实存在,是因为你内心那个认知对于这个世界,有过曾经对它的辨认——分别——熟悉——习气,到体验的过程。

 

形成体验了之后,就好像流沙变成了土地一样,这个土地上就可以盖房子了。你们现在所看到的整个世界,就是在你的心识分别体验上盖成的一座世界,只是你们自己不知道而已。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世界是可以无限分解的,无限分解到最后一步,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只不过是你自己心灵认知的分别在波动而已,这是个不可思议的现象。

 

将来的科学家可以认知到这一点,现在已经有了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的出现,彻底地推翻了经典物理的基础理论,经典物理对我们这个物质世界,对我们这个宇宙怎么认识呢?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掌握的,对吧?那么任何存在于我们这个现象界的事物都有它的质量、能量,还有它的能动性。我们给一个物体施了一定的动力之后,它的做功是多少,都有它的公式可以算出来,那个是非常准确的——对于我们的这个世界而言。但是到了量子力学那个境界之后,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实际上是建立在不可控、不可预测的物质之上的。

 

不是有一个双缝干涉实验吗?把光分成光粒子,通过两道缝隙打出来,我们一般人看到光透过那个缝隙的时候,它一定是干涉条纹光,当你观察它的时候,那个光通过双缝的时候,它变成了两道光,但是如果你不观察它的话,那个光从双缝实验打出来的时候,就是干涉条纹光。因为光也是一种物质,光被分解到很微观下面的时候,会有它自己的意识存在,而这种意识,会知道你在观察它,或者你在不观察它,这就是进入了一个现在科学界,现在物理学家,研究的一个很深很深的领域了。还有量子纠缠,把两个粒子分开了,哪怕把它放到宇宙另外一头,你动这个粒子,另外一个粒子同时会发生变动,这个是远远超出了经典物理的理论的。

 

也就是说,构成这个宇宙的微观能量,它是有意识的,它是不可分的,这个已经推翻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这个物理世界的现象。实际上这个在佛法里面,在几千年前,佛陀就已经说过,这个宇宙是一体的,这个宇宙是一个整体,众生的本源就是整体。

 

怎么去理解这个问题?既然是整体的,那你是我,我是你的话,那咱们就应该不可分了啊!错了,真正把整体分成我们的个体的,是什么呢?是我们的心识分别,和我们个人造的业力。业力有共业和别业,我们今天聚在一块儿,这个叫缘起,为什么我跟你们聚在一块儿,不跟别人聚在一块儿呢?为什么是在这个时间点上,咱们聚在一起呢?这个叫共业。为什么我是我,你是你呢?为什么我是男人,你是女人呢?这个叫别业,明白吗?每个人有自己的业力,但是我们因为过去世的因缘,而导致了今天的这种相见,这个叫共业,就像是洪流当中的每一滴水,每一滴水有每一滴水的来源,但是在这个时期汇成了一条河,这个叫共业。

 

怎么从业力的洪流当中解脱出来?这个就是修行的最根本的一个目标性、目的性。实际上我觉得修行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过程会非常艰难。释迦牟尼佛讲过,一个修行的人,就像是逆飞的雨点一样。天上下大雨,只有一个雨点是往天上飞的,而所有的雨点都在往地上落,受到地心引力,包括自身重量的驱使,在往地上落。这个重量就是雨点的别业,这个大地,雨点落在地上,就是所有雨滴的共业。而一个人想要修行解脱,就像是那个逆飞的雨点一样,它要突破自身的别业,突破众生的共业,而达到天际。这个雨点它如何能够逆飞呢?因为它有方向。这个方向是什么呢?这个方向就是佛法指向的方向。

 

不要把佛法当成了一个不可触及的东西,不要这样想。真正的修行者,真正觉悟的那些圣贤们,没有一个人想要众生去崇拜他们,他们只是引路人,他们只是想让众生离苦得乐,自我觉悟而已。觉悟了之后,你就是他了,跟他就没有任何区别了。这个可能你们现在还理解不了,一个觉悟者,他跟这个宇宙是同体的,他和每一个众生的生命本质是一性的,咱们不讲那个最终觉悟的状态,那个状态是不可说的,就是人类的心识、语言和思维是没有办法触及到那个层面,所以祂不可以言说,你知道吗?

 

我就跟你们讲法界里面的情况。什么是法界?过去我讲过,但是因为你们现在还没有人证到,所以我只能勉强描述一下。

 

法界有一种现象,叫互摄互用。就像是你们现在开着窗户,外面有光进来,同时点着灯,如果有人抽烟的话,还有打火机。这三种光,有它光的局限性,你看这个灯的光,它肯定没有那个窗户里面射进来的光那么明亮吧,但是它的光的性质是一样的。是吧?现在我打开打火机,火机的火苗很小,但是它照亮这个房间,驱散黑暗的性质,它的性质是一样的,法界就是你成为了那种性质。你在一切光之中,你在太阳光之中,在电灯光之中,在蜡烛光之中,也在火柴光之中,但是一切光芒形态都不是你,你却以一切光芒形态展现这种驱散黑暗的性质,这就是法界。法界众生是互摄互用的,光和光是融在一起的。

 

换句话说,祂们的思想和智慧,你进入法界了之后你是知道的,同时你的一切智慧的纯净程度,和智慧的细腻的奥妙,祂们也是知道的,只是在你之上的,你不知道而已,但是在你之下的,和你平等的,你是全部都知道的,这就是法界。

 

法界是什么样的状态呢?我大概跟你们说一下,是一种什么样的觉受。你们都猜过谜语吧,你在灯会上看到一个谜语,非常难啊,你每天冥思苦想,冥思苦想,苦想了好长时间,好几个月,每天都在想。突然间有一天,哎,一下想通了,想明白这答案了,在你想到谜语答案的一瞬间,不仅仅是你的思想想通了,而是你在想通那一瞬间,你的心灵开了。你们好好去体验一下这种感觉:有个事情你想了很长很长时间,都是云山雾罩,不知所以的,突然间有一天,你想开了的那一瞬间,你的内在,因为谜语得不到答案,那种迷茫困惑、那种焦虑、那种疑惑瞬间也就被打开了,你内心里面,解开疑惑,瞬间打开迷茫,瞬间从焦虑和恐惧当中解脱的那一瞬间,恍然大悟的那个“悟”的那一瞬间,那就是法界。

 

如果你这个悟的感受,能够持续你的一生,你就是个觉悟者,就这么简单。悟不在人的头脑,恍然大悟,“哦,我明白了。”明白的不是你的意识,明白的是你内心里面的那个觉受,你知道吗?那个觉受一下子从焦虑、恐惧、迷茫当中,释放了、解脱了、解开了,不再被迷茫、恐惧、焦虑所困缚的当下,他就会变成了安宁、明澈、清醒而了然无所障碍,这个就是觉悟的状态。我说的这个觉悟的状态,仅仅是一个到法界的状态,还不是最终大圆满的状态。

 

说到这儿,我再引申说一步,当你解开谜语那一瞬间,身心恍然大悟那一瞬间,是不是一切的烦恼、痛苦、压抑、恐惧、黑暗、焦虑,包括想解开谜语的那种贪恋,都尽皆脱落了呢?脱落的那一瞬间当下,就一定有一个知道这一切脱落的那个“知道”存在,这个知道就是人的觉知,也就是阿赖耶识。那么反过来讲,我们修行,就像是解开你的生死这道谜语一样,你通过你的思维可能解不开,但是你可以去效仿那个解开谜语之后的那个人的状态,你可以在平常的心地当中,去效仿、模仿、浸染、同化、成为那种状态。这种状态是什么呢?这种状态就是无所牵挂。这个无所牵挂用具体的生活的体验和情绪,如何去表达祂呢?就是纯洁、温暖。

 

你解不开谜语的时候,你内心焦虑嘛,所以焦虑没有的时候,产生的那种替代,那就是安宁。你解不开谜语的时候,你内心里面一定是黑暗的吧,一定是迷茫的吧,当迷茫消散的当下,你是不是就清醒了?对!平常你要在学法的过程当中,在禅定的时候,要去培育内心的这种清醒,这个清醒怎么得来呢?——去觉察自己的思想和心灵。觉察本身是清醒的,只是你们现在的觉察力太小,只是你们现在的觉察力太薄弱,所以你们觉得觉察仅仅是一瞬间过去了,或者你持续不了几分钟那种觉察。这种觉察力就是一个了悟者脱落了一切生死烦恼之后的一种境界,那个觉察力就会成为祂了。

 

觉察本身是清醒的,遍满的,无所牵挂,无所遗漏的,那个就叫智慧,又称为“照”,“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那个“照”,那个就是觉察力的圆满展现。觉察力既然可以觉察到,你的思想、你的意识、你的情绪,你内心的体验和你内心里面的认知,那个觉察力就不会被你的内心认知,不会被你的内心体验,不会被你的情感,不会被你的欲望,不会被你的情绪,不会被你的意识,不会被你的思想所带着走,那个就叫“照”,“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的“照”,那个也是一个修行者了悟、觉悟了之后的那种状态。

 

我刚给你们说到这个地方,第一个,修行过程当中做一个纯洁的人。什么叫纯洁呢?纯洁不是说我不吃肉了,我不看女色了,我不想这些不好的东西了,不是的,那个不叫纯洁,那个仅仅是一种最粗浅的戒律吧,那个跟纯洁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真正的纯洁是什么呢?真正的纯洁,是一个修行人对自己内心深入地探索,剔除内心里面的私心杂念,一些索取,一些对自我的肯定和对自我的维护。一个人能够在内心深处,在最深的动机当中,找到对自我利益的维护,对自我价值的维护,对自我名声的维护,对自我财富的维护,找到他,看到他,剔除他,把他从你内心深处剔除出去。他有的时候很顽固的,那么你要去理解他,去体谅他,去宽恕他,然后离开他,这样的人就是修行者,这样的人,才能够称得上一个纯洁的人。

 

纯洁的人,我说个实在话,一个真正达到内心纯净、无私、无我的人,你把他放到红尘任何一个地方去,他都是人世间顶天立地的神灵。你让他去挑大粪去,那个大粪、垃圾很脏,你根本污染不了他的神性的,在他看起来,就跟看世上的任何景物一样,他是无悲无喜的,既不贪恋,也不排斥,视之无物,你知道吗?因为他内心纯洁,纯洁是一个修行人最根本的一个标准。

 

我今天跟你们讲的这个法,已经是很深入浅出地把修行当中……我绕开了万卷经书,我直接跟你们讲,如何达到万卷经书所指的那个目的地,我把一个觉悟者觉悟之后那种状态,用最简单的标准给你们列举出来,至于说你能不能履行,那个就看你自己的福报了。

 

什么是纯洁呢?剔除内心动机深处的自我维护和自我贪恋。第二个,就是迷茫焦虑脱落的当下,他是安详的。安详是一种什么体验呢?安详是一种觉受,不是一种感受。

 

一个世俗间的凡夫俗子,不论你是谁,不论你是总统还是一个乞丐,不论你是亿万富豪还是一个科学家,不论你是美女还是帅哥,不论你是残疾人还是健康者,你都不可能体验到安详,绝无可能。安详不在感受当中,安详在觉受当中,知道吗?你的感受来来去去,起起伏伏的,他会痛苦,会难过,会悲伤,会忧虑,会紧张,会恐惧,一会儿充满希望,一会儿又堕落谷底,这都是你的感受。你感受到你痛恨谁,你喜欢谁,你厌恶谁,你热爱谁,这都是感受。只要有感受在,只要感受还在波动,你就不可能觉受到安宁,安宁是觉受的特质。觉受是什么呢?觉受是在感受深处,不被感受带动的清净。

 

我跟你们举个例子,我这么讲你们不太明白。一个抽烟的人,如果他对烟真的有瘾,他看到那个好烟,他会控制不住的。有瘾嘛,有欲望嘛,有执着心嘛,执着心一出来的时候,他带动人内心的这种感受和体验,就非要获得不可,这就是执着。执着心就是人内心的认知,被你的体验和感受带动,促使你的意识去分别他,去抓取他,去获得他,这就是执着。

 

当一个抽烟的人看到桌上有一包顶级的好烟,他就浑身难受,浑身不自在,“哎呀,这个烟我得抽一口,不抽一口不行,这一天我会很不舒服的。如果让我抽一根烟呢,可能很多烦恼就会消失掉。”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候你对烟的执着,带动起你生理的感受,已经大过了其他的烦恼了,所以你认为这时候来上一根烟,你就胜似活神仙了,这就是执着的状态,这也是一种感受的状态。

 

同时他身边有另外一个人,这个人不抽烟,同时他也不讨厌烟,他不讨厌烟味道,他对烟味道完全是免疫的,但是他也不抽烟,他看到这包烟的时候,熟视无睹,就是“我看到了等于没看到”,那么在这一刻,在这包烟的境界面前,他的内心的觉受就是安宁的,明白了吗?安宁还有另外一句话,就是无所执着。当一个人内心无所执着的时候,他的内心的觉受才可能从感受的牵引当中展现出来,那就是无所牵挂,无所执着的安宁状态,这是第二个标准——安宁。

 

第三个状态,是清醒的状态。清醒的状态就是我刚跟你们讲的觉察。现在你们的意识只能理解到观察,“哎,我看到老师了,我再仔细观察老师的这个头型怎么样?观察一下老师是不是变老了?”“哎呀,我观察一下这个房子里面有几个人啊?”这叫观察,知道吗?什么叫觉察?你在想完这些事情的时候,你突然觉得:“哎呀,我怎么这么无聊呢,听老师讲法这么难得的、稀有的时刻,我怎么想着去看别的人呢?我怎么就想着这些很无聊的,很低级的问题呢?我在干什么啊?”觉察——对自己意识、思维和情绪的觉察。这种觉察很类似于人类的反思,“哎呀,我刚才是不是做错事情了啊?哎呀,我觉得刚才事情做得不对啊”。这种反思,你在反思的时候,一定有一个能够反思你自己的那个“反思”的存在,那个反思的背后就是觉察。

 

这个觉察,如果你每天能够维持到……咱们不要往长里说,就是你在打坐的时候,禅定的时候,你睁开眼睛,闭上眼睛,你内心的这种觉察,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伴随着安宁的觉受,这个觉察就会成长为“照”,就会成长为你的智慧,你知道吗?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的那个“照”,就是从觉察当中来的,觉察就是那个“照”的种子,那个“照”就是觉察成长圆满之后的状态。就这三个标准吧。

 

当一个人,达到觉悟的境界的时候,觉悟也是分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因为你的纯洁心,因为你的觉察力的这种专注,因为你内心的这种安宁的觉受,这三者结合为一体的时候,祂就很接近你的觉知本来面目了,这个觉知就是人的阿赖耶识。这个觉知,你真正达到这三条,纯洁、安宁和觉察合为一体的时候,就是觉知本身了。

 

这个觉知——阿赖耶识,有一个特点,什么特点呢?祂是无分别的接纳,就是没有分别,任何生命祂都接纳,任何现象祂都接纳,祂对一切现象既没有分别,也没有排斥,我既不喜欢你,我也不排斥你,祂只是观察者而已。祂只是一个观察者,而且观察者本身是没有情绪的,也没有体验,祂只是有那种大解脱,解脱了一切现象,解脱了一切所观察现象的一种大自在的状态。那种大自在的状态是什么呢?就是人的觉受。

 

觉受也是分层次的,到了最后一层,那个觉受本身体现出来的就是宽恕。没有祂所不能宽恕的事物,没有祂所不能接纳的事物,祂本身只是一个清醒的、独立的、透明的、完整的存在,祂是整个的宇宙,祂是宇宙最根本的存在,或者说宇宙微观到这个宇宙的最尽头,这个宇宙微观的能量的最尽头,就是独立的、完整的、透明的、清醒的观察者——观察,对,“觉察”可以把祂说成“观察”。这个就是到了三界的最顶端了,就是人的心识分别。心识分别,祂所分别的什么呢?祂所分别的还不是现象,现象界离祂已经很遥远很遥远了,遥远到不可以用距离去描述祂了。

 

阿赖耶识——觉知这个地方,是时间的缘起和湮灭,是空间的诞生,是一切物质能量的最本源,一切生命从此而生,也消灭于此。所以,我们所理解到的这个宇宙当中,最快的速度就是光速,现在好像还没有超出光速的东西。但是在觉知那个境界当中,人所认为的光速,就好像是幼儿园的孩子,玩的某一种玩具一样的。在觉知——阿赖耶识那个地方,这个境界当中,对于一切现象界来说,是没有办法去触及祂,没有办法形容祂,但是祂却渗透在一切现象界当中,包容在一切现象界当中,因为祂就是空间的基础,祂就是时间的缘起和尽头。

 

所以一切有形无形的生命都无法逃出这里。所以一切有形无形的生命,包括三界内的不同的天啊,不同的天人啊,不同的上帝啊,不同的天主啊,不同的神灵啊,换个另外的角度来说,祂是造物主,祂没有形象,祂只是透明的、完整的、独立的大自在,大自由的存在。祂会认为祂就是整个宇宙,这个宇宙可不是一个宇宙,祂像是无限无量银河系构成的一个庞大无尽的,不可思议的,不可言说,不可触及,不可计量的这么一个庞大宇宙,祂是这一切的源头,所以祂会认为这个地方,祂就是不可说,祂就是不可触及,祂就是不可思议,祂就是众生的最终的诞生和承载者,也就是造物主。

 

在这个地方,因为祂还有最后一丝觉受存在,这种觉受是什么呢?这种觉受就是宽恕,无差别的宽恕。祂既是魔鬼也是上帝,你知道吗?祂既是杀人者也是救人者,祂既是婴儿也是老头,祂既是美女也是乞丐,祂既是诞生也是毁灭,祂是整个宇宙成住坏空,成住坏空都是祂的表现,祂既是蚂蚁也是蚊子,祂既是牛马也是神灵,祂既是光也是黑暗,祂既是物质也是物质表现,祂既是能量也是能量的尽头,没有任何物质和概念,没有任何生命和境界能够脱离祂,相反一切境界、生命、概念,一切蚊虫、上帝、蚂蚁都是祂的体现,都在表现祂的生命,这个就是造物主。

 

最后那一层觉受,我跟你们说出来了,那个就是宽恕,无差别的宽恕,还有接纳,无差别的接纳,但是无论是宽恕也好,接纳也好,任何生命都无法动摇祂,因为祂就是生命本身,无论你是杀人犯、强奸犯,还是你是圣人、善人,这些生命的本身就是祂,所以祂对于任何角色、任何行为、任何境界都是不拒绝,也不排斥的,但是祂并不是最终的东西。祂的标准就是内心里面无差别的宽恕,祂的境界在纯洁、安详和觉察之上,外道修行到此为止了。

 

正道是究竟义,所有的佛,所有的觉悟者所讲的法都只有一个义,这一个义不会有任何的差别的。不论是两千六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讲的法,还是后来达摩祖师、慧能大师讲的法,还有今天这些真正觉悟了的觉悟者,跟你们宣讲这个宇宙和生命的实相,祂们讲的义只有一个,这个义是什么呢?心外无物——离开你的心没有物质的。

 

那么在这个觉知以上还有什么吗?有,但是别的法门没有。别的法门,他们修法在内心有一个确定的认知,就是一切事物是可得的,是存在的,存在即可得,可得就意味着存在,就这一念,就这一个认知,就确定了他是佛法还是外道。你们以后分辨这个修行的法门是外道还是佛法,就看这一个区别:他讲的法的背后,是可得的还是不可得的。可得必有存在,存在必有可得,存在就必定有成住坏空,成住坏空叫轮回法,轮回就必定有缘起缘灭,缘起缘灭必定会有生死,就这么简单。

 

佛法讲的是缘起性空,自心现量,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外无物。佛法讲的是真正的大解脱法,根本究竟的解脱法,圆满的解脱法。但是修这个法门的人,到了后期,流于思辨流于学术的人居多,百分之九十,还有百分之九的人是求福报的,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是渴望能够即身见证自己本来真性的。

 

因为知见的不同,“知”是脑子里面的意识思维分别,“见”是内心里面的认知,知见是心和意,知道吧?否则的话,你的意怎么可能见呢?你的意只能知啊。所谓的知见知见,知见错了就是到了外道,知见正确,你内心信受了,信受了那个意才称为见。见性,见的是你内心里面的原始本性,而不是到外面去见一个什么东西。而这个内心里面的认知,如果他从攀缘意识,转向了内在的觉受,转向内在的觉知,你的修行就正式开始了。

 

当你信受佛知见,知道心外无物,一切境界都是随心所化的,一切境界、体验、感受、状态,都是你心识的认知和认知形成的习气,产生的幻化,并且在这个境界当中,一步一步地能够放手、放弃、淡化。因为你内心的纯洁,从各种境界当中走出来;因为你内心的安详,从各种的分别、意识当中走出来。你内心很安详,你长期住在安宁、安详的这种觉受的时候,你的感受就会脱落,感受一脱落,你的大脑的记忆的思维,百分之百都会脱落,你会丧失记忆的,但是你的内在很清醒,就像是透明玻璃一样,而祂里面会有光明的存在,那种光明就是你的觉察力,也称为清净心。

 

当你安住在内心的这种安详、安宁的觉受,你内心的一切感受就像一件衣服被脱落的时候,你大脑里面的记忆、概念就会脱落,你的意识只剩下,像一面镜子一样的,能清醒地反映周围的一切,但是你却不动念。这个就是人们所说的,大脑空白了,愣神了,但是这种愣神的状态,祂是一整天二十四小时都这样的,但是祂是很清醒地映照外界的,周边的人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语气、每一个感受,甚至每一个思维祂都能看得到,每一个念头祂都能看得到,只是祂不动念而已。这是因为祂住在内心深处的安宁的觉受当中,安宁的觉受就是人的觉知的表现。

 

因为觉知本身只是一种透明的存在,你说祂存在吧,但是祂无体无相,无形却遍满一切;你说祂存在吧,但是祂又没有任何相貌,没有任何味道,没有任何质量,没有任何存在的独立的依据,祂以众生而存在,众生的表现就是人觉知的存在。不论是上帝还是蚂蚁,都是觉知;不论是生还是死,都是觉知;不论是黑暗还是光明,都是觉知。也就是说,觉知是一切时间空间生命的尽头,一切时间、空间生命都在表现着觉知。

 

但是维持这个觉知,离这个觉知最近的,就是人的觉受,因为有觉受的细腻的习气的波动,才会有了觉知的观察、被观察的对象。这个习气的觉受叫什么呢?——行阴流。就是人的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如瀑布一般流淌,佛经里面只讲到了现象,祂真正在人的内心的体验,是绝对安宁的安详,安宁的安详本身也是一种觉受,这种觉受就是维护了这个觉知的透明、广大的独立性。

 

当你在修行当中,遵循着纯洁,安住在安宁,保持长时间的凝定的觉察的状态,一直到你在安宁当中脱落了感受、体验,同时在纯洁中脱落你的意识分别和各种观念思想,最后在觉察当中,拓展觉察成为了“照”的这个境界,这个“照”也是分不同层次的,这个觉知的“照”,还不是法界的“照”,这个觉知的“照”是六祖慧能大师讲的“转识成智”,就是大圆镜智。

 

在这个境界的时候,因为你信受的是佛的知见,信受的是觉悟者的知见,你不会在安宁的这个境界当中,对安宁产生贪恋,那么在人心灵极深极深极深处,无法被身语意所触及的这个圆满的觉察力当中,那种安详心,就会变成了负担。这种安详和安宁成为负担了之后,你就会从这个负担当中,从安宁的觉受当中慢慢退出来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所谓的存在,只是有一个观察存在的人而已。当觉知从觉受当中退出来的时候,就会发现,一切的世界、时空、宇宙、众生都只是觉知者自己而已,这个就是观察的境界就是观察者,境界就是观察者,他是一不是二。

 

在这个时候会出现什么状态呢?这个觉知会从所觉知的安宁、圆满的境界当中苏醒过来,那个觉受的,透明的、完整的、布满宇宙的那个空间就会瞬间翻转,就像一面镜子一样,从镜子的正面翻到镜子的背面了,在那一瞬间,法界展现。这个感觉,不同的修行觉悟的人境界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讲的是“虚空粉碎”,就是这个镜面——觉知这个透明的、完整的,包含宇宙苍穹的这个透明粉碎了,一下子法界的光海呈现了。但是我所经历的,真真切切就好像是:你本身是一个透明玻璃,透明玻璃桶一下子翻转,你从你的脸的正面翻转到你的脑后去了,我是这种体现。在那一瞬间,你会有一种醒来的感觉,“啊,一下子从梦中清醒了”,一下子从睡梦当中醒来的时候,十方三界,过去未来,一切一切都是尽在眼底的,就在当下,过去无量亿劫发生的事情就在当下,无量遥远的宇宙的尽头,就在你眼前,和你看你自己的手是一模一样的。

 

刚才在三界内,那个觉知,你现在再看祂,祂只是一念错觉而已,就好像是你眼睛看一个什么东西,看的时间长了之后,产生了错觉,好像那个东西变成两个了,就这种感觉,祂是一种错觉。然后这个时候,你看那个觉知所创造的时间和空间里面的那些神啊,灵啊,人啊,鬼啊,众生啊,就好像人类在放大镜下看细菌一样的感觉,而你看细菌的这个,却没有一个主体,因为整个宇宙,十方三世都是你,因为你是性质,而不是现象。一切现象在你之中发生,但是一切现象却无法带动你,触及你,因为你不是光明了,你是光明当中驱散黑暗的那个性质。这个性质不会因为光明没有了而消散掉,祂永恒存在,只是通过因缘的兑现,祂以光明来呈现,但是祂在黑暗当中依旧是如如不动,无生无灭的,这个是法界。

 

那个感觉真是的……十方世界尽收眼底,过去无量无量无量亿劫产生过哪一个世界,经过无量无量亿劫之后,这个世界毁灭了,成住坏空了,但是你可以把那个世界里面发生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钟,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念头,你可以把他重新呈现出来。你可以把历史上任何一个瞬间提取出来放大,把每一个人心里面的那个想法拿出来,摆在桌面上。你可以把一劫变成一秒钟,你也可以把一秒钟拉长变成一劫,而生活在那个宇宙当中的众生是没有任何感受的,他们不知道的。

 

法界里面不光是佛了,还有大菩萨,但是你必须得是佛种性的才可以最终成佛。什么叫佛种性?就是信受大乘佛法知见的人——佛种性。到这个地方之后,上面还有没有呢?有,还有,但是那个就不是修行人可以达到的了,那个真不是。当时有人问释迦牟尼佛,在觉性之上,觉性就是法界,觉性之上还有什么呢?释迦牟尼佛说:觉性之上还有寂灭。但是那个就不是修行人能够知道的事情,那个不是说你修行多少劫能达到的事情。

 

寂灭是什么呢?寂灭是在这个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无来无去的,明性性质当中的未曾发生。当一个人,修行到了法界,并且在那种大圆满大自在的法界当中,继续能够以自己的智慧力,为十方三世无量众生宣讲如来究竟义,救脱无量无尽无际的众生于生死轮回的苦海当中,祂就尽到了佛的责任,觉悟者的责任就是宣法,救度众生。当祂的这个责任,因为众生福报的消亡而尽完了之后,那么祂也就不需要化身和报身了。当这个化身和报身,随着因缘熄灭的时候,在那一瞬间,无生无灭的,连无生无灭都没有发生的,那个就是寂灭性,也就是如来。

 

在寂灭性里面,我刚才说的,在法界里面的这个佛,这个无所不知,十方圆满的光明构成的佛,就好像是手上捏的一粒沙子,而那个寂灭性是不可言说的。因为智慧也无法触及祂,觉悟无法去映照祂,慈悲没有办法感染祂,神通力和智慧也无法去捕捉祂,祂是渗透在一切,一切在祂之中发生,祂在一切当中却如如不动,一切如来一切佛,一切有形无形众生的现象界,都在祂之中,祂却随着这个现象界,从来没有改变过,从来没有离开过,从来没有发生过,也从来没有离去过,所以又称为如来。

 

寂灭性,当你证到寂灭那一瞬间的时候,什么法界啊,什么六道啊,什么人间啊,什么生和死啊,什么轮回啊,什么修行啊,刹那间都没有发生过,你知道吗?你只是那个不可触及,不可言说,不可觉悟,无路可达的当下而已,那个就是最究竟的涅槃了。

 

修行的人,中间会经历几次觉醒,我就跟你们讲一下,人类可以达到的第一次觉醒,就是断分段生死。断了分段生死之后,你这一辈子死亡的时候,你是清醒的,你的心会明明了了、安宁地知道自己要去什么地方,你的心可以选择自己要去什么地方。虽然不能延长你的生命,因为你的生命是因缘定好的,但是这个因缘的现象,不可动摇你内心的这种觉知力,你就是一个可以左右生死的人,你可以选择自己的去处,就是断分段生死。分段生死是什么呢?分段生死就是我们内心的自我。

 

你什么时候,当你能够在平常修行的时候,或者不修行的时候,你能够觉察到,心灵不自觉的这个“我”的体验,能够找到“我”的体验之中,构成我的体验的动机、欲望、感受、情绪和贪婪,并且从每一个贪婪、体验当中,找到那个舍不得的动机,把他列出来,直视他、体谅他、宽恕他、化解他、离开他。每天这样,每天这样,直到最后,你的心变得越来越纯洁,纯洁当中会越来越柔软,柔软的心越来越安详、安宁,安宁的心当中,没有任何的企图,没有任何的欲望,没有任何的维护,也就没有任何的恐惧,你的思维会脱落,你的意识概念会脱落。这个时候,内心的觉察力,就会变成凝聚的,就像是聚光灯一样的东西,祂会在你的心灵背后照射你的心灵,祂会形成完整的一种境界。

 

这个时候,你的意识和思维是不起作用的,虽然你知道外面的事情,但是他不起作用,他带动不了你内心里面的这种凝聚力,凝聚的这种觉察力。你的内心里面是有觉受的,所以这种安宁和安详的体验,不会被你的七情六欲的感受所带动,这个时候,死去的这个人间的你,无非就是你的感受和意识分别构成的一个“我执识”而已。你身体一死,这个我执识如果还被构成我执识的习气、妄想形成的境界带着走,你就是鬼,随着你今生造的善恶业,去地狱、去畜生道、去天道轮回。

 

如果在你活着的时候,你内心的这种安宁的觉受,和清醒而强大的觉察力,形成的这种纯洁心,祂已经脱落了你的心识体验、自我认知和意识了,所以当肉体死亡的时候,自我认知、意识一旦死亡了之后,祂是独立于你的身心而存在的,祂就可以选择祂要去的地方,你知道吗?

 

这个是我要求你们达到的最低的标准、最低的状态。怎么样达到呢?就记着我前面跟你们指的四个标准:纯洁,安宁的觉受,觉察心,无差别的接纳和宽恕,就这四个标准,谁能达到,谁能解脱。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