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老师,您目前对我们所展现的慈悲性,与您人性习气中的重情义有关系吗?您说您的使命是还原真理,不负责住世讲法,那为什么会对我们如此慈悲?

为什么在历史中其他觉者身上,没有看到像您一样的慈悲?是他们没有证入慈悲性,还是因为人格中的冷漠孤僻,或者仅仅因为没有被记载?
 
2.还有,我看到有的师兄学法方式是绘图,且将多篇文章重新切割组合。例如关于宽恕,把每篇文章中关于宽恕的部分抽取出来,重新组合成一篇文章。

我总觉得,画图和重新组合这种学法方式有问题,因为相当于把老师文章后的完整境界给破坏了,把法义的高度降低到人性的理解范畴内。
 
请老师开示,谢谢老师。
 
答:第一,我不慈悲,或者说,我的人性中不具备慈悲的特质,更进一步说,人类的身心意识中,绝无可能诞生慈悲这种状态,是构成“人格”之我的人性因素消亡,导致觉知“灵性”的升华,从而折射出“祂”的生命性质,那就是慈悲,慈悲的呈现,绝非以我的意志为转移,就好像,阴晴圆缺,并非是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而是“祂”越来越逼近我的人类身心,现实的人格越来越淡化,灵性的平等宽恕,与纯洁之爱成为三界内生命的主体,生命折射出,“祂”亘古不变的慈悲性,慈悲是究竟的灵性,唯有究竟的无为空性,可以承载一切生灭缘起,而不为之改变,不为之动摇,因此,慈悲又具有普照万物、渗透一切、周遍宇宙的智慧性,慈悲性是智慧性的根本,也就是容纳度,智慧性是慈悲性的表现,因为清净接纳,而洞彻毫厘。
 
第二,我是“祂”在人间的记忆,在记忆苏醒的过程中,“祂”的性质与品质就会逐渐在人间表现出来,表现的过程就是解脱的道路,道路的展现标准、方向、次第、细节,就是真理——指向实相的道路,揭示实相的智慧,就是真理;当我彻底还原了“祂”的面目,“我”就不复存在了,觉与所觉熄灭,就是佛法智慧再一次于人间辉煌的时刻;因此,我不是来度人的,因为,只有真理可以度人解脱,没有任何具有形体的人,有度人的能力;因为归根结底,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可以被救度,所谓的度人,不过是宣扬真理,让人类依据真理修行本心,从生死的梦境中苏醒而已;这也就是,“实无一人得度”的真实含义,生命的实相是,众生本性即佛,只是沉睡于梦中,佛性不会因为梦境而改变,却会因为梦境而沉沦,唤醒梦境,苏醒之时,梦境从未发生过,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清净随顺,寂静涅槃,就是本来面目。
 
第三,我不是对你们这么慈悲,现在的我,无法不慈悲,因为,慈悲已经开始取代了,心识意识的“我”,哪怕是面对魔鬼,我内心一样柔软温暖,没有怨言,虽然解释归解释,可是内心没有丝毫嗔怒,就好像你掸去身上的灰尘,内心不会有丝毫愤怒,也不会有额外的慈爱情感;无论面对逆境顺缘,都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这个改变,我也很震惊,因为对于慈悲我很陌生,但是,灵性的爱与宽恕,距离慈悲很接近,是虚空与冰块折射出的光线的关系;光线本身是虚空性的,只因存在而折射出光线,虚空的无生清净,才是光线的本来面目;因此,当你的生命本质从人体身心中抽离,成为灵性光线的时候,虚空的慈悲性,就会从光线之中呈现出来,那是人类的心意自我感受,所无法理解的内涵,慈悲体现在人间,就是内心没有仇恨与怨恨,没有丝毫情绪的挂碍;温暖,安宁,平等,包容,宽恕,接纳,这不是人类的自我意识,可以塑造的境界,而是,脱离人类生命境界,“祂”生命的性质呈现于人间。
 
第四,只要是真觉者,必定真慈悲,这不是他的意愿可以决定的人品性格选择,慈悲是觉性的基础,就好像光明必定携带温暖,这是无法分开的生命特质,只是佛教中侧重智慧,少谈慈悲而已。
 
第五,拆开我的文章,取走其中的段落,这是不好的,因为文章中蕴含着整体宇宙境界,文字背后微妙细腻的灵性差异,人类的生命境界,意识心灵是看不到的,所以缺失了其中的环节,对于灵性的苏醒而言,是不可跨越的障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