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荫小道上开车,远远地看到前方有车辆向你驶来。
看到车辆的,是你的眼睛。
意识到有车,是你的意识。
对车速、距离的判断,是你的感受。
确定你对于车速、距离感受是否正确的,是你的心灵认知。
当两车交会时,你看到对面车辆减速,感受到车辆速度变慢。
同步地,你感知到,对方司机的心理动态,他是想减速,还是想提速。
这是你心灵认知背后,灵魂感知,对于对面司机心理活动的判断。
从你开车,手握方向盘,控制车速,沿着道路前进开始。
1.你看到前方有车,对冲而来。
2.意识到对面的车,向你开来。
3.感受对方车辆的,速度,距离,是否安全。
4.车辆交会时,感知到,对方司机的心理状态与意图。
在这前四项心意交融,形成的立体具体境界之中。
你的灵魂感知,心灵认知,心理感受,意识判断,眼睛所见之中。
有一个,脱落了你的眼睛所见,意识分别,感受渲染,认知确定,感知侵入的“清澈”。
这种,随着身语意相续,随着感知认知,意识思维判断,
而始终寂静观察的“清澈”,就是你灵魂蕴含的“见精”。
“见精”,是完全彻底的,失去主观意志的,究竟被动的“观察者”。
见精,见到了,身心意识所分别、记忆、感知的场景与境界。
见精,在身心意识缘起聚合,所投射出的物理性场景中,永远清澈纯净。
见精,不会因为你专注开车,而更加清澈。
见精,不会因为你出了车祸,而陷入恐惧。
见精,是究竟被动的觉察者、观察者。
见精,是灵魂感知中,寂静的被动清醒。
见精,是心灵认知中,离开确定的明了。
犹如水波涟漪中的光线,与湖水同体,却并非水滴的性质。
光线,在湖水中清澈纯净,被动寂静,既见到光明,也见到黑暗。
见精,只是单纯被动,离分别心,离分别意的清澈明了。
明了的清澈,脱落了身心意识的分别境界。
被动的觉察,脱落了感受认知感知的体验。
究竟的被动,无为之清澈,寂静而明了,这就是“奢摩他”。
证阿罗汉果。
历史上,所有修行者,谈论到见精这个层面,就戛然而止。
所谓“向上一路,千圣不传”。
为何?
因为,见精是三界六道,一切境界世界的源头、缘起、承载、归处。
见精之内,就是知觉。
知觉内部,苏醒灵性,纯粹生命,永恒天堂。
见精,是神与凡间的交汇处。
超越见精的范畴,唯有真神以上的圣贤,可以接触可以了知。
神人有别,不可逾越,无法逾越。
如同,光明与阴影之间,没有共存的可能性。
阴影无法理解纯光,正如见精中境界众生,无法理解纯光纯生命灵性。
就算是圣贤勉强地,为境界众生宣说了,见精向上一路的内涵与标准。
心意缘起的轮回众生,也会依据自身业障,本能地将纯光扭曲为境界。
向上一路,千圣不传,是因为众生没有接受圣法的根基。
就好像,尿壶不能成为,承载醇香牛乳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