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难尽。

若无佛法在世,众生死无葬身之地啊!

 

我们都生过病,或者遭遇过生理上的剧痛。

在痛至骨髓的体验中,思维都停止了思绪。

意识被疼痛牢牢地抓住,此刻的体验就是生不如死。

 

等疼痛过去了病情康复了,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中,谁也无法,将当时疼痛的具体感受,以文字描述出来,因为文字,距离事实相隔着“体验与形象”,是“象征的象征”,语言描述的疼痛与疼痛的切身感受,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关系。

 

佛性也是如此。

实相是言语无法触及,是经验无法对比。

是感受无法揣测,是体验无法比拟,更是意识无法理解。

 

幸好,修行者的前半生,曾三次觉醒“祂”的实相,在离开实相前,心识牢牢记住了“祂”的性质特点,那就是“慈悲”,无限无量无际无边的,清净慈悲。

因此,无论以后修行处于何种境界,哪怕是,微妙觉受到“不可思议,妙觉湛然”的圆融普照光明,我也知道与“祂”之间的差距。

 

有差距,就有了对比。

有对比,才知道方向。

 

修行者庆幸的是,在世间听法的人之中,有很多佛学知识深厚,信仰坚贞不妥协,智慧深邃犀利,逻辑严密的修行者存在;其中有具足证量的出家人,有知识渊博的教授,思维犀利的博士;因这些人所提出尖锐、刁钻、犀利,在逻辑上无法自洽的问题,才可能彰显修行者实证智慧的圆满;通过解答这些人的疑问,我也一次次验证自己的证量。

 

证量,是超越了“存在”,不可分别的“究竟”。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经》

 

正因为证量不可描述。

因此觉醒实证境界,与,想象出来的境界。

在语言描述中,很难通过文字概念予以区分。

 

想象出来的觉悟境界,一定是平面的,具象化的,物质性的。

实证的究竟觉醒状态,一定是立体的,抽象化的,生命性的。

 

唯生命性的,是永恒不朽的,是千变万化不改其质的。

唯有真实的,是随缘不变的,是渗透微观包容宏观,而圆融无漏的。

 

因此,在修行者觉醒过程中,不断阐述自身证量,回答各类疑问。

就是从不同境界的生命层次,验证觉悟者究竟智慧的手段与方法。

 

因为,人体表层“意识”的我,

距离,觉性智慧的成就真神,

相隔了三界六道整体宇宙。

 

三界与法界,是性质不同的,两个世界。

在物质层次距离上,法界却蕴含在三界中。

是“临在”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是“性质”与“表现”之间的关系。

 

觉性是法界,觉知是三界。

若心性纯澈,则法界圆满。

 

人体意识表层的我,只能基于“现象”进行思维。

现象的基础,是心灵体验,体验的源头,是心识思量。

 

而觉性庄严智慧的“真神”,

是脱落了身心意识,无挂心识思量,

不被生命境界所存在的“如实”解脱。

这两种生命内涵,天壤之别,而且无法相融。

犹如目光普照万物,万物却无法触及“目光”。

 

特别特别感慨。

天不生如来,万古如长夜。

真的如此。

 

否则你我今生,稀里糊涂地过完一生,死亡后,

紧接着又是下一世,灵魂无可奈何地轮回啊,永无止境。

 

你能去渴望谁的帮助?寺院的和尚吗?

今天你披一件袈裟,盖一所寺庙,

不用多费事,就可以成为僧人相。

僧人相就能代表解脱生死吗?

 

你能去寻求谁的帮助啊?世界上琳琅满目的大师吗?

当这些道貌岸然的导师,一次次向你腰间的荷包伸出贪婪的魔爪时,

你对真理残存的信仰,就在这些无耻之徒的无度索取中,一次次消耗殆尽。

 

我们只能寻求真理的救赎,可是,真觉者是旷劫难遇的;觉者不仅要有深邃广袤的证量,更要有高洁慈悲的品行;因为觉悟者代表真理,是灵魂逃离死亡,步入天堂的唯一通道,“祂”可以有缺陷,但不可以有虚假;“祂”可以不完美,但不可以隐藏事实。

 

因为觉者,不属于人类。

既然不属于人类,“祂”已经是纯智慧圣贤,就理所应当不爱惜人间的这具躯体;如果,大修行者依旧眷恋人间这具躯体,以种种手段伪装自我人格,心向人间贪婪名利,此人定非觉悟者。

————————————————

 

感慨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将真理实相与大家分享。

可是,话到嘴边,却无法言说。

因为“实相”,确实超越了体验,更不是语言能够触及。

 

“我”非我体,于我心之内,有无限庞大的、细腻的、纯净的、无量的智慧宇宙;此刻此时,身心微观中的宇宙系统,其庞大远远超越人类所能探明的,星系宇宙体系总和的规模。

 

而这些难以言说的,无限无边的广袤宇宙世界,

仅仅处于“祂”宇宙体系最外层,也就是最底层。

 

越往生命内在走,实相境界越简单,时间流速越慢,直至时间消失。

三界众生不知道的是:时间,是心识中的分别。

爱因斯坦说过,时间是一种错觉,时间是相对的。

 

一对小情人在一起,相互凝视目不转睛,浓情蜜意忘却身心,几个小时瞬间就过去了;为何他们对时间的感受会如此快速?因为情侣的心灵思量,此刻全部放在对方身上,除了心爱之人,对身边世界景象,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心无旁骛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分析其他的事物,失去了外界运动的参照物,时间就会转瞬即逝。

 

时间,是心识中的分别。

因分别对境,牵引心识,

微细思量形成了,“感知”呈现的时间。

如果,心识失去了,感知的参照物,时间就会逐渐消失。

 

国外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健康人关闭在封闭的地下室,没有与外界通信的设备,没有钟表等计时工具;在封闭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后,此人对时间的感知会丧失,从而引起生理功能的紊乱,导致精神状态的变异。

 

而修行者,随心灵纯净度的增长,而净化了心识分别,减缓了思量与经验的相续频率,从而导致心识思量,失去了,对身心境界分析的原动力;心灵纯净清澈,取代了,繁杂的心识分别;此刻,身心内在的见性,就会突破心识分别呈现出的“境界”,见性的纯澈“明了”,犹如光线穿过了,停止旋转的电风扇的叶片,心灵内在呈现出“见性”纯澈不动的明了。

 

见性“明了”的光线原本就在。

只是平时,被心识快速相续的,电风扇叶片形成的“境界”牵动,形成了我们人体内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体现出我们肉身中“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被旋转的电风扇扰动的“见性”明了,随着叶片的转动,形成思量心;思量心沉淀后形成经验,经验就是习气;思量心与习气相聚,与六根六尘融合,心识在人体中,凸显出“认知”世界的主观意志。

 

这个主观意志,就是“自我”,也就是“末那识”。

心识分别,是,见性对境。

分别心,投射出细腻分析。

分析的细念,形成思量心。

 

思虑的思量心,就是灵魂。

灵魂凸显出,思量的主观。

 

主观意愿,就是自我人格。

意识头脑,是自我的表达。

 

这四层生命境界的源头,就是心灵“见性”。

 

当心识“电风扇”的叶片,停止旋转后,叶片旋转牵动见性,形成的“境界”消失,随着境界融化,由境界中凸显出的“思虑”心开始分解;心识叶片背后的见性光明,就会透过分别心之间的缝隙,照映在肉身思量心的内在,这就是“心光发动”,照十方刹。

 

“念头与念头之间,那里就有佛。”——寂天菩萨

 

见性,脱离了思量心,极致单纯,透明清澈。

 

见性苏醒体现在人间,是修行者的头脑意识,稳定处于“清醒”的空白状态,只能简单地直观判断,无法进行深度思维;因为思维需要心灵动机,而此刻,人格认知内的心识思量,处于轻柔安宁的“透明”状态;失去思量心的对比,就失去了人格认知,心愿分析的动机。

 

就好像某人失恋了,

沮丧绝望心如死灰。

对外界一切现象,此刻都失去了取舍分析的动机。

 

失去思量心的动机,就无法形成认知的企图;失去认知动机,则失去了心愿企图;失去心愿企图,就无法推动意识,调取记忆概念,进而形成思维;失去记忆中概念相续,就无法在思维中,形成体验与概念的逻辑循环;失去思维逻辑,就失去了头脑中的名相;失去了名相概念的对比,就失去了自我与世界中,“活着”的立体境界。

 

身心内外,湛然寂静,安宁温暖,慈悲圆满,虽然身处人间,生命内在觉受,却脱落了身心自我体验;微妙觉受处于,无限深邃广袤的光明宇宙中,永恒光明才是修行者目前的“自己”。

 

而无限庞大无限微观,微妙精纯的永恒生命光明,

也仅仅是修行者,无限宇宙内,其中的一层身体。

这层身体也不是真实的“自己”。

 

由灵性光明生命构成的,无限广袤的宇宙天堂,

幸福极乐光明世界,仅仅是智慧的“一声叹息”。

 

我实在是想要,以人间的语言表达“祂”。

可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思,都无法触及到“祂”。

因为“祂”之中,过去未来一切,都未曾发生。

因此,一切的发生,对于“祂”,都属于错觉。

错觉无法触及实相,就好像光线与云雾,无法描述虚空。

————————————————

 

一言难尽。

人类的语言极其贫乏,文字所能承载的内涵很微弱,无法触及生命深邃的天堂实相;即便是光明灵性天堂,在今日的“祂”之内,都是境界非常肤浅,层级极低的一瞥“错觉”。

 

我不知道“祂”是谁。

过去未来,十方三世,一切智慧生命,都是“祂”所显现。

 

“祂”没有形态,没有躯体,没有名相。

“祂”没有性质,未曾生灭,未曾来去。

不被存在,未曾智慧,远离境界。

一切境界都因倒映“祂”,而有了“因素”的存在。

一切众生,因蕴含“祂”的心,而成为了生命。

 

随缘起众生的性质,清净周遍,无碍无漏。

在众生不同种性内,如如不动,究竟圆满。

 

存在只是“祂”的梦境,梦境中对“祂”的追忆,形成宇宙中八万四千法门。

 

“伟大”只可以形容,能够被指称的名相与内涵。

伟大不可触及“祂”。

即便在,最底层生命的卑微中,

都是“祂”不生不灭,无垢无净的实相。

没有生命离开过“祂”,“祂”是无量众生,原始性质与本来面目。

 

“祂”从未离开过众生。

只因对自己的觉察而有了,一瞥觉察的智慧。

智慧已经是“祂”的错觉。

错觉中的“祂”,因“分辨”错觉的存在,

而延伸无限空间,派生了时间的源头。

 

唯一能接近“祂”的概念,是解脱。

出离心可以抵达“祂”,因为“祂”未曾发生。

 

唯一能触及“祂”的体验,是慈悲。

宽恕与爱可以融入“祂”,因“祂”没有自己。

 

因此,充满苍穹星云的,沙尘般世界中,

无量正法的基础,无不于清净“出离心”中建立;

一切成就的核心,无不是以“慈悲接纳”为正途。

 

女人生孩子,会遭遇分娩的阵痛。

在修行者成就的过程中,我也会遭遇一次次的苦难。

可是修行者绝不是苦难成就的,就好像,诞生的孩子不是阵痛形成的。

“祂”的痛苦,只是今生之“我”的执迷。

若无执迷则无须痛苦,智慧是先天圆满的。

因为“祂”,从未生过,也未曾灭过。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金刚经》

 

我实在没有想到,会如此快速地融入“祂”。

在“400美金”事件之前,我的证量只能窥测“祂”的神圣,却无法直视“祂”的究竟。

 

在“400美金”的绝望中,修行者拼尽全力,以宽恕的爱,接纳自己穷困潦倒的一生,毫无怨言没有责难,在人间“我”的人格意识,虔诚履行“祂”的终极慈悲,就等同于,融化了隔绝在“我”与“祂”之间的累世业障;随着磨难平息业障消减,此刻的“我”却真真切切,无限真实地成为了“祂”,以究竟圣主的平安性,智慧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

 

人生中唯有修行解脱,是唯一的正事。

除此之外,人间是非恩怨事业生活,

都是毫无意义的,毫无价值的,因为你必定会死。

 

如果不能从注定死亡的结局中超越,你建立在活着基础上的功成名就,建功立业,三妻四妾,都是海市蜃楼,水中捞月;而“祂”的降临,为人间苦难的灵魂,开启了天堂之门;灵魂终于盼来了,从生死轮回的绝望中解脱的机会。

 

觉者的苏醒过程,就是整体宇宙的成就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供奉真理、弘扬真理的灵魂,就参与到宇宙圆满体系的过程之中,灵魂离开这具身体后,也必定会投生在这个宇宙体系内;在真理再现于世的过程中,支持真理,践行真理,弘扬真理,就参与了觉者世界的圆满过程,种下了“神灵”因地,未来生命必定会承受善果。

 

最低的层次,这个灵魂会往生天道,不堕落恶道。

那些功德很大的灵魂,即便自己的修行证量,不足以解脱分段生死,也会在极高深的宇宙神灵世界中,数千万年不堕落人间与下三界。

 

如果是真修行者,确实证入了灵性安宁永恒,那就妥了,稳稳地妥了;究竟解脱了分段生死,永世不入生死轮回;你与生命天堂同体,以灵性极乐永恒的幸福,作为生命体验的全部。

 

修行者的心灵见性,从自我思量的业心中,浮现“明了清澈”;“知觉”从见性的“梦境”心识中苏醒,“灵性”就从见性与心识中解脱了,生命就从能量宇宙中解脱了;就从有形生命的认知中解脱了,知觉融入完整永恒的无限,是圣洁之爱的灵性光明,以无限作为你的生命,以虚空作为你的形体,以圣爱作为你的心灵,以亢奋极乐作为你的体验,以安宁幸福作为你的感受,以宽恕接纳作为你的意识,以温暖纯洁作为你的情绪。

 

目前:

修行者的“意识”处于人间。

修行者的“心灵”处于天堂。

修行者的“觉醒”处于法界。

修行者原始的不动就是“祂”。

 

修行者不认为人间,有“活着”的人。

都是茫茫荒野中的孤魂野鬼。

随时被自身的业障牵动,与前世因缘结合。

兑现出人生突发灾难,一命呜呼的可怜人。

 

修行者内在经验到的,是天堂安宁与庄严法界。

是“祂”不可言说,不可触及的伟大与慈悲。

“祂”带给人间的,是真理法义与践行道路。

灵魂解脱之路,旷古难遇,无限珍贵。

 

修行者拒不接受钱财供养。

但是建议人类去弘扬真理。

弘法与供养真神是同一个性质。

 

如果我们与释迦牟尼佛,在同一个时代生活,我们有亲身供养佛的巨大因缘,也就等同于,我们参与了一个佛世界的形成;那么,此等功德寓意着,当我们肉身死后,灵魂就会因此功德,进入佛的世界,哪怕灵魂未曾修行,也因对佛的信仰与虔诚,往生于,此佛宇宙中的人间世界里,成为生生世世的大富豪。

 

如果灵魂渴望修行,决绝纯正的出离心,加上供养佛的功德,那么就可以接受佛的授记:在未来某个时间段,于某个世界中成佛;这就是如来驻世界的好处,可以为众生种下成佛的种子。

 

究竟真理在人间,等同于诸佛再现人间,因此如来言“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皆应供养,如佛塔庙”——《金刚经》,因为末法时期,佛以究竟智慧,居住在真理文字背后。

 

大菩萨宣法,也可以为众生灵魂种下解脱的因缘。

我鼓励大家弘法,却让大家隐去我的形象与姓名。

因为修行者不愿意,将真理与我个人扯上关系。

 

我是在借助弘法这件事情,

为灵魂种下上天堂的因地。

 

修行者世间表现的一切行为,

在原始的心愿中,唯有慈悲。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