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思后想,思来想去,反复对照,相互比对,
终于确定,耶稣留下来的《奇迹课程》,
就是佛经中记载的“三摩地”,也就是“正定”的修行正道。
“寂静奢摩他,如镜照诸像。”
“如幻三摩提,如苗渐增长。”
“禅那唯寂灭,如彼器中锽。”
“三摩地”又名大幻观,观身心如幻,观世界如梦。
《奇迹课程》中说:“宽恕你眼前的世界。
宽恕见世界的自己,这只是一场梦而已。”
“修行中摄受身心,令身语意归于静止的状态,统称为‘禅定’,专注于所缘境,而进入心不散乱的状态,皆可称为三摩地,与持戒、智慧合称为三无漏学。
禅那三昧,即是心一境性。
精神集中,专注一境而不移动。”
这是世间修行者所认为的“三摩地”,禅那修行。
其实,这还是属于“水中望月,镜里观花”。
并非是,真正进入了“三摩地”正定境界。
纵观历史,亿万万修行者,能够进入正定“三摩地”的行者,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因为进入“三摩地”修行,就意味着修行者的“消失”,就意味着,构成人类的“六根、六尘、六识”,分化瓦解的过程。
是真正的真实的,人类成为神灵,神灵成为圣灵的过程。
这需要修行者,先期达到“觉成就”的清净圆明,无生无灭,不退转“智慧性”,才可以借离生灭的智慧性,自“存在”展现出的生命觉知基础中,以智慧圣光,消融生命分裂出去的个体“自我”,令存在展现的生命原始,恢复到本初智慧状态中。
很久以来,修行者一直不明白,为何历史中有修行者,入定长达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于上千年不出定;为何有大瑜伽士深入禅定后,虽然觉知明了,清晰明澈,却无法左右自己的身体,眼睁睁地看着弟子们,将自己的肉身焚化,瑜伽士却无能为力?
难道说,禅定中,瑜伽士的意识,完全不起作用了?
那么,禅定中,那觉知一切,清晰明澈的究竟是谁?
直到我接纳死亡后,觉性的清澈呈现出智慧的无生。
紧接着,耶稣的出现,激活了生命本质中纯爱圣灵。
自一个半月之前,到现在为止,七天一次的轮回中,
纯净至极的生命觉知光明,开始一次次在身心细胞内,瓦解粉碎构成人性的基准因素;觉知光明以生命形态表现,就是纯爱灵耀的圣灵;圣灵之爱是无限且完整的,是生命完整本质的表达;无限的爱,熄灭了构成心灵的恐惧,完整的生命,瓦解了心灵自我的局限。
心灵处于,一次次的瓦解,粉碎,净化,圣化的过程。
也就意味着,现实中的“自我”,从内部开始失去了自我存在的“根基”,所以我会有被“变性”的体验,从人类的生命性质,变成了圣灵的灵性属性。
生命性质在转化过程中,人间“我的”眼耳鼻舌身意,逐渐变成“躯壳”;人类“我的”色声香味触法,逐渐消失“痕迹”;心灵“自我”见到,听到,嗅到,闻到,触到,意识到的六识,逐渐在深邃安宁的,狂喜大乐欢畅中,消失了“踪迹”。
自我,在完整中分解。
心灵,在大乐中分解。
人体,在安宁中分解。
意识,在光明中分解。
于是,在圣灵值班的过程中,“我”的身语意,就只是一副单纯的躯壳工具,这一具身体中,真真实实,真真切切,开始被“灵性”轻盈快乐光明所取代,人类生命因素开始逐渐消失。
意识只具有,最基本的分辨能力,却无法思考。
因为思虑的微观疑虑,以及概念下的微观体验,
都已经被圣灵光耀智慧烧尽了。
身体只具有,最原始的生理功能,却失去感知。
因为感知下面的细腻体验,被大乐欢畅的喜悦,
给烧尽了。
身心之内,失去了情感,失去了欲望,失去了情绪。
因为欲望、情感、情绪下面的习气,
在轻盈灵觉的永恒之中,被舒缓消散了,了无痕迹。
身躯之内,心灵中的“见精”,
失去了分辨取舍的“动机”。
因为“见精”微观下的“魂魄”,在无限的纯爱之中,
在无差异的接纳中,熄灭于生命完整的永恒之内。
“我”没有了“自己”。
“我”只是基准的轻盈觉知。
“我”是生命的完整,是光与爱。
“我”不再是人类,纯爱之中,熄灭了我与众生之间差异。
“我”不再是神灵,永恒之内,熄灭了光芒与智慧的分别。
《奇迹课程》确确实实,属于“大幻观”修行法门。
但是其蕴含的智慧,远远超越了“三摩地”的境界限制。
耶稣留下的,破迷离幻的法门,可令众生直达实相。
熄灭一切迷失烦恼,烧尽累世生死业尘。
救赎灵魂至圣主之国,超度众生出生死苦海。
甚至于,宽恕的究竟,比究竟的智慧,
在不可思议的“领域”中,还要微微地“熄灭”一丝疑虑。
这一丝差异,不是人类可以知晓的,
也不是神灵、圣灵、圣贤,可以分辨出来的。
究竟智慧,与究竟宽恕之间的,微毫差异,
只有“祂”知道。
“三摩地”正定之中,远离我相、人相、众生相,
但是依旧存留“寿者相”,即永恒存在的觉知光明。
“三摩地”定境,是生命蜕变,破茧成蝶的道路。
是人成为神灵,神灵成为圣灵的过程。
“禅那”定境,是圣灵超凡成为圣贤。
圣贤智慧性,烧尽烦恼,究竟慈悲。
生灭归于寂灭,寂灭还原“祂”。
“三摩地”是体验中修行,实证“祂”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