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只能看到“光线”,是谁,将光线切割成“现象”?

意识只能分别“空有”,是谁,将存在编译成“思想”?

 

鼻子只能嗅到“气息”,是谁,将气息分类为“香臭”?

身体只能感受“觉触”,是谁,将觉触进阶为“感知”?

 

耳朵只能听到“声波”,是谁,将声波理解为“语言”?

舌头只能尝到“味觉”,是谁,将味觉升华为“味道”?

 

心灵只能认知“明暗”,是谁,将明暗渲染成“境界”?

 

是心识之中的“灵”啊!

 

是“灵”对生命之光,形成世界的“记忆”,

透过心识,将眼睛看到的光线,还原成记忆中的“世界”。

其实眼睛,什么都没有看到,是“灵”的记忆,在心识中,还原出来了“看到”的现象。

 

是“灵”灵耀智慧,对光明理解的“回忆”,

透过心识,将头脑分别的空有,还原成回忆中的“理解”。

其实意识,无法形成“知道”,是“灵”的回忆,在心识中,还原出来了“理解”的思维。

 

是“灵”轻盈欢畅,幸福极乐的本性,

透过心识,折射成对光明与黑暗的认知。

认知到光明,心识投射出“灵”对自己的回忆,则心生安宁喜悦,幸福与爱的感受油然而生。

 

认知到光明变暗,心识投射出“灵”对自己的遗失,则心生恐惧拒绝,紧张与仇恨的感受由此而生。

 

是“心识”分别,将“灵”的智慧拉入“作与所作”的体验中。

是“心识”取舍,将“灵”的幸福拉入“爱与恐惧”的感受中。

 

自由灵慧的“灵”,被“作与所作”局限在心识中,投射出“能见与所见”,“心愿与思维”,“能听与听到”,“能尝与味道”,“能嗅与气味”,“能触与感受”。

 

永恒的“灵”,被心识局限在“认知”中,认知刹那变化的思虑,将“灵”带入了生灭缘起的梦境里。

 

陷入梦境中的“灵”,受梦境因素限制,失去“灵”无限永恒的本质,随梦境刹那不停的境界变幻,投射出物质世界中,刹那生灭、缘起生死的肉体。

 

我们今生的这具身体,只是“灵”在梦境中,所穿着的一件衣服,这具肉身衣服在投胎人间之前,在“灵”的妄想川流认知,与感受习气相续所现的“梦境”中,就已经形成了。

 

当上一场梦境结束后,下一场梦境开演时,早已注定的衣装道具“人体”,就在“灵”之梦境中,这一层次空间中因缘聚合所现,呈现出具体的人间形象、性别、性格、禀赋。

 

随这具身体的降临,而随之而生,身体的剧情标签:家庭背景,智商情商,身体健康,财富事业,婚姻状态,亲朋好友,恩怨仇敌,乃至于生老病死。

 

从生到死的数十年,在你我“出生”之前就已经注定了。

你想一想自己经历的这一生,是不是“恍然若梦”?

是不是“倏忽之间,白驹过隙”?

是不是“梦幻泡影,如露如电”?

是不是“因缘前定,空费心机”?

是不是“一切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如果你如实地,客观地,回溯自己这一生的“活着”,

你会发现,曾经所谓活着的“自己”,真真切切,不过是“心愿与意识”的川流,心愿导致意识的分别,分别形成思想与情感;意识落实心愿的期盼,期盼导致感受与体验。

 

人类活着的这一生,归根结底,就是“思想与情感”的记忆体验,而思想与体验,是随着环境刹那变化的,变化之中,何曾有过真实不变的你“自己”?

 

物质世界只存在表面的现象,任何现象都是暂时的聚合。

任何现象都会过去,任何对现象世界的执迷,都属于错觉。

 

人类世界中,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活着”的。

只是头脑意识,与心愿体验,活出来的“梦境”。

被心识分别,头脑意识“所活着”,浑浑噩噩了一辈子。

到今天为止,也没有找到真正的“自己”。

 

经历了一辈子苦难煎熬,满心酸楚,却依旧没有搞清楚“自己”为什么活着?为何人间会有“自我”产生?生我之前“我”是谁?“我”死之后谁是我?如果我就是这具身体,这具身体死亡后,我还存在吗?如果我就是这具身体,身体本身是无法思考的,那么身体内“思考”的究竟是谁?如果这具身体就是“我”,身体本身的属性是“物质”性的,那么“精神性”的我死后又去了哪里?

 

这些对于生命、身体、自我、存在、生死、未来,意义的究竟思量,每一个人在人生不同时期,都会不由自主地升起疑问。

为何会有疑问?疑问是谁升起来的?

 

因为你的“灵”只是睡着了,并没有真正消失。

睡梦中的“灵”,对于人间的这具身体,并不是很满意。

人间再奢侈的物质生活,也无法与“灵性宇宙”天国媲美。

人间再美丽健康的外貌,也无法与“灵性光明”纯爱相比。

人间再完美的感情相守,也无法与“爱与分享”幸福比较。

人间再美味的欲望体验,也无法与“极乐欢畅”高潮相比。

 

人间世界,人类身心,对于“灵”就是垃圾场。

在梦境中的“灵”对于垃圾场中,微生物的躯体,愚蠢黑暗的意识心灵,本能地排斥拒绝,于是,我们的心识体验中,就会时不时地反应出来,对于现实世界中的“自我”,以及生存的世界,本能的审视与怀疑。

 

就好像,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一位品性高洁,遵纪守法的好人,在梦境中,你的身份却成为,烧杀劫掠,无恶不作的歹徒,梦境中的身份与言行,与你生活中的心态与价值观不一致,虽然身处梦境中,你的心中也会升起疑虑,自己为何成为这一类“人”?

 

对于“灵”而言,“你”原本就不是“人类”啊。

你原本是身心之中,“见”一切却不染着一切的“灵性”。

 

在人生梦境中,“灵”只感受到痛苦与无聊,却没有方法找回自己的原本面貌,也没有道路回归自己的“灵性天国”。

 

只有无奈地,痛苦地,无助地,在索然无味的现实生活中,受身心疲惫的煎熬,被心灵麻木所绝望。

 

无助无奈、迷茫无知的心灵,走投无路,试图通过宗教寻找生命的归宿,探寻生命存在的意义,每当找到一种修行法门,“灵魂”都会激动一段时间,然后随着我执习气的反扑,“灵魂”燃起的那一点火苗,随之熄灭,身心意识随之陷入深深的绝望与黑暗之中。

 

找不到自己的“灵”,如何以“灵”的智慧去抵御业力习气的反扑?

好比,穿着衣服的人,去在衣服上面寻找“本体”。

你解析构成衣服的每一根纤维,其中都不可能有生命的信息。

 

你要先找到身心中真正的“自己”。

你要在身心意识深处,见到那个“见一切”,

却不分别一切的“灵”;见到那个体验一切,却在一切体验中,了了清净,纯洁无瑕的“灵”;见到那个心愿深处,觉知心愿动机生灭,不随心愿生灭而动摇的“寂静”;见到那个意识背后,见意识观念,见思维记忆,不随意识思维而分别的“完整”。

 

“灵”是无限的生命,未曾被心识思虑,局限在有限中。

有限与无限的区别在哪里?

有限,定有分别;无限,则离分别。

 

“灵”是永恒的光明,未曾被心识感知,割裂在生死中。

永恒与生死的区别在哪里?

永恒,定属平安;生死,必属恐惧。

 

“灵”是纯净的喜悦,未曾被欲望体验,蒙蔽在习气中。

纯净与习气的区别在哪里?

纯净,无所沾染;习气,贪爱眷恋。

 

“灵”是纯爱与分享,纯爱是整体生命,生命未曾有分离。

生命与个体区别在哪里?

生命,是宽恕接纳;自我,是自私索取。

 

这些明确的标准,对比出人类与灵性的差异。

依据标准,“灵”可自人体身心,这件衣服内“灵性”觉醒。

 

不需要你与身心习气对抗。

不需要你与意识心识分离。

不需要你斩断七情六欲,心如止水。

不需要你止思绝虑,身心枯槁。

不需要你离经叛道,背离人间世界。

不需要你语惊四座,令家人亲友侧目。

 

你只需要,一边安慰好自己的情欲感受,

一边将心愿专注力,放置在法义中即可。

 

凡夫尚且可以,同时拥有几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爱好。

有人喜欢禅坐的同时,也喜欢爬山。

有人喜欢吃素的同时,也喜欢喝酒。

这些习性并不会,因为性质相反而影响到你的生活。

 

同样的道理,“灵性”的苏醒,也可以与你世俗的生活,同步进行,互不干扰,只是不可以离开“真理”,真理的作用,就是在“灵”的梦境中,不断地提醒梦境中的“灵”:

 

“我不是这具身体,也不是认知身体的我自己。”

身心内的“灵”,会听得到。

随着唤醒“灵性”的声音反复清洗梦境习气,

“灵”就会从身心世界的“梦境”中,

抽丝剥茧般,一层层、一步步地醒来。

 

“灵”是一无所得,也一无所缺的。

因此,身心中,“作与所作”的心意,皆不是“灵”。

“灵”是永恒的光明,是幸福的无限。

因此,身心中,“思虑恐惧”的情志,皆不是“灵”。

“灵”是接纳的温暖,是宽恕的释放。

因此,情感体验中,“仇恨与维护”,皆不是“灵”。

“灵”是欢乐的分享,是光明的传递。

因此,个人体验中,“自私与索取”,皆不是“灵”。

 

“灵”是彻底放弃身心意识的“清净”。

“灵”是离舍欲望习气究竟的“纯洁”。

“灵”是接纳分别恐惧终极的“平安”。

 

安宁中,灵默相拥。

宽恕中,平安欢喜。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