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修行者,必定回避人间。

回避人间,等同于,回避了“心愿人格”,与“头脑意识”的相续。

因为人间世界,本质上,是心灵认知体验,与意识概念聚合形成的“境界”。

世界,由物质名相构成。

名相,是心意分别投射。

 

心外无物,是佛法修行的基础观念。

若离开“心外无物”的,基础佛法认知,

学习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皆是外道言论。

 

忽视,现实人间世界的名相。

忽略,心愿人格对外界世界的贪恋。

随着心愿主观意愿的扭转,心愿从物质名相中超越。

心愿,开始向内认知,去认知心愿背后的,微妙精细体验。

随着心愿中,认知细念的呈现,心愿感受逐渐淡化,情绪感知随之消散。

随着心愿主观意愿的淡化透明,头脑意识,记忆思维,就开始脱落。

 

当人格主观意愿,以及头脑意识记忆,

从心灵认知深处,浮现的“细念”中脱落后,

细念的“你”,就浮现出,细念中蕴含的记忆,记忆就是习气。

习气,是细念对往昔生命经历的回忆沉淀。

细念对生命经历的,经验储存,形成了习气的惯性。

习气惯性的川流,塑造细念,形成细念习惯性的“情志”特征。

 

细念与习气,交融相续构成的“情志思虑”,就是人类的灵魂。

灵魂,在“主观意愿人格”背后,是“心意自我”内在,储存的“情志思虑”。

灵魂,不是我们的人格自我意愿,我们的意识与感受,无法触及灵魂。

只有,当人格自我,主观意愿,处于“心不在焉”散漫的状态时,

在你内心感知的深处,会,透出灵魂的“思虑情志”。

 

思虑情志的“你”,具有,与心愿意识的“你”,截然不同的人生认识。

心愿人格的主观意愿,认定,人间这具肉体形象,意识思维就是“自己”。

而灵魂,心灵认知背后的“情志思虑”,

却有一种,被现实人体形象“蒙蔽”,以及被自我感受“局限”后,

“身不由己”,却无可奈何的,渴望解脱,却无从下手的“无力感”。

 

灵魂,透过人类“心意”的躯体,看到了原本“不存在”的现实世界。

灵魂,在情志思虑的记忆中,有着对,细念对生命经历的习气记忆。

灵魂,本能地,觉知“自己”并非是,这具人间的身体形象。

可是,人间世界中,却没有解答灵魂“疑问”的知识书籍。

 

于是,灵魂,也就是人格主观意愿中,

深藏在,心灵认知背后的“情志思虑”,

无奈且无助地,借助人体形象,借助自我心意,向人间世界提出疑问:

“我是谁?来自哪里?去往何处?”

“未生我前,我是谁?”“身心意识分解后,我在何处?”

围绕着,灵魂所提出的,生命终极问题,

人间历史中,依据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化,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宗教”。

宗教的文化核心与目的,就是围绕灵魂疑问,而展开的对“生命”的诠释。

 

宗教对灵魂的诠释,不全部都是“错误”的。

但是并不究竟,更谈不上圆满。

因为,宗教不等同于“神佛”。

唯有觉悟生命终极实相的,悲能智慧,

才具有解释灵魂实相,超度灵魂出轮回的能力。

 

若人间没有真神,大菩萨的降临,三界六道就不存在“解脱”一说。

人类心意人格,所理解到的“修行”内涵,

不过是借助宗教文化,加强自我人格体验的,另一种禁锢灵魂的镣铐。

因此释迦牟尼佛说:如来以大事因缘出现于世间。

何为大事?宣扬佛知见,宣说如来第一义,宣说如来正法眼藏。

 

如来驻世间,大菩萨应世界,是为“大事因缘”。

因为此二者,已经从“灵魂”境界中解脱。

超越了生死,随顺因缘,却无生无灭,随顺因果,却究竟涅槃。

 

面对死亡的步步紧逼,面对死亡的不可避免,面对死亡的无助黑暗。

世界上所有灵魂,都渴望真神降临,将天堂的永生带入无助的人间。

因此,人间几乎所有的魔鬼,都潜藏在宗教之中。

借助人类对死亡的恐惧,以神佛的名义攫取人格,恐吓灵魂,敲诈财富。

 

久而久之,人们对宗教心怀忌惮,对神职人员本能地回避。

甚至于,对于真修行者,也抱有深刻的怀疑心。

觉得我,也会随着时间流逝,暴露出贪图人间财富名利的企图。

 

拜托,我从十九岁开始修行,到今年整五十岁了。

从青葱少年,熬成了老头子。

整整三十年,我耗费自己珍贵的青春,全心全意扑在真理中。

不止一次放弃唾手可得的,人间巨额财富,跻身上流社会的机会。

时至今日,人都老了,我要人间名利地位何用?

 

年过半百的老头子,一天天接近死亡的结局。

我不去劳心费神,灵魂从死亡中解脱的工程。

却要,一头扎进,我前半生早已彻底放弃的“人间”。

这不是很荒谬很可笑的事情吗?

 

我是修行者。

心无旁骛,只看真理,只认天堂的修行者。

“祂”,透过“我”,在人间传递出,如来究竟智慧,悲能实相状态。

给予世间灵魂,一条解脱生死,回归生命天堂的“金线之路”。

说得通俗一些,人间世界中,“我”的身体形象,“我”的人格心意,

是传递“祂”意志的,一个传声筒。

人间的“我”,并非是真正的“我”。

真实的“我”,是从未产生出“自我”的,那个巍峨恢弘的“悲能”。

 

作为一具躯壳的“传声筒”,

主观意愿的“人格”自我,是,绝无胆量,也绝无意图,

去冒领“祂”的天威,为自己人格意愿,在人世间获得丝毫好处。

我不敢,也不愿,更不能。

信仰,必须清白。

唯有极致清白的信仰,才谈得上虔诚。

唯有殉道者,才配称为“修行者”。

 

修行者,身心自我内在的灵魂,是“雾化”的状态。

雾化状态的灵魂,呈现出,构成灵魂的,无限微观细念与习气微粒。

习气颗粒之间,有空隙;细念相续之间,有间隙。

间隙中,就透出来了,生命“见精”清澈的光芒。

人类修行者,安住在身心内“见精”纯澈光明中。

久而久之,见精就会在,身心意识内,拓展出稳固的空间。

这种纯澈凝定的空间,不受人格心意的左右。

纯澈的空间,与肉体心意同在,却不被心智意识挂染。

这就是“奢摩他”,止观境界。

 

普通人的灵魂,是从人体意志表面,往心灵深层内在“见精”走的。

 

而修行者,是经历死亡后,苏醒了法界无生无灭的“觉性”。

觉性透过觉知,折射出“灵性”永恒的,光明极乐生命天堂。

 

也就是说,修行者是从生命内在,往人体意识表面上突破的。

透过习气与细念的间隙,“见精”清澈光明之上,还有“知觉”。

知觉状态,类似于神佛的“婴儿”状态。

 

婴儿在沉沉的梦境中,梦到了“世界”。

梦中,见到世界的“见”,在梦境中呈现出“见精”。

梦中,所见的世界“境界”,呈现出地水火风见识空,构成能量宇宙的基础元素。

也就是说,“见与所见”,“能与所能”,呈现出业力缘起的“三界六道能量宇宙”。

 

修行者,自我心意内在,情志思虑的“灵魂”,处于雾化状态时。

法界觉性智慧普照,与生命灵性光明天堂,同时同步地透过“知觉”梦境。

具有生命性的“智慧灵性”,以感应力的清澈,照入“雾化”状态的灵魂境界。

这就是“三摩地”,大幻观的修行,也是雪山教派的中观“大手印”修行。

 

在“感应力”的清澈灵动中,

情志思虑的“灵魂”,以及心愿人格的“自我”,以及心意相续的“世界”,

统统呈现出“梦境”的本质。

“世界”真的真的,是心意深处,灵魂蕴含习气投射出的“幻影”。

随着觉照智慧,与灵性光明的强盛,感应力在“雾化”灵魂中的强盛。

就好像,在一片漆黑的电影院中,开启了几十台大功率的“探照灯”。

随着电影院内强盛光线的绽放,电影屏幕上的“世界影像”,就同步地淡化了。

 

修行者,在“知觉身”的层面上,仰望天堂沐浴生命之光。

修行者,透过“雾化”状态灵魂,俯视三界六道微尘苍穹。

修行者,苏醒的法界空性智慧,伴随着永恒的光明天堂。

时不时地,窥测那“悲能”的巍峨恢弘。

 

悲能中,一切境界都是自动融化的。

所有生命因素,心识分别,细念习气,于悲能中自行融解。

悲能中,熄灭“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微尘宇宙,十法界众生,是为“一合相”。

一合相者,即“不可说”。

 

于缘起相续中,未曾“发生”。

亘古未来,清净涅槃,十方三世,如如不动。

名“禅那”。

 

人间对于我,完全没有丝毫吸引力。

人间的“我”,只是“祂”,慈悲心留在因缘幻相中,给灵魂赐予解脱的机会。

我,不为“我”自己活着。

或者说,“我”活着的每一分钟,

只为如实地,留下“祂”在这个时空世界走过的足迹。

 

殉道者,才是,“修行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