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是无限生命的纯光。
亘古无限的永恒生命,以纯粹光明展现出完美天堂。
光明清新隽永,光明普照遍知,光明纯然智慧。
光中无有杂质,没有丝毫阴影,可在纯光中留存。
站在人类的生命境界中,无法理解光明。
因所谓的光明,就是“心意”分别的消逝。
那原始的生命,就是未曾被“心意分别”,所触及的本来。
生命之光,透过“见精”,折射在心意之中,形成了“境界”。
境界,就是世界;被境界牵动的“见精”,就是“心识”思量。
光明,被思量心所折射,形成了境界中光的“形态”。
形态之光,具有境界的内涵因素,光明形成了温度。
温度,就是思量心泛起的“感知力”。
感知力,结合肉体根尘,受根尘侵染,形成感知固化的具体形象。
被人格我执气息,固化为具有本人形态的感知力,就是“灵魂”。
而心愿企图,头脑意识,思维记忆,语言文字,情欲感受,
都是感知力灵魂,与六根六尘互动,相续结成的“因缘业果”。
灵魂,在心灵认知背后。
因心灵“认知”攀缘根尘,根尘裹挟认知。
认知的心灵,聚合根尘形成境界“世界”。
人格自我的“活着”,活着的人格“一生”,浑浑噩噩无奈绝望。
灵魂在心灵背后,沉浸人生之梦的昏沉中,无力苏醒无法解脱。
而修行者,心灵朝向天堂,一心渴望出离“自我与人间”。
基于出离心之上的“宽恕”,宽恕人间,等同于放弃自我索取。
随着心灵认知,在人间因缘矛盾兑现时,一次次地宽恕“放弃”,
灵魂感知力,就会在,放弃维护自我的“认知”内,不断地苏醒。
感知力,并非意识,并非认知,并非人格,也并非心灵。
在人类心意相续的,生命境界内涵中。
唯一接近天堂,能蒙受生命之光沐浴的,是“感知力”。
而并非是头脑意识,也并非是我执心识。
而是,脱离了意识记忆,脱落了情欲感受,在心灵认知背后的“感知力”。
感知力,是一种细腻而单纯,寂静清澈的“品鉴”。
品鉴可以“照见”,心愿情欲的自我,与头脑意识相续,形成的人格与人生。
感知力,既可以感知到汹涌澎湃的生命之光。
感知力,也可以感知到身心自我的疲倦,以及在无知中心灵的绝望。
感知力,与心灵认知同体,却超越了心灵。
类似于,漂浮在池塘上,淡淡的一层雾气。
在感知力的清澈寂静中,“知道”身心意识,自我认知,感受体验。
这个在人间成长,具有人类心意内涵的“人格自我”,并非是自己。
感知力,能够在寂静深邃的感知深处,觉受到天堂的无限生命光辉。
灵魂感知力,只想去天堂无限的光明中。
感知力灵魂,隐隐约约记得,生命最原始的记忆中,有神的气息。
灵魂,透过人体,在人间看不到丝毫活着的“意义”。
当灵魂遇到真理,透过文字,嗅到了不被文字掩盖的生命气息,
灵魂就会奋不顾身地,忘却人间一切,不顾身家性命投入其中。
因为真理指向的实相,就是灵魂真正渴望的家乡。
宽恕,是对出离心的具体践行。
建立在出离心之上的宽恕,是神佛留给灵魂回家的道路。
失去出离心,而谈宽恕。
宽恕,就落入了人间善恶对错、是非矛盾的“人格情怨”之中。
人类心意境界中的宽恕,是借助宽恕之名,维护自我体验的手段。
没有出离心的宽恕,是借宽恕之名,让自我在人间活得更舒适。
以维护自我感受,提升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宽恕,
等同于,以宽恕的温暖,维护了人格自我的生死轮回。
这种,执着于现实人间生活,而宽恕在生活中,让自我体验难过的矛盾,
出于人类情感内涵的宽恕,是,死亡元素抓住灵魂的,另一种变易形态。
失去纯正纯粹的“出离心”,就没有宽恕的“意义”。
人际关系之间的“宽恕”,充其量是增长善业的手段,
与灵魂解脱生死,生命苏醒天堂,是云泥之别毫无关系。
宽恕,是对出离心的践行。
你要先出离,先放弃,在放弃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对“无法放弃”的宽恕。
升起出离心,是灵魂苏醒的唯一条件。
失去出离心,一切修行法门,都是生死轮回之途。
世界,根本就“不存在”!
存在的,是灵魂感知中,深藏的罪咎细念,对习气经验记忆的“刹那分别”。
是灵魂细念分别,对,习气记忆,刹那取舍聚合,投射出“境界”人间生活。
事实上,归根究底,你眼前看到的世界,根本就“不存在”。
是背离天堂的知觉,投射“见精”幻现分别心意。
世界与人生,自我与命运,都是心意分别,刹那间形成的阴影“境界”。
佛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佛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三法印”,是指向生命宇宙实相的道路。
任何宣说“三法印”之人,所说皆是佛法。
灵魂感知,极度渴望,回归生命天堂。
首先要确定,人间的自己是在“梦中”。
要反复确认,自我与命运是“一场梦”。
对梦境中的人生,以及自我角色的彻底放弃,就是“出离心”。
依据出离心,一层层,离开生死梦境的过程,就是诸佛解脱法。
解脱法中,对梦境最彻底、最究竟的离舍之路,就是“宽恕”。
“宽恕”,是对出离心,对放弃心,最直接、最圆满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