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灵魂感知,已经是思量心的结果了,他是浮在生死海面上的。当感知融入到思量心当中去的时候,就呈现出来了,思量心当中构成思量心的习气和细念,他同时会伴随着见性的光芒;那个光芒就是生死海洋当中,你一生一世、生生世世在不同世界里面,轮回的那个你自己,伴随着你自己,但是却临在于你的灵魂自我之上的一种漠然——‘冷漠’的那个‘漠’,漠然的观察者,那个就是你的见精。

…………

 

……在修行过程当中的人类,在你没有成就之前,在你没有成为神之前,这个内在的见性,就是你修行解脱的唯一方向。这是唯一的方向,没有第二个方向,必须得要找到自己内在见性的。

 

依据见精的清澈、纯洁,去观察非见精的‘眼耳鼻舌身意’,去观察非见精的‘色声香味触法’,去觉察身心内在自我的思虑体验,去以见精的纯洁,去宽恕非见精的一切生灭分别的染着,这就叫‘四念住’。这个就是释迦牟尼佛,留在人间的大念住法——四念住法。

 

这就是禅定,这就是真正的禅定的意义——就是以见精的无生无灭的纯澈、自由,去与非见精的生灭相续的习气妄想、身心意识的业力境界,进行分离,进行超越,进行剥落,进行见精内在还原的过程,这就是禅定。”——心灵疗愈《地狱》(2024-01-26)

 

“佛告阿难。且汝见我。见精明元。此见虽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汝应谛听。今当示汝无所还地。阿难。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耀。中夜黑月。云雾晦暝。则复昏暗。户牖之隙。则复见通。墙宇之间。则复观壅。分别之处。则复见缘。顽虚之中。遍是空性。郁孛之象。则纡昏尘。澄霁敛氛。又观清净。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云何本因。阿难。此诸变化。明还日轮。何以故。无日不明。明因属日。是故还日。暗还黑月。通还户牖。壅还墙宇。缘还分别。顽虚还空。郁孛还尘。清明还霁。则诸世间一切所有。不出斯类。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谁还。何以故。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无差别。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则知汝心。本妙明净。汝自迷闷。丧本受轮。于生死中。常被漂溺。是故如来。名可怜愍。

 

阿难言。我虽识此见性无还。云何得知是我真性。

 

佛告阿难。吾今问汝。今汝未得无漏清净。承佛神力。见于初禅。得无障碍。而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诸菩萨等。见百千界。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众生洞视。不过分寸。阿难。且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中间遍览水陆空行。虽有昏明。种种形像。无非前尘。分别留碍。汝应于此。分别自他。今吾将汝。择于见中。谁是我体。谁为物象。阿难。极汝见源。从日月宫。是物非汝。至七金山。周遍谛观。虽种种光。亦物非汝。渐渐更观。云腾鸟飞。风动尘起。树木山川。草芥人畜。咸物非汝。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若同见者。名为见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又则汝今见物之时。汝既见物。物亦见汝。体性纷杂。则汝与我。并诸世间。不成安立。阿难。若汝见时。是汝非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楞严经》卷二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