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见精突破认知,灵性消融体验,身心内的自我感开始消失。

首当其冲的是,“我”消失了名字,也不再是心意记忆中的形象。

这具由细胞构成的肉身,不再是,用手抚摸到的身体。

每一粒细胞内,展现出灵魂记忆,信息沉淀堆积的境界。

细胞内的,魂魄记忆信息,开始如冰雪消融般,变得斑驳,千疮百孔。

肉身,不再是肉体本身,而是魂魄信息记忆的浮现。

神的光,照进魂魄记忆,所有的生物信息,都开始剥落变得残破不堪。

 

我没有名字,没有形象,没有人间的具体身份,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

适合我的唯一身份,是修行者;称呼我的唯一姓名,是修行者。

修行者,是灵性的光,是爱的纯洁,是宽恕的出离心,是安宁的当下。

我不再是,完整的人类。

人类的肉身躯体内,人格自我的底层已经融化了,好像蜡烛在高温中气化一般。

这具身体内心意表层的,自我心意记忆循环,头脑意识思维惯性,

无法继续牵动内在灵性的纯洁光明。

 

神的到来,熄灭了人格自我的主观意志。

人格曾经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感受、自我记忆,

确确实实,真真切切,如同蜡烛在烈焰中消融。

 

我是修行者,渴望成为殉道者。

我是灵魂深处,不受魂魄掩盖的生命纯光。

我是爱的温暖,渴望成为永恒之爱。

我是宽恕释怀,渴望成为完整的爱。

 

神是爱,上主是爱,我是爱。

这是唯一的解脱之路。

爱就是神,神就是光,唯有光可以熄灭黑暗。

唯有爱可以融化恐惧,唯有神可以取代人格。

 

黑暗消失,恐惧熄灭,人格消融。

生命回归了灵性本体,宇宙终极意识明晰普照。

空性,才能自终极意识的,虚空迷雾中瞬间觉醒。

 

空性,唯有无私可以达到。

觉性,唯有爱可以接近。

 

空性,是无路之国。

任何修行形式都无法触及无法达到。

却能在灵性之爱中,呈现清净庄严。

 

2. 看小说的时候,如果将心灵体验带入剧情。

那么小说中的世界,就会显得无比的真实。

当心灵体验完全沉浸于剧情中,现实生活反而变得不真实了。

历史上很多人陷入剧情中无法自拔,郁郁寡欢,甚至于为情殉葬。

 

你我的人生,也是一场跌宕起伏,辗转迁流的剧情。

如果,将沉浸于“人生”剧情中的,心灵体验淡化消融。

回头看看你的今生,只不过是一串概念与场景构成的小说。

小说,无非是概念与场景的交汇。

人生,若失去体验,也只是概念记忆,与场景记忆而已。

 

现实生活与小说剧情,本质上没有区别,没有丝毫区别。

区别是:体验——沉浸式的体验。

 

而心灵体验,本质是习气的经验,以及细念的分别。

细念源于恐惧,习气源自迷惘。

恐惧是失去了神,迷惘是失去了光。

 

或者说:光明浮现时迷惘消失,神佛降临时恐惧尽除。

唯有神佛之光,可以照破迷惘黑暗。

唯有爱的温暖,可以消融心灵体验。

 

爱就是神,可以截断生死洪流,可以熄灭心灵自我。

神是爱,上主是爱,我是爱。

与爱同在,是,神降人间。

 

3. 人间对于我,是记忆中的故事。

我对于人间,是故事般的传说。

没有实质性的交集,没有现实紧密的联系。

两不相欠,各自安好,转身离去,遗忘逍遥。

 

4. 人生很短暂,短暂到不真实。

将你自我感受中的,习气记忆剔除后,

在心灵认知中,人生的“你”不过是电光火石般,刹那完成的意识分别而已。

 

5. 你热爱自己有多深,死神爱你就有多深。

 

6. “家人反对你学习真理,不一定就是修行者本人的问题,更多的因素是,宿世的恶业借助家人的反对,来阻断你的修行解脱的进程,这种缘由占据了绝大多数家庭排斥真理的状态。”

 

换句话说:如果今天的修行者,有世俗的身份,拥有地位权力,名闻天下,受人间各个国家支持,被无数人尊崇拥戴,那么他家人对他学习真理的态度,就绝对不会有如此大的排斥反应;人类是群居动物,具有社会属性,社会属性的基准逻辑就是“价值交换”,当此人追随一个无名无份的人,投入全部的精力去修行,家人用来衡量对错的潜意识价值就会产生“上当受骗”的判断,如果他追随的是全世界的导师,已经被世界公认的神佛,他家人一定会支持他的信仰,因为潜意识中,这是可以获得神佛加持的行为,这就是“价值交换”的潜层逻辑。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具有社会属性,人格就是社会属性的产物,社会属性的底层逻辑就是“价值交换”。如果修行者,今日是国家承认的信仰,如果是宗教赞美追随的导师,如果拥有几百万几千万的信徒,人类面对修行者一定是心生羡慕,匍匐于地的姿态。

 

在人类的心目中,政府代表“合法性”,宗教代表“正统性”,信徒代表财富与权力的延伸,以上三种社会属性就注定了,这位修行者是合法合情合理,并且完全正确与安全的,能带给人类安全幸福的导师。

 

这就是社会属性的狭隘性,因为这是“人类”的因素投射出的真理标准,与真理毫无关系。

 

而灵魂只需要真理,因为真理之中,没有人格属性,却有灵性光明,以及觉性庄严,这两样内涵是人类无法触及的,所以人类只能属于死亡,而接触到灵性与觉性的灵魂,则拥有了从死亡中解脱的机会,从死神手中超越的权力。

 

7. 水澄月现,我消祂显。

 

8. 我一直是,以96岁临终前的心态,在营造我目前的人生。

你的心灵选择什么,未来灵魂就会成为什么。

我渴望成为殉道者,心心念念,干干净净。

彻彻底底,纯纯粹粹,完完整整的殉道者。

 

以一无所求的坦荡,一无所有的清白,赤忱奉献今世的余生。

以殉道者的热切信仰,为自己的人生,书写解脱轮回的庄严。

 

在临死的那一刻,坚守一生的清白信仰,将安抚我的人格,荣耀我的灵魂,苏醒我的生命,回归“祂”庄严普照的慈悲。

 

平凡一生的修行者,洁身自好的苦行僧,激昂沉默的殉道者。

自我之大幸,灵魂的荣耀,生命的荣光,命运的圆满。

心之所爱。

 

9. 感受与记忆,凝固心灵成为自己。

人类在心愿与意识之间活着。

 

生命沉沦在人格中,被境界变幻所活着。

浑浑噩噩,迷惘无助,虚弱胆怯,不知所终。

 

光明与爱,消融自我呈现神灵。

修行者在虔诚信仰中活着。

 

无私绽放爱的纯洁,真实可达光明解脱。

我们要以神的温暖,以人类短暂的一生,活出光明永恒。

 

10. 灵魂,是感知状态中,见精对身心体验的回忆。

感知的波动,淹没了见精的纯澈,呈现出灵魂的分辨力。

分辨,就是恐惧,由于恐惧,灵魂感知才会,对所感知的内容,刹那不停地对比。

极尽细腻的不安感受,是灵魂“活着”的证据。

 

而活着的“灵魂”,就必定会淹没见精的纯澈。

见精若不能在灵魂感知中苏醒,灵魂就永远在见精的境界中轮回。

永无终止。

 

见精,惟有在安全感中可以苏醒。

也就是释怀,宽恕,谅解,放弃。

而安全感,不来自于对外界物质财富的占有。

真实的安全感,源自于心意,不被现实世界抓取、捕获的程度。

执着心越淡,安全感越厚,自我维护越少,见精越清澈。

直至自我感受体验,淡化到只留下认知与意识时,

这具身体内,就不再有那个,你很熟悉的,活了几十年的“自己”。

 

那么,被人格自我,所埋葬了百千万劫的“灵性”,就会穿透见精的虚空,

在你身心内在的虚空宇宙中,开启那一道通往天堂的圣光天门。

天堂大门在虚空中开启,神圣生命纯光如水银般倾泻,光耀宇宙苍穹。

 

人消失了,神苏醒了。

 

11. 我不是人间这具身体。

心意中的信仰,是我自己。

 

12. 大脑意识,是用来解析内心疑惑的工具。

心灵若消散疑惑,就无需使用意识分别。

纯生命是纯光明,清澈内没有阴影疑惑。

当心灵内,感知苏醒了安宁纯洁。

意识自我,会在纯光中自动脱落。

 

13. 感知遗忘了爱,恐惧就是轮回的你。

感知苏醒了爱,安全就是纯光天堂。

 

14. 趁着还有人体的时候,让主观“自我”人格去修行真理。

让自我选择宽恕,让心灵融入爱中。

 

否则身体一旦死去,你目前的人格自我,就会成为你自己。

自我思量一旦离开头脑意识,就失去了主观选择的能力。

只能随着构成思量心的,习气感受记忆,而被感受习气带着走。

你自己人格因素,潜在的思量心,就会带着你的灵魂感知力,继续轮回。

人格因素不消融,灵魂感知就会被自我因素,带入永无终止的生死相续中。

 

唯有爱是纯粹的生命纯净的光,唯有纯光的生命,可以熄灭自我因素。

唯有宽恕可以取代人格的索取,组成人格的因素,被纯光取代后,天堂就会展现。

 

生死轮回,就在灵魂感知内,浮现的纯光天堂中,如梦消散。

一旦失去人体,你此刻的自我意识,就是彻彻底底的鬼。

一只鬼,只能随着习气随波逐流,随着业风无助飘荡。

 

要抓住此刻你,尚有选择自我动机的“主观能动性”,去选择爱与宽恕。

死心塌地地信仰神佛,仰仗神佛圣光,以无私与爱取代现有的自我心意。

 

生死只是刹那间的事。

你不知道,死亡与明天,哪一个先到来。

 

你内心明确、坚定的选择,

就是神,选择了你。

依靠一次次的心灵抉择,你就亲手塑造出,灵魂的未来。

宽恕的安宁中,爱绽放出纯生命的光辉,你的消散苏醒了永生。

 

15. 你的生死,与其他人无关。

死亡只与你的思量心,牵动你心意人格,形成的业境有关。

 

因此,你的修行,与任何人无关。

修行是你的信仰,与圣主的救赎,净化托举之间的过程。

 

修行,是自救,不是人间可以炫耀的事业。

无需同路人,无需支持者,无需轰轰烈烈。

只需要你,以面对死亡的心,安宁地融入真理的温暖。

 

“祂”在真理中守护着你。

只需要有“祂”,世界与死亡,无足轻重,轻描淡写。

 

16. 拥有个体意识,是含识众生的错觉。

你,是本体生命,而非心意个体。

生命,是感知内蕴含的无限光明。

光明完整的自由,才是真实不改变的你。

 

感知,在原谅的心意中,才能苏醒心意中的安宁。

因此,爱是从死亡通向天堂的唯一道路。

 

17. 实相中没有自我认知,以及意识思维的分别,

只是纯粹的感知,可以觉受天堂的永恒之光,

进而苏醒,觉性无生无灭、普照十方的庄严。

因此惟有决绝虔诚的信仰心,可以消融自我,

于甚深寂静中,还原诸佛清净的,不动法身。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