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具有福缘的众生,只要圆具信心,以渴仰之心向我祈请时,由于因果、缘起、誓愿殊胜的缘故,我的慈悲将立即加持受用。

就祈请的法门而言,如果能够了解过去诸佛菩萨的本生传记,则能生起恭敬之心;了知其功德,则能生出不坏的信心;在心中了悟‘您圆满了知’,那么加持力就能入于身心而受用。心念远离犹豫与怀疑,那么所愿就能成就。”——莲师(网摘

“修行者唯一的戒律,是灵魂对‘祂’的信仰。

仅此唯一,陶醉满足。”


“唯有宽恕,可以窥见‘祂’的神圣。

何为宽恕?

 

宽恕,你眼前见到的‘一切’。

宽恕,心中见到一切的‘你’。”

 

——摘录《无挂》2022-05-30

证入觉性的修行者,就证入了“不动地”。

 

“不动”,并非是人类想象中的,不说,不看,不吃,不想,不思,不听;更不是,不爱,不恨,不悲,不喜,不怒,不忧,完全处于木头人、稻草人的“假死”状态。

 

关闭六根,熄灭六尘,心识固守“清净”境界,保持身心“不动”状态,这属于“入魔”,是真正的,真实意义上的“入魔”。

…………

真正的“不动地”,是身处红尘,心无牵挂;烦恼不断,而心精明了,不断烦恼而证菩提,不离生死而入涅槃,这才是“禅定”。

 

在“八地”的状态中,身心内的烦恼欲望,意识自我,习气妄想,情绪感受,执迷贪婪一样不少,五毒俱全;可是,这些建立在人体身心之上的“业尘”,无法触及到,脱落身心意识的“觉知灵性”。


人体、人心、人性之中的“自我”,想去烦恼就去烦恼,“觉知”透过心识,看到心愿意识的自我,不随顺也不拒绝,现实的“自己”感受到忧伤,那就忧伤吧;感受到愤怒,那就发火呗;感受到情欲,那就满足啊;感受到恐惧,那就面对呗。

 

无论人体中的心意自我,感受到什么,认识到什么,体验到什么,意识到什么,修行者都能清醒地“觉知”,觉知是清澈安宁的“清醒心”,清醒心的柔软清净内,蕴含着“觉性”无生之解脱。

 

觉性随觉知,在身心意识之中展现“安宁清净”,清净心,却不被身心意识改变;安宁心,随自我心意喜怒哀乐,却不被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所牵挂沾染。

“觉性”超脱觉知,不住心识,不染根尘,不落分别,不挂情欲,不留意识。

于色欲习气不减,于震怒呵斥无伤,于善心功德无增,于持戒修行无长;入天堂不增善业,入地狱不担罪责。

 

于是,烦恼的忧伤,会在觉知中逐渐淡化。

逐渐,愤怒的情绪,会在觉知中慢慢分解。

渐渐,情欲的冲动,会在觉知中淡化分解。

最终,恐惧的焦虑,将在觉知中接纳宽恕。

 

觉知,在身心中,了了清净,清澈不动。

心意轮回,觉知不迷;分别不断,清净无挂。


于是,人间因缘诸相,皆是清净佛相。

于是,心意自我烦恼,皆是醉眼空华。
…………

“八地”以上,入如来寂灭性。

只因觉性透过觉知,呈现出的“灵性”尚不圆满,“灵性”依旧被细腻妄想牵动,而生根尘境界,就是三界六道微观宇宙众生。

 

就好像阳光透过水面射入湖底。

因为湖水中的,漂浮杂质折射光线,形成了湖水中的点点亮光,点点亮光就是“灵性”,因为人体身心中的,细腻妄想,细微习气折射觉性,才呈现出觉知的“灵性”状态内涵。


当心识“湖水”中的细腻杂质,随着修行者践行宽恕,妄想逐渐沉淀,习气逐渐分解,当心识湖水澄清后,心识湖水就升华为“觉知”空间,觉性阳光就与觉知虚空合二为一,这就是“八地”升华进入“九地”的过程。

 

当修行者在不断学法中,增强觉知清澈;践行宽恕,拓展灵性纯爱;纯爱融化身心内,微观妄想众生;光明,熄灭无始劫习气细腻经验,“灵性”烧尽了身心内微观烦恼,不再受妄想习气牵动的“灵性”,就熄灭了最初的分别,“灵性”就苏醒了生命最初的“觉知”。


灵性与觉知合一。

觉知呈现出,原始生命最初的虚空形态。

同时意味着,“八地”智慧体,解脱了“灵性”分别的制约。

不被“灵性”因素制约的“八地”,就从太阳的形态中解脱。

现在犹如旭日东升般的,“八地”智慧形态,就逐渐失去了“太阳”的圆形轮廓,好像太阳升起,光芒开始充满天地,当太阳升起中天时,普照光明中就看不到太阳的轮廓了。


充满虚空,普照天地的阳光,就是“九地”。

“九地”,不受“灵性”光明侵扰,而是与虚空“觉知”,完整地合为一体,觉知,就成为了“九地”的身体形态,“九地”以觉知的虚空身体,在三界内,完整全面,彻底地展现出“智慧”的生命力,那就是“造物”的能力,“九地”智慧性,不受任何形态制约,不被“灵性”侵扰,不受生灭制约,不落缘起控制,不被有形无形的生命触及。

 

因此,“九地”智慧生命,可以在三界六道中,借助因缘聚合,幻化出任何形态的身体,可以造就空间,也可以拉长时间、缩短时间,因为“九地”解脱了“灵性”制约,因此,“九地”拥有超度“灵性”众生的威神力。


三界六道,任何生命的核心,都是“灵性”。

无论是灵界宇宙世界,还是天王神灵,天堂众生,畜牲蝼蚁,地狱恶鬼,乃至于人间世界百姓,所有一切众生的生命本源,都源自于“觉知灵性”。

 

“灵性”在我们的身心之内,被“自我”意愿包裹,就是我们常说的“灵魂”,“灵魂”不会随着我们的肉体死亡而死亡,因此,受到“自我意愿”所携带的,习气认知因素所牵动,被习气牵引的灵魂,在累世因果聚集,而成的业力尘埃中轮转,“自我”认知因果现象,习气体验现象因果,形成了“六道轮回”。

众生,若不能自净其意,觉醒身心内在,真正的“灵性”自己,就一定会随着身心自我的观念,习惯地相续而轮回生死。

 

可是“九地”圣贤,是法界纯智慧性,透过三界基础觉知,呈现出来的原始“生命力”,超越了“灵性”的微观因素。

 

因此“九地”,就拥有了超度“灵魂”升天的威神力。

“灵性”光明,可以净化灵魂污垢,却无法超度灵魂,

因为是同一种性质的生命,虽然生命境界等级不同。

而“生命力”,从根本上解脱了“觉知”细腻的制约,就是法界智慧性,在三界存在内,呈现出来的“圆满如意”,生命力可以超度灵魂,回归“灵性”,可以净化灵魂业障,苏醒众生觉知“灵性”的光明,当众生心中,觉知灵性苏醒,就解脱了心识妄想的阻碍,众生的“灵魂”状态发生了改变,也就改变了灵魂存在的能量环境。

 

这就是超度升天的真正含义。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八地”圣贤的状态中,日常生活,随心所欲,无所挂碍,但是有一条铁律,制约着“八地”的心灵,那就是“不能撒谎”,绝不可以掩饰内心,绝不可以做昧良心的事情。

 

因为“八地”,是觉知“灵性”的,心性精纯。

任何掩饰掩盖,歪曲谎言,都属于违背真相的因素。

就好像,晴空万里,却浮现了黑云。

虽然黑云无法改变晴空的“无生”清净,

但是,被黑云遮蔽的“晴空”,就会失去“灵性”觉照身心,烧尽细腻习气妄想的能力。


因此,证入“八地”之人,一定是实语者,真语者,不妄语者,不异语者,永远都真实坦荡,“祂”也无法不坦荡,因为,“祂”不再是人间的“自己”,人体身心意识,只是“祂”的外衣,“祂”是“真实不变易”,是生死中的“未曾发生”。

——摘录《真假禅定》2022-05-31

眼睛只能看到“光线”,是谁,将光线切割成“现象”?

意识只能分别“空有”,是谁,将存在编译成“思想”?

 

鼻子只能嗅到“气息”,是谁,将气息分类为“香臭”?

身体只能感受“觉触”,是谁,将觉触进阶为“感知”?

 

耳朵只能听到“声波”,是谁,将声波理解为“语言”?

舌头只能尝到“味觉”,是谁,将味觉升华为“味道”?

 

心灵只能认知“明暗”,是谁,将明暗渲染成“境界”?

 

是心识之中的“灵”啊!


是“灵”对生命之光,形成世界的“记忆”,

透过心识,将眼睛看到的光线,还原成记忆中的“世界”。

其实眼睛,什么都没有看到,是“灵”的记忆,在心识中,还原出来了“看到”的现象。

 

是“灵”灵耀智慧,对光明理解的“回忆”,

透过心识,将头脑分别的空有,还原成回忆中的“理解”。

其实意识,无法形成“知道”,是“灵”的回忆,在心识中,还原出来了“理解”的思维。

是“灵”轻盈欢畅,幸福极乐的本性,

透过心识,折射成对光明与黑暗的认知。

认知到光明,心识投射出“灵”对自己的回忆,则心生安宁喜悦,幸福与爱的感受油然而生。

 

认知到光明变暗,心识投射出“灵”对自己的遗失,则心生恐惧拒绝,紧张与仇恨的感受由此而生。

是“心识”分别,将“灵”的智慧拉入“作与所作”的体验中。

是“心识”取舍,将“灵”的幸福拉入“爱与恐惧”的感受中。

 

自由灵慧的“灵”,被“作与所作”局限在心识中,投射出“能见与所见”,“心愿与思维”,“能听与听到”,“能尝与味道”,“能嗅与气味”,“能触与感受”。

 

永恒的“灵”,被心识局限在“认知”中,认知刹那变化的思虑,将“灵”带入了生灭缘起的梦境里。

 

陷入梦境中的“灵”,受梦境因素限制,失去“灵”无限永恒的本质,随梦境刹那不停的境界变幻,投射出物质世界中,刹那生灭、缘起生死的肉体。

 

我们今生的这具身体,只是“灵”在梦境中,所穿着的一件衣服,这具肉身衣服在投胎人间之前,在“灵”的妄想川流认知,与感受习气相续所现的“梦境”中,就已经形成了。

当上一场梦境结束后,下一场梦境开演时,早已注定的衣装道具“人体”,就在“灵”之梦境中,这一层次空间中因缘聚合所现,呈现出具体的人间形象、性别、性格、禀赋。

 

随这具身体的降临,而随之而生,身体的剧情标签:家庭背景,智商情商,身体健康,财富事业,婚姻状态,亲朋好友,恩怨仇敌,乃至于生老病死。

 

从生到死的数十年,在你我“出生”之前就已经注定了。

你想一想自己经历的这一生,是不是“恍然若梦”?

是不是“倏忽之间,白驹过隙”?

是不是“梦幻泡影,如露如电”?

是不是“因缘前定,空费心机”?

是不是“一切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如果你如实地,客观地,回溯自己这一生的“活着”,

你会发现,曾经所谓活着的“自己”,真真切切,不过是“心愿与意识”的川流,心愿导致意识的分别,分别形成思想与情感;意识落实心愿的期盼,期盼导致感受与体验。

 

人类活着的这一生,归根结底,就是“思想与情感”的记忆体验,而思想与体验,是随着环境刹那变化的,变化之中,何曾有过真实不变的你“自己”?

 

物质世界只存在表面的现象,任何现象都是暂时的聚合。

任何现象都会过去,任何对现象世界的执迷,都属于错觉。

 

人类世界中,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活着”的。

只是头脑意识,与心愿体验,活出来的“梦境”。

被心识分别,头脑意识“所活着”,浑浑噩噩了一辈子。

到今天为止,也没有找到真正的“自己”。

经历了一辈子苦难煎熬,满心酸楚,却依旧没有搞清楚“自己”为什么活着?为何人间会有“自我”产生?生我之前“我”是谁?“我”死之后谁是我?如果我就是这具身体,这具身体死亡后,我还存在吗?如果我就是这具身体,身体本身是无法思考的,那么身体内“思考”的究竟是谁?如果这具身体就是“我”,身体本身的属性是“物质”性的,那么“精神性”的我死后又去了哪里?

 

这些对于生命、身体、自我、存在、生死、未来,意义的究竟思量,每一个人在人生不同时期,都会不由自主地升起疑问。

为何会有疑问?疑问是谁升起来的?

因为你的“灵”只是睡着了,并没有真正消失。

睡梦中的“灵”,对于人间的这具身体,并不是很满意。

人间再奢侈的物质生活,也无法与“灵性宇宙”天国媲美。

人间再美丽健康的外貌,也无法与“灵性光明”纯爱相比。

人间再完美的感情相守,也无法与“爱与分享”幸福比较。

人间再美味的欲望体验,也无法与“极乐欢畅”高潮相比。

 

人间世界,人类身心,对于“灵”就是垃圾场。

在梦境中的“灵”对于垃圾场中,微生物的躯体,愚蠢黑暗的意识心灵,本能地排斥拒绝,于是,我们的心识体验中,就会时不时地反应出来,对于现实世界中的“自我”,以及生存的世界,本能的审视与怀疑。

就好像,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一位品性高洁,遵纪守法的好人,在梦境中,你的身份却成为,烧杀劫掠,无恶不作的歹徒,梦境中的身份与言行,与你生活中的心态与价值观不一致,虽然身处梦境中,你的心中也会升起疑虑,自己为何成为这一类“人”?

 

对于“灵”而言,“你”原本就不是“人类”啊。

你原本是身心之中,“见”一切却不染着一切的“灵性”。

 

在人生梦境中,“灵”只感受到痛苦与无聊,却没有方法找回自己的原本面貌,也没有道路回归自己的“灵性天国”。

 

只有无奈地,痛苦地,无助地,在索然无味的现实生活中,受身心疲惫的煎熬,被心灵麻木所绝望。

 

无助无奈、迷茫无知的心灵,走投无路,试图通过宗教寻找生命的归宿,探寻生命存在的意义,每当找到一种修行法门,“灵魂”都会激动一段时间,然后随着我执习气的反扑,“灵魂”燃起的那一点火苗,随之熄灭,身心意识随之陷入深深的绝望与黑暗之中。

 

找不到自己的“灵”,如何以“灵”的智慧去抵御业力习气的反扑?

好比,穿着衣服的人,去在衣服上面寻找“本体”。

你解析构成衣服的每一根纤维,其中都不可能有生命的信息。

 

你要先找到身心中真正的“自己”。

你要在身心意识深处,见到那个“见一切”,

却不分别一切的“灵”;见到那个体验一切,却在一切体验中,了了清净,纯洁无瑕的“灵”;见到那个心愿深处,觉知心愿动机生灭,不随心愿生灭而动摇的“寂静”;见到那个意识背后,见意识观念,见思维记忆,不随意识思维而分别的“完整”。

 

“灵”是无限的生命,未曾被心识思虑,局限在有限中。

有限与无限的区别在哪里?

有限,定有分别;无限,则离分别。


“灵”是永恒的光明,未曾被心识感知,割裂在生死中。

永恒与生死的区别在哪里?

永恒,定属平安;生死,必属恐惧。

 

“灵”是纯净的喜悦,未曾被欲望体验,蒙蔽在习气中。

纯净与习气的区别在哪里?

纯净,无所沾染;习气,贪爱眷恋。

 

“灵”是纯爱与分享,纯爱是整体生命,生命未曾有分离。

生命与个体区别在哪里?

生命,是宽恕接纳;自我,是自私索取。

 

这些明确的标准,对比出人类与灵性的差异。

依据标准,“灵”可自人体身心,这件衣服内“灵性”觉醒。

 

不需要你与身心习气对抗。

不需要你与意识心识分离。

不需要你斩断七情六欲,心如止水。

不需要你止思绝虑,身心枯槁。

不需要你离经叛道,背离人间世界。

不需要你语惊四座,令家人亲友侧目。

 

你只需要,一边安慰好自己的情欲感受,

一边将心愿专注力,放置在法义中即可。


凡夫尚且可以,同时拥有几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爱好。

有人喜欢禅坐的同时,也喜欢爬山。

有人喜欢吃素的同时,也喜欢喝酒。

这些习性并不会,因为性质相反而影响到你的生活。

 

同样的道理,“灵性”的苏醒,也可以与你世俗的生活,同步进行,互不干扰,只是不可以离开“真理”,真理的作用,就是在“灵”的梦境中,不断地提醒梦境中的“灵”:

 

“我不是这具身体,也不是认知身体的我自己。”

身心内的“灵”,会听得到。

随着唤醒“灵性”的声音反复清洗梦境习气,

“灵”就会从身心世界的“梦境”中,

抽丝剥茧般,一层层、一步步地醒来。


“灵”是一无所得,也一无所缺的。

因此,身心中,“作与所作”的心意,皆不是“灵”。

“灵”是永恒的光明,是幸福的无限。

因此,身心中,“思虑恐惧”的情志,皆不是“灵”。

“灵”是接纳的温暖,是宽恕的释放。

因此,情感体验中,“仇恨与维护”,皆不是“灵”。

“灵”是欢乐的分享,是光明的传递。

因此,个人体验中,“自私与索取”,皆不是“灵”。

 

“灵”是彻底放弃身心意识的“清净”。

“灵”是离舍欲望习气究竟的“纯洁”。

“灵”是接纳分别恐惧终极的“平安”。

 

安宁中,灵默相拥。

宽恕中,平安欢喜。

 

——摘录《你是谁》2022-04-01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