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尊护法菩萨

“在内心柔软中,去体验安宁。
安宁将粉碎名相,脱落一切境界。

 

在内心宽恕中,去觉知永恒。
永恒将失去分别,熄灭丝毫滞留。

 

在纯洁心灵中,去觉察光明。
光芒将驱散黑暗,绽放无量智慧。

 

在真实忏悔中,去体验重生。
重生不承载自我,遗忘超越轮回。

 

在心灵接纳中,去体证慈悲。
慈悲将融化恐惧,普度无尽众生。

 

在决绝出离心中,去朝拜十方如来。
如来以出离心,化作接引你的法船。


求道成佛的旅途上,步步艰辛,诱惑重重,凶险遍地,千灾万难,
宇宙数兆亿微尘世界中,有数以兆亿的众生,历经无量大劫求取真经。
勤苦修行渴望觉悟如来真颜,宁粉身碎骨而不改其志,可惜茫茫众生中,真觉者寥寥无几。


多少兆亿灵魂,历经人世匆匆,碌碌一生蝇营狗苟,获得人身却与真理擦肩而过。
虽然有心求证真理,有大愿朝拜如来,终究不敌自心贪欲魔障,终究不敌自身业障险阻。
临终时哀叹,一生空尽荒废,实不知修行不成,乃是不得诸佛加持的缘故。

 

我有六尊护法菩萨,祂们一路呵护我,劈荆斩棘斩妖除魔。
祂们的名号是:‘宽恕、忏悔、纯洁、接纳、柔软、出离’。
这六尊菩萨,是守护灵魂的金刚尊神,可驱逐妖魔鬼怪,能抵御世间八风。
这六尊菩萨,是明心见性的灵丹妙药,可开启尘封的心,唤醒心中本性如来。
任何人,若有大愿力供养这六尊菩萨,必定会得到十方如来摩顶加持。
因为三世十方宇宙中,过去未来一切诸佛,皆由这六尊菩萨护法而成就。


以你的灵魂,守护这六尊菩萨,你将获得一生庇佑,遇难成祥逢凶化吉。
不要误会我,以为是在讲故事、作比喻、劝人行善,以心灵鸡汤来安慰你。
生死就在眼前!哪一种心灵鸡汤、道德标准、情感寄托,可以抵御死神的威严?!

 

我怎么敢以人世间的道德标准,人类的情感依靠去误导你?
试图以人世间好人的心灵境界,去迎接死神的检验,那无异于以卵击石!

 

我今天和盘托出的,是我成就的护法,是成就我的诸神。
一切觉者的成就,都基于其中。
犹如净土法门,一句‘阿弥陀佛’,蕴含十方三世一切如来一样的道理。

 

这六尊菩萨,众生若以生命守护,未来必定超脱生死,入无生法界,证自性菩提!”

——微博2018-08-16
————————————————


“1.灵是真正的生命,与存在合一,是永恒的无限。

 

2.灵是幸福与快乐,此种快乐是生命本质的喜悦喷涌,不依赖外界条件支持,因为生命本质拥有一切,故而一无所缺,幸福是灵恒定的状态,快乐是灵永恒的欢畅。

 

3.灵是光明与智慧,不同境界的灵,是那一层境界宇宙中,普遍的真理呈现,真理与智慧的展现,就是灵耀无限的光明。知晓明了那一层宇宙的生命真相,没有隐藏没有遗漏。

 

4.灵是没有身体的,是纯粹的光明与光芒,光芒形态的灵,境界不是很高,进入三界高层的灵,初期都是有光芒形态的,如果将灵界划分为十层,最高的四层都属于‘纯灵’与圣灵同体,从第五层开始,就拥有了个体光灵的形态,形态是灵,内在生命境界沉淀的表现。

 

5.灵不依赖‘身心意识’的功能而存在,因此灵的光明,本能地穿透身心,不受意识阻碍,直接渗透在物质世界的深邃微观世界中,突破人类世界的空间,直接看到能量微观深邃中‘灵性宇宙’的真相,看到一具具身体之中,蕴含着的‘灵魂’的真相,可以清晰明确地知道,每一个人类,心灵深层刹那间泛起的思虑,可以明确清晰地洞照,每一个人大脑意识中,川流不息的念头。

 

灵,在身心意识之内,在身心意识微观中,与身心意识同体,却不与身心意识同步,灵的生命境界内没有时间流速,因此,灵是永恒不变易的爱与光明,灵是深邃无限的智慧安宁,灵是无尽无限无量无边的平安性,灵是圣主在三界人间中血脉相连的儿子。


6.灵是光明的爱,是永恒的幸福,是无限的欢乐,是离相的智慧,是清醒的极乐,是无限的自由,是深邃的平安,灵就是生命本质的实相,生命最原始的状态,就是灵。

 

7.灵是没有自我保护的,因此生命的纯爱无有遮挡。

或者说,灵的纯爱纯洁,是生命的接纳直接体现。

 

8.灵没有恐惧,因为灵没有‘自我’概念。

不被维护自我的恐惧所欺骗,灵是轻盈且纯美的安宁。

 

9.灵没有情志,圣光纯爱中,没有爱人与仇人的区分,视万物众生皆是平等纯爱,灵没有体验,轻盈透明的广袤智慧中,未曾有妄想的沉淀,未曾有经验的凝固,灵就是过去与未来,过去与未来在灵之中,是同时发生同时呈现的全息影像。

 

10.灵没有痛苦,因为灵没有承受痛苦的‘心灵’。

完全完整的光明中,黑暗因素无法隐藏。

因此,灵是深邃的幸福与欢乐的永恒,是无限的喜悦与无阻碍的自由。

 

11.灵没有死亡,有的只是灵沉淀了存在,而迷失于梦境。

因此,宇宙中未曾有任何一个生命,能够真正地死去。

死亡不过是,灵在梦境中的,一次又一次的旅行。


12.唯有灵,可以看见灵,灵所见的‘灵界’,是生命看见了自己,灵界中,灵与灵是相通的,是光明的互相融合,是幸福的相互滋润,是快乐的相互传递,是智慧的相互分享。

 

众灵分享同一个本体生命,本体生命是爱与光,于是,一切灵众,皆是纯爱的特质呈现,皆是光明的智慧灵耀,皆是纯洁无罪的生命,皆是安宁永恒的平安,灵安住在圣主国度中。

 

因为圣主就在灵轻盈幸福的,明晰觉性中,赐福每一位灵。

三界六道,一切有灵众生,皆蒙受圣主赐福,因为你灵魂中的‘灵’,是圣主的儿女,圣主慈悲平安性,未曾离开任何众生。

 

这也就是耶稣说:‘信我,即得永生’,真正的含义。”——摘录《“灵”》2022-03-14

 

————————————————

 

“41.修行者目前有四个身体。

第一个,人类的身体。

是生命最表面的载体。

由心愿意识,结合肉体器官构成。

 

第二个,内在的圣灵。

由过去的见精,升华成的灵性纯爱。

经由开放的心灵,柔软的体验开启。

 

第三个,法界智慧体。

类似于目光一般,纯澈明晰。

性质是无生无灭,普照十方。

 

第四个,‘祂’。

祂没有形体,宇宙整体表现着祂。

众生世界在祂之内。

祂在世界众生之内。

 

当内在的圣灵,与法界智慧体合一,

智慧与圣灵,会同时消失。

就是祂,完整呈现出,

涅槃性质的清净全貌。

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42.圣贤来到人间,

唯一的目的,

是将解脱梦境的智慧,

以及实践解脱的道路,

完整地留给人类,

作为灵魂救赎,升华,回归的道路。

圣贤就是真理的再现

43.临终前的选择,

对于灵魂的未来极其重要。

重要到,比死亡本身重要得多。

死亡是生命再一次诞生的关口。

 

犹如金属熔化后,

金属液体倒入何种模具,

就会形成这个模具的形态。

一旦成型,将无法改变。

 

想要改变成型的金属构架,

只能再次将金属熔化后,

倒入新的模具之中,

才能具有新的形态。

 

灵魂选择了维护自己。

人类自我构成的因素,

就会在下一步轮回时,

积淀成为人类的种性。

在灵魂转生后,会在人性基础上,

增长人类的因素,形成人类的自我。

 

如果,临终前,

灵魂选择宽恕接纳,

生命中平安性展现。

平安性就是圣主性,

平安性就是法界性。

灵魂投胎,

就在平安性基础诞生,

增长智慧与慈悲。

这就是中阴身成就。

 

这几句话,

足以拯救未来数以亿计的灵魂。

以此为证,天门已开。”平安赐福(一)》)

————————————————

 

“35.很多人对自我、小我、圣灵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我简单讲一讲。

 

天气很热,你想喝可乐,‘你’是意识,‘想’是心愿,‘喝’是体验,‘可乐’是名相。

 

听好啊,你的意识,一定会随着心愿而做出选择。

‘你’,被想的动机愿望带着走,你就是人类。

 

你的意识,仅仅是心愿的表达,心愿就是‘小我’,意识就是自我表现,如果,当你想喝可乐的念头升起时,而你的意识信受的佛法信仰告诉你,可乐含糖量太高,不能喝,不能喝的知见,就与喝可乐的心愿发生对立,对立才会有选择。

 

于是,你的意识,在‘小我’的心愿体验感受中,与信仰佛法的知见中,必须要选择一个,选择了不喝可乐,就等于选择了,斩掉‘小我’伸向欲望的触手。

 

意识中信仰佛法的你自己,就会与心愿的‘小我’分离开来。

 

无数次的选择,以佛法标准去选择,就是无数次的,对心愿‘小我’进行的瓦解,直至心愿‘小我’不再带动意识,意识的你,就可以从心愿体验感受之中,脱离出来,形成新的信仰构成的你自己。

 

这个自己就是灵魂之中的‘见精’,也就是灵魂中的‘灵’。灵开始脱离‘小我’内在的构成因素,也就是习气欲望的记忆,灵的境界就越来越被光明化,意识自我,心愿小我,对于灵的控制力,越来越弱,灵的纯度与境界越来越高,灵就会形成空间。

 

这就是认知转为了觉知,觉知就是存在,你,这个由意识与心愿构成的人类,就失去了生命主体内涵,你这个,由自我与小我,构成的人心,就彻底消散了。解脱了分段生死后,觉知光明体现的你,可以自由选择任何一个世界,也可以在存在高层的灵界,当伟大的神灵。

 

39.一尊真神,敌过亿万灵魂导师。”(《平安赐福(二)》)

————————————————

 

“9.‘灵’与‘圣灵’有不同之处。
‘灵’有自我觉察,自我净化,自我解脱,自我完善的能力;
唯独没有超度其他‘灵’的能力,因为‘灵’自魂魄解脱的过程中,依旧带有‘个体’意志的局限,受到局限的‘灵’不具备觉性智慧的无限平安。

 

‘圣灵’是圣主真知,投射于‘存在’之中,以‘生命’形态折射出的究竟智慧,是无限平安性呈现的亘古永恒,具有熄灭幻觉,消融宿业,净化灵魂,超度魂魄,分解轮回的光明力量。

 

圣灵是‘圣主’究竟智慧,在众生界直接的表达。
光明纯爱的境界中,蕴含着圣主永恒无限的平安性。
平安性就是天国,众生灵魂,经由圣灵传递的爱之光路,点燃身心中原始灵性之爱,就是灵魂被圣灵救赎,回归圣主天国的道途。

 

圣主天国在哪里?

 

在众生心灵宽恕之中。
宽恕就是接纳与离舍,熄灭妄念,觉醒本来。
离无所离,诸幻熄灭,幻灭觉圆满,觉性即天国。


10.人体源于心灵,心灵源于灵性,灵性源于光,光源于爱,爱源于生命,生命源于存在,存在源于智慧,智慧源于清净,清净源于平安,平安是‘祂’的心。

 

因此,心中苏醒爱的人,灵性就会苏醒,灵性苏醒之人,生命就会苏醒,爱之光能,就会修复肉体身心,身体细胞在灵性微观层面上自我修复,人类的身体疾病,绝症癌症,就会奇迹般康复。

 

爱,是灵丹妙药。
因为有爱,灵与圣主同在。

 

13.修行者终身只看那‘唯一’。
其余的一切,忽视,淡化,遗忘,舍弃。
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供你去浪费在人间体验中。
只看那‘唯一’,只有那‘唯一’,只剩下‘唯一’。

 

那‘唯一’的,就是圣主。

 

14.爱就在天国,爱就是天国,爱是天国的唯一性质。
然而,却没有任何一个‘自我’可以进入天国。
只因,纯粹的爱,与自我是对立的。
纯爱是没有分别的,是生命先天性的纯洁无瑕。
纯爱是没有对立的,一切众生的生命本质都是不可分的爱。

 

而自我,是分别心的产物,源自于心识恐惧。
因为灵与生命分离,分离意味着孤单。
因为灵与光明分离,分离意味着黑暗。
黑暗中孤单的灵,对黑暗形成的思虑分别,体现出形成心识最初的经验,经验与分别,形成的认知体验,形成了承载‘世界’的心灵,心灵源于分别,因此世界中具有对立,心灵蕴含恐惧,因此世界中充满攻击,心灵本质是爱,因此圣灵一直相伴众生。

 

心灵是‘祂’在梦幻世界中的记忆,因此,世界与心灵,此刻就在圣主天国中。你若将‘活着’当成切实的真实,那么‘死亡’就是真切的威胁;若你在爱之中交付出生命与灵魂的所有,安宁的心灵,藏不住丝毫罪咎,那么,活着的心意分别,熄灭在平安纯洁之中时,死亡的黑暗恐惧,也就同时成为了梦境的一部分,随着世界与自我的梦境淡化而远离。

 

我们不是这具身体,也不是认知这具身体的自己,我们只是在心识梦境中,对梦境世界的眷恋,当心识褪去眷恋,则梦境自动褪色,生命本质的爱呈现出永恒不易的宽恕,宽恕中亘古不变的平安性就会现前。

 

‘如来寂灭性,未曾有终始。’寂灭性是生灭幻境中的‘不被存在’,不受分别就是清净性,清净性就是普照智慧,智慧体圆满圣主天国,天国就是平安,我们的心意深处都是平安,圣主未曾与我们分离,当我们在心灵深处的安全中醒来,就会发现,我们真实的自己,一直都在圣主天国之中,与平安幸福一体。

 

 

18.身体无法限制‘觉性’,无法触及‘觉性’,觉性与身心无关;因此与身体有关联的,身心内只有‘灵性’是真实的生命,其余的都非真实,包括心识自我、意志动机、意识思维、情感欲望,都不是不变的生命,唯有‘灵性’是真实不变的永恒光明。

 

要激活灵性,首先要找到内心‘见精’。
以意识内观心灵,找到那个,心灵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背后不变的清澈明了,就是‘见精’。

 

找到‘见精’,以此作为登天的基础,开始向身心内在觉照。
觉照就会呈现出光明。
光明的觉照,持续下去,就会形成纯净的体验。
纯净体验就是成就的基础。
海量学法,让纯净体验增长。

 

直至纯净成为你自己。
‘灵性’是纯净的进阶。

 

生命回归全然的无为,就会激活生命本质灵性。
灵性是觉性,透过存在的折射。
因此,灵性可以透过存在,回归觉性。
觉性是宇宙诞生之基础。
灵性是生命诞生之基础。


觉性看灵性,就是睡梦中的婴儿,做着甜甜的美梦。
灵性看觉性,就是庄严恢弘,尽善尽美的圣主天国。

 

除了这两样,人间存在的一切都是虚假的,肮脏的,低能的。
灵性是生命的永恒,不存在死亡,但是被‘存在’禁锢。
觉性是苍穹宇宙的诞生处,不存在生灭,无生圆满,
是‘祂’一瞥所现。”平安赐福(七)》)

————————————————

 

“5.…………

学法成为了将‘生命之光’延续到人间世界的桥梁。
每天不少于8小时左右学法,足以烧尽人性中残存的杂质。
慢慢地你就会发现,我们认为的‘自我’,
真相不过是,心灵所沾染的,人间欲望与观念的回忆。
观念与习气在学法中烧尽后,生命只剩下光明与幸福。
深邃无限的强烈光明,安详平安的亘古幸福。
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自己,永远不改变的自己。

 

6.习惯了使用意识,就习惯了被迫痛苦。
习惯了使用心灵,就习惯了享受幸福。

 

7.临睡前一小时,与起床后一小时,是学法最关键的时间点,因为人类的意识下面,是心灵习气与感受,川流不息的运行形成了人格,临睡前听法的记忆,与起床后听法的记忆,如果相续起来,中间没有其他杂念打断,这种相续就会形成新的人格,也就是建立在真理内涵之中的,纯洁清澈的心灵,以这颗心灵去生活去修行,才可以一日千里。”平安赐福(四)》)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