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法,抄到《定罪》,文中,老师讲到性欲,抄后有感。

 

举个例子吧。

屋内有臭,久居不觉。忽闻芬芳,方觉恶臭。

寻觅发现,有粪未除。放水冲走,重获清新。

 

这里有两个维度:

臭——芳香(非臭),在思维的维度上互为反义;

臭——清新(离臭),在离思维维度的解脱之法。

 

一者为次第,一者为究竟。

然次第不能离究竟。若次第离了究竟,次第也是歧路。

就好像若粪不除,再多芬芳,也是一时掩耳盗铃,最终还是难逃恶臭。

永嘉禅师有言:“犹如仰箭射虚空。”

又如梁武帝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

达摩祖师和六祖慧能大师却说:“实无功德。”

 

有法师提倡学《弟子规》、好人好事、十善业道,无可厚非。

若不知除粪,都无缘解脱;若心生傲慢,更加歧路亡羊。

 

“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永嘉禅师

 

香,虽反义于臭,但本质都是相,不离思维造作,非究竟解脱。

 

《圆觉经》说:“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

慧能大师说:“善恶都莫思量。”(《六祖坛经》)

老师说:天堂不在意人间善恶。(大意)

 

我的理解是,香和臭,都不是清新(解脱),

臭味熏久了会病,香气摄入过量同样会病。

相上打转,本质无区别。

 

清新,不是臭在思维层面的反义词,

清新,离思维,不是香臭那个维度能触及的境界。

 

如果非要强行用香臭解释清新,只好勉为其难,强行归纳为“非臭非非臭”。

此“非臭非非臭”,实乃出于无奈的方便之语。

若不识此方便,若不知此需离思维,而在思维中打转,以为非臭即香,继而去寻香,或去寻找一个“非臭非非臭”,又陷歧路。

 

老师说:离幻即觉,而不是离开了幻,而有一个觉。(大意)

 

如何对待性欲?

老师说要接纳,接纳才有机会正视,正视才有机会消融。

就像问如何除臭,

首先要正视粪便的存在,才能对症采取措施。

 

如果不能接纳而心生抵触,继而采用捏鼻子不呼吸的方法,虽然一时闻不到臭味,但治标不治本,徒增烦恼。

“虽复轻安,疑根未断,如石压草,犹于生死界不得自在。”——《修心诀》

 

还有人担心“有性欲了怎么办”,就像有人问“粪便是臭的怎么办”。

天经地义的事情,没必要因此战战兢兢。

与其说把精力消耗在担惊受怕痛哭流涕悔不当初上,还不如直接接纳过往,用这份精力去除粪来得实在。

 

切实感受到了若无觉者宣说大乘法义,众生永陷黑暗轮回无有出期。

顶礼觉者!

 

老师:嗯,很棒。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