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找到修行的方向了,原来,意识觉察到的清澈,感知感知到的不被内心的体验起伏的带动,原来这才是修行的出口。
何处觅心,何处觅心,何处觅心!
“如何解脱当下的‘活着’?
去体察,身心中,‘见’意识,却不被意识所‘触及’的,心中清澈;安详在见性之内,在清澈明晰的寂然中,体验心灵深层的舒缓。
我不是这具身体。
也不是,认知身心的自己。
能‘见’到身心,能‘见’到意识的,那个心中见性,
就是我们意识下面的灵魂,心灵思量,可以逃离生死境界的,唯一出口。
体察见性,安宁在见性清澈中;不要用意识去理解见性,而是,脱离意识分别,以心灵体验,去直接感知内在的清澈明了。
确认,你不是这具身体,也不是,认知身心的自己。
在脱落身心人格意识,脱落头脑记忆的过程中,保持内心清澈的安宁,与心灵感知的柔软;让柔软纯洁的温暖,成为你自己;让心灵清澈纯洁的见,成为你自己。
久而久之,见性,将会脱落心灵认知与意识,独立于你的人格自我,而以光明身的形态,与这具身体同在。”(《抽丝》2023-05-18)
“因此,出离生死的道路,就在心灵深处的‘见性’中,若心灵纯洁无私,见性清澈无挂,则心识分别仅仅是分别,思量思虑,仅仅是思量思虑;则认知人格,仅仅是人格认知;则心愿动机,仅仅是动机心愿;则头脑意识,仅仅是头脑意识。”(《逍遥》2023-05-07)
“内心放弃企图,头脑不随思想,身体安宁随意,意识清净明晰;在活着的人格中,唤醒不被人格所牵引的微妙广袤生命,这就是‘救赎’;在死亡的沉沦中,生命宽恕的温暖,接纳思量的恐慌,永恒的生命接纳自我的消失,思量心对身心自我的体验记忆,消融在清净温暖的生命光明中,这就是‘超度’。
…………
身心内在的我‘知道’,这具身体样貌叫什么名字,身体长得什么形象,人世间是什么身份,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生活的条件是怎样的;可是,这些现实生活的条件,这些主观人格的意识,与‘知道’没有丝毫关系,‘知道’就是透过轮毂钢条的‘见性’纯光。”(《交接》2023-05-21)
“修行是你内在的灵魂认出原始生命的过程,与你的人格表现没有多大关系,灵魂需要的只是真实,因为人格就是灵魂投射出来的不真实,认清楚不属于灵魂真实的成分,那些虚假的人格才可能消失,而灵魂内不被‘消失’的清澈,就是你的生命穿越生死的光。”(《平安赐福(二十七)》)
我还要去哪里寻找心,这不是吗?这不就是吗?此时此刻,突然觉得我仰望的天堂原来不在天边,不在眼前,而在内心的“无挂”中。
我好想找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