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国家考试中心命制了一套高考模拟题(相当于真题了),给八个省350万高三学生进行了一次模拟考试,但是一开始没有公开官方答案,我们只能对各个公众号发布的答案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到底哪一个版本是官方答案。
备课时,一位平时大家时常请教的老教师(我很尊重她)对一份非常好的答案提出质疑,认为不是官方答案。我没有犹豫丝毫,直截了当地摆出理由否定了她的意见,认为这一份答案就是官方答案。在质疑辩论的过程中,我发现她理解文本不到位,只是死板地按照字面逻辑推理猜测。
但是这位老师看到我找出的依据后,欣然接受了我的意见,还对我竖起大拇指。
回来后,小我有些得意洋洋,觉得自己理解能力强,对高考真题摸得透彻,比别人都要强些。这一念就把我的心揪起来了。这就是我要忏悔的第一点。
我是特别爱彰显自我的,觉得比别人聪明水平高。以前看到这个动机时,我宁愿不说话,不表现自己的业务能力,也不让这个小我得逞。可是听了老师的《锁(上)》后,知道当自己做的事情是对学生有利时,就要毫不保留,大胆地说出来。这不是为其他同事,也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学生能够听到正确的答案。但是同时要忏悔这个有些得意的自己。
我反思这个得意的自己之所以一有机会就死灰复燃,是因为我对对错看得很重。因为当老师的底线就是不能给学生讲错了答案。那些从来不讲正确答案,上课就胡说八道的老师,在我们组里不少。有的人公开说“上课讲错了有什么关系,反正谁也听不懂”,他们完全不理解题目就上讲台胡说,不以为耻,还天天自我吹嘘;有的人上课45分钟吹牛40分钟,不讲课,下课骂学校、骂社会,好像全社会都对不起他;有的人不理解真题答案,就对真题答案妄加批判,还以为自己水平很高……这些人就像一坨屎一样让我感到恶心。一度有几天时间我都恶心得不想走进办公室面对他们,甚至想当面骂回去,但是不能跟着憎恶心走,不想直接起冲突,因为我知道这样做非但不能改变他们,只会把自己卷进业力的漩涡。在我这种厌恶憎恨的情绪持续了几天后,我偶尔听到《光》中老师说的,你讨厌的那个我并不是真正的我(不是原话),我突然明白,我厌恶的人,也不是外界的人,因为这个世界本来不存在。在明白的那一刻,心里一下子松开了。第二天再看到外面让我讨厌的人时,就能正常面对了。
融解了自己的厌恶心,并不等于就由着他们这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在组里散播,一副丑恶嘴脸,大摇大摆,招摇过市。在辨明某些问题时,我都尽力去讲出自己的想法,和其他人充分讨论,来确定正确答案和思路,以使其他年轻老师能够辨明正误,讲课时给学生讲明白,而不是在高考复习这样重要的阶段误人子弟。所以,我这才会在讨论问题时毫不保留地否定错误理解(不管是谁发言),我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也接受别人指出我的错误。但是同时,就在这两天,发现了自己内心的得意。
当面对一些不公之事时我们该怎样做,老师在《锁(上)》讲法(2024-11-25)中,给了我们修行的标准答案:“人世间的人,想要成为神,就必须得要符合这几条:无私、清白、真实,这个是你个人的品质。在人世间,你要维护公平、正直、正义,这个是人世间的标准。只有符合这几条内在对于自己的品质要求,外在对于社会道德的维护,你才是一个人间的神灵。这是我代十方诸佛,代造物主和律法神,跟人类签订的律法,人间律法。”
所以,维护公平公正公义,是我们一生都要坚持的。真实,清白,无私,是修行者的戒律。那么在工作中,尽心尽力辨明正误,对学生负责,对那些不负责任的人公开表明反对态度来让组里风清气正,就是遵守老师赐予我的戒律。
同时,我也要公开忏悔我对那些屎一样的、鬼一样的、毒蛇一样的同事的厌恶憎恨之心,把这些厌恶憎恨放下,让老师制定的因果律法去给他们公正的回报吧;我也要忏悔自己那个抓住机会就要洋洋自得,总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水平高的这个自我。
老师说:“整个修行啊,就是一个不断地在你的这具身体之内,清除你的人性杂质的过程。像这种杂质,如果不遇到这种环境,把他激发出来,你自己是没有办法看到的。”(爱的温暖《锁(上)》2024-11-25)
就是说,不是因为对恶人有厌恶心,就不能大胆伸张公平正义,也不要因为自己可能会自我彰显,就不敢表达有利于他人的观点和意见。依据老师给我们的戒律,真实、无私、公平、公正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让自己的良心清白无悔,所谓当仁不让,舍我其谁!同时还要放下内心的种种执着。
“在人世间,我们要做一个无私的人、清白的人。在人世间,我们碰到了这种因果现象之后,我们要维护公正,我们要维护正直,我们不能够放过邪恶,不能够‘不见世间过’;一定要见世间过,但是我们一定要客观、真实、平等、公正地对待这一切,这就是一个佛在人间的标准。这就是解开那把‘生与死’的钥匙——纯洁与爱。”
“这条路特别特别地珍贵,你知道吗?因为祂是我亲身走过的,祂是一尊神亲身走过的路。”
(爱的温暖《锁(上)》2024-11-25)
感恩老师赐予我们的修行道路,没有老师的亲身示范,我可能会因为不跟随厌恶憎恨之心而压抑自己、不敢表达真实意见,也可能会怕彰显自我而不愿大胆说出有利于学生的意见。但是这个过程也是不好分辨,容易被自我带动的。祈请老师慈悲加持!
感恩顶礼老师!
老师: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