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我是灵,我本归属圣灵!

纯净轻盈的灵,喜乐安宁的灵,欢畅光明的灵,怎么变成了现在这等模样?是谁,把我弄得如此这般面目全非?

“‘能见’的性质,被‘所见’的分别所制约,你‘所见’是什么境界,他就制约了你‘能见’的本性,那个见精呈现出来灵魂感知力的状态。那么,你是什么样的生命,是你说了算,不是他们说了算。但是他们维护着,你看不到的那种生命运行的规则,制约着你的起心动念,你起心动念在什么位置,那么未来你就必定会去那个位置,你想上想下,那个都……他们是你看不到的那个力量。”(爱的温暖《迷失》2024-07-10)

这就说明灵的堕落,是从见精能见的性质,被所见的分别所制约开始,灵就开始沉沦了,就开始堕落了。

灵和见精是同一个。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里面是灵,外面这一面是见精,而见精能见的本性,被所见内涵所制约,灵就沉淀为灵魂感知。灵魂感知与肉体结合,就沉淀成为了心灵认知,认知被六根牵引,就沉淀成为了自我认知。

而自我认知一定是通过体验与意识概念的结合,而形成了具体名相的境界,而境界一旦形成对认知的牵动,就变成了我执识——自我。灵就堕落成了这个自我了!

揭开自我的面纱,看看自我的内幕:

当灵魂感知与肉体结合的时候,见精的能见攀缘六根形成所见,就在分别的这一瞬间、这一刹那,就错离了,就把六根上的感受当成自己了。
为了满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上的感受愿望,呈现出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内心觉受体验境界,就这样错误的将他们的生命特质,当作了自己的生命样貌,而体现出来了,见到、听到、闻到、尝到、感触到、意识到这六种认知,这六种生命的表现。

就这样,他们不知不觉地替代了我,我就完全被他们所迷惑了,我就坚定地相信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见闻觉知,他们的习气感受,就是真实的自己。他们的所想,就是自己的所想,他们的情感体验、意识分别就是自我的真实。

我原本是六识的根本——心灵认知的见精,却被六根迷惑,形成六识分别,因分别取舍,而迷惑我执思量,在心灵上演了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凡尘境界。

六根、六尘、六识相续交织,形成了我所看到、听到、尝到、想到、认识到、理解到、感受到、接触到的现实世界;六根、六尘、六识相互交融,形成了我们内心体验世界的层层细腻感受,以及认知世界的层层细腻妄想念头。

这些细腻习气,这些微细念头,储存在灵魂感知内,他会形成一个思量心,就是我执识。前六识能见、能闻、能嗅、能尝、能觉、能知,他不作主,处处作主的是我执识。我们就误认为能见闻觉知的六识,处处作主的我执识,再加上自己的色身,就是所谓的“我”。

我们所认为的这个自我,是被六根、六尘、六识相续交织形成的业障所活着,根尘境界牵引认知,蒙蔽见性。而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我执识,都是源于见精。

就这一念分别,就这一念执取,把能见的性质,被所见的分别制约在三界六道这个梦境世界之中,无始劫漫漫相续,轮回不休。

了知了自我的内幕,我们就能破解自我,怎么破呢?首先要破解的是自我认知,我不相信他了,他的认知,他的固执,他的执着,根本上就是一个谎言,他所看到的,他所认知到的,他所体验到的,他所经验到的,根本上就是一个幻相。是无明遮蔽了我们的视线,自我认知才会确定这个幻相的真实,自我认知对细腻体验的分别执取,才会推动意识分别、分析外界的名相。所以这个自我认知,一定是通过体验与意识概念的结合,才会形成这个具体的名相境界,而将这种境界凝固了初始的认知,而形成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感受,自我意识和自我境界。

所以破解自我认知,就是要对自我的意识、自我的感受、自我的体验和自我的认知,进行修正,进行校对,通过正知见,修正自我的观念,通过宽恕,修正自我认知,构成人格的感受、体验的记忆,自我感受体验不牵引认知了,自我认知就会变成认知本身了。认知当中,只有认知的清澈,那就失去了构成自我的,对自我体验经验的执迷,对名相概念的意识记忆,认知就从自我认知当中获得解脱。

认知当中只有认知的清澈了,认知清澈了,灵魂感知的思虑习气,思虑动机就看得清楚了,这个动机表达的就是渴望,渴望一定源自于恐惧,因为灵沉沦了,堕落了,就迷失了原本的爱,因迷失爱而有恐惧,因分别而有了对生命的渴望,因对生命的渴望而体现出来了身体,因这个身体,而有了对自我的维护,因维护而维护了生死,所以渴望的源头就是恐惧,而这个自我就是恐惧的产物。

如果被这个自我认知、认知自我蒙蔽,就永远无法看清灵魂思量里面的恐惧,恐惧表现的就是渴望,渴望就会牵动认知,凝固认知,而形成自我认知,这样无始无终沉沦在习气妄想的深渊中,生生死死,绝望轮回。所以破解了这个自我认知,而呈现出来了认知的清醒。才能看清灵魂思量的恐惧,能看清他,就能真实的宽恕他,这些思虑习气无一不是在心灵认知基础之上形成的,对于我这一生,自我认知的记忆——细腻的体验感受记忆,细腻的欲望觉受记忆。我看清了他,我就宽恕他,原谅他,释怀他,离舍他,最终就淡化了他,习气淡化了,灵魂感知的清澈就浮现了,灵魂感知清澈了,就会呈现出见精的空间。

若心灵见精见一切,不染一切,离见遍见,那就是灵从见精能见的性质,不受所见的分别的制约之中,苏醒了轻盈灵耀的智慧。

原来是所见的分别,覆盖了“灵”极尽微妙幸福狂喜极乐觉受;原来是所见分别,蒙蔽了“灵”未曾变异的纯净纯美体验。

 

老师:祝福你。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