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天堂?我跟你们说一下啊,就是修行的人怎么样在人世间,去面对自己人生的未来?我告诉自己的话啊……在这十天,我在经受着这个人格自我死亡,带给我的这种灰暗和绝望窒息的气息的过程当中,我是百般无奈,我给自己定了一条,选择了一条,最直接的修行的方法:修行的人不要去管对与错,不要去管善与恶,你的心要看向天堂,你的心要往天上看,不要往人间看。

 

天堂当中啊,那里是永恒的纯洁,那里是无限的自由,那里是解脱的觉醒,那里是光明的生命。没有任何人间的善与恶,可以触及到那个光明,换句话说,人间的一切的行为、形式、语言、境界,都和天堂没有关系的。天堂只是解脱了人格死亡,而绽放出来的,生命本质的荣耀。生命的本身,生命原始的性质,那就是无限的光明天堂。

 

天堂不在人类肉眼所见的空间当中,天堂在我们心灵极深处的,不被心识分别的那个觉照当中。那个觉知深处,呈现出来的不被觉知所分别的“唯一”,那种存在最初的永恒,就是无限光明的天堂。天堂不在外界,天堂在你内在,只是被你的心识攀缘意识形成的人格自我体验,给遮蔽住了。

 

在你整个的人生当中,在你这一生、过去生、未来生,生生世世阻碍你回归天堂的,就是你这个人格自我。他不是你的主观意愿,而是你的人格自我。明白吧,主观意愿跟人格自我是两回事儿,是你的主观意愿形成了人格自我,但是人格自我却是你主观意愿分别的记忆而已。

 

如果这个记忆被消融了,这个体验被融化了,这个主观意愿的自我意识,也就会慢慢淡化、透明,直接被你内在的觉性觉照的这种清澈光明所取代的,这个过程就叫修行。

 

所以修行的人最怕呀,最怕的就是被这个人格自我带动了。我们平常要保持着一个有自我意识的心,就是我知道自己是谁,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我想干什么,这个你要保证得了。如果你自己的主观人格意愿,都被你的人格自我所带动了,一会想东一会想西,心猿意马,心烦意乱的,你是没法修行的。

 

主观意愿就像是一只手,人格自我就是这个手上戴的手套,你要把这个手套取下来,你的人格的这个主观意愿,才能够清清净净地选择自己生命的未来。

 

所以说为什么修行的初期啊,他都要进行这种大量的学法、净化,包括节制人的欲望?因为人类的人格自我,他是由欲望凝固的体验,而形成了自我感受,这就是人格自我。人格自我啊,他是人的心灵经验,对于你的主观意愿曾经作出判断的记忆的储存。

 

我跟你们说个很有意思的事啊,就是每次我从天堂之内……不能说我从天堂之内回来,因为在天堂当中没有我的。就说是,第六天,当这个修行者的身心内,完全呈现出生命永恒无限光明的天堂的时候,是完全没有我的。天堂之内是没有黑暗的,没有黑暗就没有分别;天堂之内是没有生灭的,没有生灭就没有个体;天堂之内是永恒的,是没有时间的,没有时间就不会有世界,你知道吧,祂就不存在这个世界。所以说,在内在天堂苏醒的时候,我本身就是天堂,我是天堂的根本,天堂是我的身体,这是一个修行者真实的状态。

 

但是当第二天,24小时过去了之后,当那些构成思量心的习气,开始逐渐地弥漫、凝聚了之后,天堂的光透过习气折射在三界之内,就开始有了我了。那个可能就会展现出来像天帝那样的形态,像天上的帝王那样的形态——光明身的一个神灵。一直到,层层叠叠地到人的感应力,一直到人的主观的心灵的认知,心灵的动机,心灵的心识的自我意识、自我愿望,这就是从习气折射天堂那一刻开始,形成了光明身到人的主观愿望,他中间是一条直线,但是被人的习气所分割、所扭曲,形成了不同的境界。

那么在我自己内在的主观意愿,想要分析我意愿所要……当每次我从天堂当中苏醒成为人的时候呢,我就会发现啊,这感觉很诧异。这个感觉的话就是,我发现我还是这具身体,没有错,我的意识还是这个意识,也没有错,但是那个人格自我呀,变得千疮百孔。

 

我的这个人格自我,我刚跟你们讲了,我碰着邻居了,我知道应该保持礼貌打招呼,可是我内在对这个人是极其地反感,极其地讨厌,极其地厌恶,就是那个人格自我啊,不见了。

 

当我从天堂苏醒的第二天,再见到这个邻居了之后,我看到他,我意识当中知道他是谁,我脑子里面清清楚楚,可是我内心对他的那种厌烦感、厌恶感没有了。我见到他就好像是见到一个陌生人一样的,我内心里面有残存的对他的那种反感的记忆,但是那个记忆,他仅仅像是一丝回忆一样,他不再带动我的主观愿望对他形成这种排斥与烦恼了。

 

可能你们觉得这挺好啊,不好,一点都不好玩。对于你自己来说,你的自己,就是由你心灵对于这具身体,前半生经历的一切的情感、欲望,包括情绪感受的记忆,聚合而成的。当这些内心的情感记忆,被天堂的光明所分解、烧化、融解了之后,你的内在人格自我不存在了,你会觉得自己,活着的这个自己会,就像是很陌生,对。

 

我的人格自我,我的主观意愿和我的意识还是我自己,但是除了这个以外,那么我曾经的性格,我曾经的喜怒哀乐,我曾经的爱好,我的欲望,我熟悉的体验,包括能让我的心安宁的体验都不在了。那么我的心灵的那种感受啊,他就会陷入一种恐慌感——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我知道我的名字,我知道我的形象,我知道我的职业,我住在哪里;可是我内在,对于这个职业,对于这个身体,对于我住的房子,对于我生活过去的经验的那种熟悉的记忆没有了。这个记忆没有了,就意味着我的人格,他不健全了,你知道吧。

 

然后这两天我就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的这个自我人格呀,为了让他开始重新恢复到他健全的那种……有一句话叫什么来着,叫什么——“神采飞扬”吧,这个人格自我想恢复他的情绪饱满,神采飞扬,“嬉笑怒骂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那种豪然壮气那种自我体验,他想要恢复这种东西。

…………

我现在跟你们讲这些,是想告诉你们啊,修行的人,你想要解脱死亡,实际上我告诉你,死亡根本就不存在,没有存在过。存在的就是你的人格自我,他记忆当中的对于生命的体验,当这个体验消融了,这个人格自我消失了,死亡就消失了。换句话说,当这个人格自我消失了,你活着的今生的全部的记忆和境界就消失了,境界消失了,就不会有境界的延续,死亡也就同时消失了。

 

修行的人啊,他都会经历这种自我人格的消融,因为如果你的人格自我不消融,你的主观意识,就是你的心愿和意识构成的这个自我意识啊,就永远不会宁静。

 

自我意识如果脱离不了人格自我的侵扰,这个自我意识,就一定会被人格自我带入各种境界进行分别。心和意一相续,境界当中一旦有了分别,就一定有一个分别境界的你,那个就叫做轮回。无论你分别的这个境界是善,是恶,是永生,还是地狱,他都是属于境界,有境界就意味着有局限,有局限就意味着有这个局限的相续,那就是生死轮回。

 

今天与其说跟你们讲这段法,是为了给你们讲以后的这个修行的道路,不如说我是在给我自己,在给我自己的人格自我做一个告别。因为我已经看到了他,大概在10年之后彻底地,彻底就死亡了,彻底就消融了。

 

不要说死亡吧,因为死亡这个确实是也没有存在过的,死亡本身不存在的,根本不存在。就好像天空当中的雾气,你说它存在吗?它存在的话,它不应该变化呀,为什么太阳升起来之后它就没有了呢?它本身是因缘和合的业障的凝聚,它本身是没有实体的。

 

那么死亡也是一样的,他本身是构成思量心的习气的聚合,而习气是源自于众生内在见性的迷失;只要我们找到见性,只要我们找到,内在的这种清澈不动的见性,苏醒见性背后的知觉,从而绽放那个知觉内蕴含的灵性;当灵性绽放出光明天堂的时候,那么能量宇宙的一切生与死,构成思量心的分别,和思量心形成的这种习气,都会消散的,就像天空当中升起了太阳,雾气一定会消散的。

 

那么怎么样去找到这个见性呢?在佛教里面就通过禅定——打禅,打禅打的是第七识,打掉的就是这个人格自我——我执识。那么我用的方法呢,就更直接:不要去管人间的善与恶,不要去管道德与否,不要去管自己生命的状态怎么样,将心看往天上,让你的眼光,让你的心,往天上看,去看天堂。

 

因为天堂的标准远远超越了,人间的善恶道德,而天堂的那个标准啊,祂就是无尽的温暖和纯澈的永恒。天堂对于你,永远都是接纳的,宽恕的;天堂对于你是无分别的爱,对于你一切的错误和一切的恐惧,天堂是无差别的温暖与宽恕。

 

将你的心放在天上,那里有圣主,将你的人格自我交托于圣主,圣主只是爱而已,“祂”除了爱,“祂”什么都不是。“祂”就是无限的、温暖的、纯洁的、永恒的爱,而这个爱,就是你生命最终的归宿。

 

将你的心看往天上,不要看往人间,不要去保护这个自我人格,不要害怕人格自我的死亡。因为无论你是活着还是死亡,圣主的爱从来没有离开过你。你的生和死,都是在天堂之中完成的,只是因为你自己的自我维护,而遮蔽了天堂那永恒无限的,爱的光明。

 

光明,那才是你生命的本质;永恒,那才是你生命的实相;天堂,那才是你生命的境界;圣主,那是你真正的自己。

 

所以说将你的心啊,从梦境当中抽离出来。在梦境当中,也许你做不到离开梦境,但是你的心也要仰望天堂;不要让你的心堕入到人世间,对自我维护的恐惧当中去;不要害怕死亡,死亡本身根本不存在;也不要执迷活着,活着本身,也根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你的人格自我对于你心识分别,储存的点点滴滴的记忆;存在的只是你的人格自我对于你的欲望感受,储存的一刹那间的这种欲望的境界吧。

 

我们的自我就是由人的情感、欲望、体验,构成的对前半生的回忆。如果你的心灵的认知,离开了你的自我认知对于前半生记忆的场景、感受和习气,你会发现,你的身心当中啊,只会留有自我意识,却不会有自我人格。而这个自我意识呢,若脱离了自我人格的支持,他就会变得非常的脆弱、孤单,不知所终,你会很慌恐。这个时候你要记得,把你的心看往天堂,那里才是你生命真正的自己。

 

我对于天堂的记忆啊,越来越模糊。可能你们不太了解,可能作为你们人类的这个逻辑上来说的话,不太了解,为什么你离天堂越来越近,你对天堂的记忆却越来越模糊呢?不应该啊?

 

就像是我,我如果一个月去一次博物馆,我可能对博物馆的那个各种设施记忆会比较模糊;如果你每天都去,你对博物馆的一草一木,都应该很清楚啊?每一个地毯的颜色,每一个地板的破损,墙上的每一个裂缝,哪个地方有蜘蛛网,什么地方有一幅画,什么地方有个雕像,你应该都很清楚,因为你每天都去嘛。

 

这个就是人类和神的不同。人类是用逻辑来分析现象的对比,你距离天堂越近,你对天堂的概念应该越清晰,记忆越细致。可是我是一个修行中的已经觉醒的神,神是不撒谎的,我距离天堂越近,我对于天堂的记忆越模糊,为什么呢?因为天堂中没有记忆,你们能明白吗?

 

天堂内是没有分别的,天堂是纯生命,纯生命是没有分别的,纯生命是没有个体意志的,纯生命是没有生命境界的,纯生命是没有现象的,纯生命是不被任何境界所触及的。

 

你们就好像是,地上的积雪,而天堂呢,就好像是天空当中的太阳,当太阳升起了之后,太阳中是没有积雪的形态,没有积雪的温度,没有积雪的色泽,也没有积雪的个体每一个雪花的状态的。

 

相反,当雪花越接近于天堂,雪花本身的内涵和性质就会被光明所融化。也就是说,你越接近天堂,你对天堂的分别和记忆,就越是消融,你们能明白吗?我现在越来越接近天堂了,甚至于天堂越来越成为我自己的时候,我这个人格自我和自我意识对于天堂的理解、认知、记忆、体验、感受,就越来越稀薄。就像是我到了喜马拉雅山山顶一样,空气很稀薄,只有模糊的那种记忆,只有模糊的那种概念。

 

我可以去用人类的语言去形容祂,当我形容祂的时候,祂已经不再是我了。就好像,要用人间的词汇形容天堂啊,就好像我们在太阳地下,通过这个手势,咱们用手势比划,然后太阳通过我的手照到地上形成的那种阴影。咱们都看过那种游戏吧,一束灯(光)透过你的手打在墙上,形成不同的这种动物的形态,手语的形态,类似于这样。用人类的思维、语言、情绪、感受去描述天堂,就有点类似于,用手语投出来的阴影去描述光明,是没有办法去讲的。

 

天堂呢,祂完全是一种觉醒的状态;觉醒,祂就不会有迷茫;不会有迷茫,祂就不可能有分别;没有分别,就不会有意识,你知道吧。天堂,祂是无限的,无限的就不可能有个体。无限的和个体,他不是相对的问题,因为个体,是因为有了分别而有了分别的局限,而有了个体的这种形态。而个体形态本身也是虚假的,这个虚假的,他消融在真实的清澈当中的时候,那个清澈的真实,不再被虚假的个体所局限,那个就叫无限。

 

天堂是永生的,永恒的,为什么呢?因为一切生灭的都是错觉,天堂内没有错觉,所以祂没有生也没有灭,脱离了生灭的,那个就是永恒。天堂是光明的,因为祂没有遮蔽,一切遮蔽天堂形成的阴影,在天堂之内,都是背离了天堂的恐惧。因为有恐惧而有隐藏;因为有隐藏,才会有了阴影;因为有阴影,才会有了分辨阴影的这个见性。

 

所以说在天堂之内,所谓的见性,所谓的阴影,就从来没有发生过。所以祂不被遮蔽,不被隐藏,不被局限,所以祂是光明、无尽、永恒的,极乐的圆满。

 

我只能用人类的语言描述这么多,因为用语言描述的已经不再是祂了,因为在祂之中就没有一个现在和你们说法的我。天堂是,用人格自我的体验去描述祂,就是超脱。那是一种解脱了身心自我意识的大自由,那是一种解脱了自我分别的大光明,那是一种解脱了死亡和诞生的永恒亘古,那是一种解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广阔,那是一种解脱了情感和情绪的纯净的爱,那是一种解脱了生死疲倦的,永恒的极乐。

 

我们的心应该仰望天堂,天堂才是我们活着的唯一的目的,天堂是我们修行的生命的一个终点站。至于说当你成为天堂了之后,你在天堂之内,是否还能够苏醒那天堂背后的,和宇宙同体一性的觉知,那个就是你下一步的造化了。

…………

但是到今天为止,这具身心之内已经不会再有一个所谓死掉的人了,因为他现在已经开始在死了,已经开始在消亡的过程当中了。我给你们留下来的呢,就是这条道路,就记着啊,记着:你们是修行的人,你们的心要仰望天堂。不要在意自己的死亡,要去仰望天堂,因为在天堂当中,从来没有一个活着的你,也没有一个死去的你。不要恐惧自我的死亡,因为,如果说你的心是放在天堂的,这个死亡将是你在天堂苏醒的解绑——就是解开了你生命的束缚。

 

把你的心放在天上,不要放在人间。放在人间,人间的现象和人间的感受和欲望,会将你的人格自我,再一次塑造成为,生龙活虎的、情绪饱满的、慷慨激昂的、细致而细腻的自我心识和思虑,那个思虑会带着你的人格自我的意识,进入下一个境界,那个境界,才是真正的死亡;把你的心放在天上,天上是没有境界的,天上只有爱,爱是无私的,没有自我保护的心,就存留不住任何自我分别的境界,那就是永生。


——摘录爱的温暖《仰望天堂》2023-08-28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