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种无限圆满的整体的神的状态当中,祂的光明所到之处,就呈现出来了,众生累劫的,背离了光明之后,形成的阴影。这个阴影啊,我们把他称为见性。
这个东西很难用……就是人类宗教里面讲过这个东西,但是历史上实际上,很少有人能达到。我今天给你们讲一下吧,趁现在还是处在这种很亢奋的状态,我可以用最直接简短的语言,将见性是怎么回事给你们讲出来。
你们看啊,你们现在眼前看到的这个空间啊,就这个空间,你房子当中的这个空间,还有你房子外面那个空间,还有宇宙空间,他是同一个东西,是吧?
这个空间啊,他是你内在的意识深处的心灵愿望,愿望深处的心灵认知,心灵认知深处的那个思量心……心灵认知深处还有思量心,思量心深处还有细念和习气,在习气和细念的深处,就会体现出来了见性。那个见性啊,他是不动的。
见性,他只有见的能力,他没有所见的能力,你们知道吗?见性就像人的眼光一样,我只能看到前方,但是我并不知道,我看到前方的那是什么,这个就是见性。见性他是一种清晰明了的,但是又不分别的状态。这种见性透过你的眼耳鼻舌身意,透过你的思量心,透过你的心灵认知,透过你的心、自我意愿,透过你的意识思维,在你的身体外界,投射出来了这个空间,明白吧。
我再给你们举个例子,你们大概就能了解了。因为说你们人类,必定要通过对比,才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你们没有听懂实相的能力,因为你们在用意识在思考。意识就是白内障,知道吧,意识就是错误的。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说,‘慎勿信汝意’——不要相信你的意识,‘汝意不可信’——你的意识分别是不可信的,那是错觉。
你看啊,你们小的时候都上过学,是吧。你小学的时候,上学那个第一天,从你家到学校啊,走的这段路,你是不认识的。所以说第一天的时候,你走的这段路,是你在认识你家从学校的这段路的过程,是在认识它:你妈告诉你出门了之后,往前走50米,有个小卖部,然后过马路,再走50米,就到学校了。
第一天,你是认识(它)。第二天呢,你是在巩固你的认识。第三天呢,你是在将你的认识,对于这段马路的认识,形成你的记忆。第四天呢,这段记忆和你的平常的这种心理的这种状态,就慢慢融合在一起了。
因为第一天你去认识这条路的时候,你的心一定是紧张的,一定是兴奋的,因为你没见过嘛,你需要集中你的高度注意力,去借助你的意识去认识这条路。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是你的心灵的体验开始熟知这条路的时候,处在一种安静的、放松的状态。直到一个月后,一年后,两年后,三年后,这条路,它就形成了你的记忆,你闭着眼睛都可以走完的,是不是?以后,你再走这条路的时候,并不是你的身体在走这条路,而是你心灵对这条路的记忆,在带动着你的身体在走这条路。
你们能明白吗?也就是说,刚开始第一天,你是对这条路的认识;到三年之后,是你对这条路认识的记忆,在带动着你的身体在走完这条路,明白吧?也就是说,这个就是佛教里面所说的“无记业”。就是你在平常不思善、不思恶,但是被自己的心识记忆和意识记忆,带动着去完成你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形成的‘我想’‘我说’‘我做’‘我愿’的整个过程,称为‘无记业’。
那么还有一种状态,你上小学的时候七岁,然后三年之后你到了十岁了,你暗恋上你们班一个班花了,学习成绩好,家里有钱。好了,同样地,那一天你要带她去你家玩。小孩子嘛,十岁的孩子,他也不会有任何不轨的企图,他就是想跟自己心目当中的女神共处一室。
你偷偷摸摸地牵着她的手,放学了之后,趁着没有人看着,拉着她的手,顺着这条路回家的时候,你相信我,这条路上发生了什么,这条路上平常你记忆当中的,很清晰的每一步、每一个过程,每一步那个脚下有什么样的景象,旁边那个房子上面贴的什么样的瓷砖,你是看不到的。
你现在心心念念的,心里面想的,就是赶快和你的女神回家,到了那个小房子里面去拥抱在一起。虽然只是十岁的孩子,但是他想干点什么事情的这样的欲望、动机还是有的,我就是从那个状态过来的,我知道的。
同样的,那个被你的心识记忆带动身体走过来这条道路,此刻你对这条道路的记忆,一点都想不起来,你只是凭着惯性,在走这条路,而内心里面你对路是没有认知的,没有认识的。你现在内心里面的认识和状态,只有你心目当中那个班花。
好了,这个就是构成人类的第二种,就是善业和恶业,主观意愿,就是‘我执识’,主观意愿。人类的一生啊,就是由这两种构成的,一个是你的心,就是你心灵里面的心识,对于身体所处环境的记忆。
你看我小的时候,第一次,我妈带我去认识上学的那条路,这个就是我的身体所处在上学路的这个环境当中,对这条路的记忆,形成了我小的时候上学的整个人生,明白了吗?我小学时候的整个人生那六年,就是我的身体跟这条路熟悉、经历、活动、相互地运动的过程。
我的人生,我小时候的这个六年时间,就是这具身体和在这条路上穿梭往返的六年时间,这六年时间就是我的人生,明白吧,这是第一条。我们的人生基础就是,心灵认知对身体所处环境的记忆,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就是我带着那个班花回家去拥抱的时候,去接吻的时候,我内心那种激动、那种惶恐、那种兴奋,那种我的自我愿望带来的自我感受。我的整个的人生,那个小学的这六年的人生,就是由对身体所处环境的记忆和人格自我意愿的感受而构成的。
你们好好想一想,你们的人生,任何人的一生逃不出这两个条件去。一个是,心识认知对身体所处环境的记忆;一个是,心识认知对于自我情感体验的沉淀。对自我情感体验的沉淀,形成了你的人格;对身体环境的记忆,形成了你的外貌形态。所谓的人,不就是外貌形态和人格认知这两部分构成的吗?
可是在这两部分之下,有一个能够回忆起,你的心识对身体认知记忆的,看到你记忆的那个清醒;可以回忆起你的,牵着班花的手的时候,那种心里面的愉悦感和冲动感的那个记忆,可以看到那个情感记忆的那个‘看到’。否则的话,你是回忆不起来你过去所经历的人生的,你知道吗?
当你的心,处在一个平静的、宁静的、没有任何执着的状态下,你去回想你人生的时候,你是可以回想起来你有记忆开始的每一天、每一幕、每一个场景的。而且最奇妙的是,所有的场景可以同时浮现,你可以想起来幼儿园时候那个场景,也可以同时看到你初中时候给女朋友传情书的场景,可以看到你上班时候跟领导吵架的时候场景,也可以同时看到你现在当下,听我讲法的时候的你的身心状态和意识分别的这种场景。
也就是说,‘看到’本身,他不是场景。能够回忆起来,你一切生命境界的那个回忆当中,看到回忆的那个‘看到’,就是人的见性。
人在临终的时候,你所经历的一切,对身体所处环境的记忆,还有自我人格意愿的沉淀,这两者就会像走马灯一样,瞬间,0.1秒之间,在你内在的见性当中,像过电影一样,瞬间就过完了,每一幕都很清楚。你甚至于可以透过你当时那个孩子的身体,看到他心灵内在,非常微妙的喜悦的念头。
也就是说,当你的这个内在的见性啊,开始不再被你的心灵的认知和自我意愿,以及意识分别形成的境界所牵动、所沾染的时候,你就不再是个人了,你就是一个处在恒常凝定,觉知状态的修行者,就找到你内在的见性。
我平常修行的时候啊,就是在我昨天的时候,我还讲了一小段见性的法。因为昨天的境界我今天已经想不起来了,因为昨天的那个境界,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他像是一场梦一样。
我隐稀地记得,我平常的这种状态,就是在我修行最不好的时候。因为今天是我苏醒的时候嘛,今天是我内在的那个神,苏醒祂的天堂光明身的时候,所以说是今天,除了天堂以外的一切生灭的阴影和境界的体现,对于天堂的真神来说的话,他全部都是未曾存在过。所以我很难记起来,昨天在我状态最低谷的时候,是类似于一个半修行者半人类的状态的时候,具体的情况我想不起来了,但是我隐稀记得我昨天说过一句话。
我说啊,在我平常的处于人类修行者状态的时候啊,说我是身心内在是空灵的,一念不生、一念不挂的那种状态,那个是假的,那个是错误,那个不是事实。我是不可以说谎的人,是什么你就必须得是什么,因为修行的境界就是留给未来人的。修行的境界每一步,你是怎么从人变成修行者,从修行者变成人的,每一步你是不能撒谎的。
在我当人的时候,我的脑子里面啊,大脑当中,他是有杂念的,但是那种杂念呢,就好像是冬天的空间一样,冬天下午四五点的,而且是北方的冬天啊,北方的冬天那种四五点的时候,然后农村那些农户们烧那个稻草,冒出来那个烟一样。那个烟尘在冬天的虚空当中,它飘荡,那个飘荡的烟尘,那个就是我的思维和意识,为什么呢,为什么是冬天的空间呢?因为冬天的空间,它没有水汽,它很干燥,那些烟尘啊,不会跟水汽凝聚在一起,形成雾气。
雾气跟烟尘是两回事,你知道吗?雾气它会形成境界的,而烟尘它仅仅是现象。所以说在我平常的心意状态当中,我的内在的这个大脑的意识和思维还是有的,但是他像是空间当中漂浮的那个灰尘一样,漂浮的稻草烧出的那种青烟一样,他是他,空间是空间,那个空间就是我自己。
那个空间就是我平常的,我的心恒久地处在那种觉照的状态。但是这种觉照的状态,因为他已经是天堂的倒影了,所以说他所觉照的一定是现象。这个现象不是人世间的现象,而是我大脑深处的这些意识思维杂念的烟尘的现象。
那么在平常当人的状态的时候呢,我的自我人格和意愿啊,他也是有的。就像是一个马甲,就像是我穿了一个棉马甲,那个马甲呢,被水浸湿了,然后我又把它拧干了,拧干了之后,它毕竟是潮的嘛,对吧。就是类似于我的身上穿上了一个半干不湿的潮马甲,而且还是棉絮的,就是那种感觉。这个棉絮呢,这个潮湿的棉絮呢,它就是这个人的感受、欲望、感知、心灵愿望、心识动机。
这个心灵愿望、心识动机的人格体验和意识的烟尘,构成了平常在人世间生活的这个活生生的我。可是同时跟意识的烟尘和体验的马甲同时存在的,还有一个能够清晰觉照到这两样的,那个无生无灭,无来无去,不动念,却清晰了知这两样的那个见性。
这个见性,他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我们外面的这个空间。你们现在不知道的,你们现在不知道这个空间是你内在的见性的投射,你是不可能知道的。你觉得他好像是一种能量?或者说是一种什么质量的东西?不是的,这个外面的空间、外面的虚空,是你内在见性的投射。
我跟你们说一个道理,你们就能明白了。你们看到了吧,我手上有个鼠标垫,这个鼠标垫是你的意识和你心识的投射,你们知道吗?这个鼠标垫,这个形态、这个质量、这个密度、这个材质、这个颜色,是你的意识概念,聚合你内心的感知体验,而投射出来的一个名相,你们能明白吗?
也就是说,你现在所见到的外面的一切——这个话筒,这个电脑,这个桌子,这个房子,你站的这个地板,全部都是你的心灵认知聚合意识,投射出来的名相。外面根本就没有这一切的,外面有的只是微观能量运动,被你的身体的身心六根暂时聚合的一个现象而已,外面是没有世界的。
认知世界的只是你的内在的意识记忆的概念,聚合你内心体验形成的自我愿望而已。你看到的只是你自己想看到的,你看到的只是人类的六根所能看到的。
现在这个鼠标垫之下,就有原子、分子,你能看得到吗?这个鼠标垫之下,在五十万分之一秒之内,它就会生灭一次,也就是说,这个鼠标垫在五十万分之一秒之内,它就没有了,又产生了,又没有了,又产生了。我们是生活在幻觉当中,是什么将这种川流不息的这种能量的幻觉,当成了一个真实的鼠标垫呢?就是我们意识形成的概念,形成的川流,川流的概念形成的思想,聚合我们心灵的感知,对这个鼠标垫的体验记忆。概念的记忆和感知的体验,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境界,才投射出来了,我手里面拿的这个鼠标垫。我们是生活在心识愿望的认知与意识记忆的概念当中,才投射出来了,外面你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以及在这个世界当中,感知认知这个世界的你。
所以说,我说外面这个虚空是你见性的投射,你们能接受吗?就现在我说,你面前的这卷卫生纸,这个鼠标垫,是你心识感知和意识认知的结果,你们能接受吗?
你们如果能接受了,能确实知道了,你所处的这个环境,包括你认知这个环境的身体,都是你的心灵认知储存的体验、形成的感受,与意识记忆形成的概念、形成的思想结合,而投射出来的境界。外界是没有世界的,外界只是你内在境界名相投射出来的现象,知道吗?任何现象,一定是名相的投射;脱离名相,就没有现象。
那么与名相现象同步存在的,还有一个在认知背后,能够清晰地觉照认知,却不被认知和意识所牵动、所蒙蔽的见性存在。他投射在你的眼前,就是你眼睛看到的这个空间,明白吧。
好了,我现在给你们讲的这个就是三界,三界众生没有一个是活着的,因为三界众生的根本啊,他是属于见性的分别。就是这个虚空啊,我们用眼睛看到这个虚空的时候,就已经离这个虚空原本的尽头——那个见性,已经相错了整个的能量宇宙。三界的整个能量宇宙的这个体系就是由见性开始的,一直到你的眼前看到的这个虚空。
而这个见性啊,在我今天,在我苏醒的时候,这个见性是个什么概念呢?这个见性就有点类似于,我在一个平静的湖面上啊,我在低头看我自己的影子,那个湖面倒映出来了我的形象,然后我在看到倒影——我自己的形象的时候呢,对这个湖面里面的倒影的自己,形成了记忆和认知,并且试图去了解的时候,这个湖面啊,这个湖面里面的影子,就开始活动了,就开始形成了具体的真实的人格。这个具体真实的这个人格的我,就吸引了岸上的我的注意力,将岸上的这个我的清醒,就带入到了湖面的境界当中去,我就具有了水的性质,因为湖面它是水的静止嘛。这个湖面就是见性,知道吧。这个湖面——清澈无限的像镜子一样的水面,就是见性。
投射在这个见性当中的,投射在这个湖面当中的我的倒影啊,是见性对于天堂的记忆。是湖面的见性,记忆了天堂的生命的本体,从而形成了湖面里面,我倒影的音容笑貌。
湖面对于我倒影音容笑貌的具体细致化,就将湖面上那个原本的我,掩盖住了,我就成为了湖面之内的,具有水的性质的,那一个被水所形容的我,这个就是‘地水火风见识空’,构成宇宙七种基本元素的派生。
这个时候呢,当湖面的倒影开始在湖水当中,运行的时候,湖水就形成了波澜,就派生出来了,最基本、最基础的湖水的波动,就体现出来了‘波粒二象性’。湖水就开始有了波动,波动就会体现出粒子,粒子的形态就变成了波,这就是‘波粒二象性’,呈现出来了,构成宇宙万事万物的基准能量。这个就是由见性派生出来了,所见的分别,众生生死轮回就由此开始。
由见性当中的‘能见’派生出来了‘所见’的分别,所见的分别牵动了能见的湖水,形成了见世界的最基础的能量元素。这个能量元素,他就像是水的波动一样,一波一波,一波一波,慢慢地聚合,形成了波浪;波浪与波浪聚合,扰乱了湖水,形成了无限的这种境界的深入。就像两面镜子同时放在一起,镜子当中有镜子,镜子当中有镜子,两面镜子的镜面当中有无穷尽的镜子,这就是时间和空间,开始形成了。
见性派生出来的,见性当中对于那个岸上的光明本体的记忆,形成了见性最初的认知、最初的分别。这个最初的分别体现出来了所分别的对境,就是能量的波动。
这个能量微粒的,刚开始一出现的时候,那个微粒,他呈现出来是宇宙最基本的这个微粒,微粒的相续形成了波的相续,这个波呈现出来的什么东西呢?空间——有了存在。原本是无分别的,现在变成了被分别的,被分别的最初一定是空间,存在就是空间。
这个空间呢,接着形成了对于空间内在具体细节的分别,就会有了空间的现在状态、过去状态和未来状态,时间就产生了。这个时候的宇宙基础的‘能’啊,宇宙基础那个微粒啊,他就会形成了能量波动的形态,这个就是三界六道最原始、最高层次的,生命的产生。
他们都是无形无相的,是那种波的光明无尽的,与空间时间一体的那种光明生命存在。那么再往下,他们就会呈现出来了不同的范围和区域,那就是三界内的天王,三界内的天帝,三界内的那些不同国土的国王。
魔王就是在这一层产生的,但是实际上魔王的境界还没有到这里,魔王的境界应该还在往下。但是在这一刻开始,已经有了魔王形成的因素了。
魔王形成的因素是什么东西啊?现在咱们就说点题外话,三界内魔王的生命的根本的因素在什么地方?就是在于认知事情是‘实有’的。
我这段法讲得很究竟了,但是距离人类没什么用处,但是距离修行者是有用处的。在那个佛经当中讲,什么叫魔性呢?执幻为实称为魔,就是将原本不存在的,原本虚妄的业力……原本虚幻的业障分别,将他分别对错的瞬间,将他凝固成为境界的那一刻,那个就是魔王。
真正的魔王,是阻碍众生觉醒本性的任何因素,都称为魔。这个不是我说的啊,这个好像是金刚手菩萨说的:除如来寂灭实地外,一切法皆名为魔。”
——摘录爱的温暖《神》2023-09-12
老师:现代版的《楞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