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正的生命是究竟的光、爱与智慧

 

“‘生命’这个词,落在你们人类的耳中、眼中和心灵体验中,生命一定是有所表现的,生命一定是境界内涵的表达。这就是你们认为的生命。

 

可是真正的生命,是完全没有任何表现的。真正的生命,就是究竟的光、爱与智慧。祂是无形无相,因为祂无形无相,所以祂从来没有被形象所分裂过。因为祂不存在与任何众生的对比,所以说,祂不会被众生的表现内涵所遮蔽。

 

真正的生命,祂超越了时间,祂也涵盖了空间,祂是完整的生命,完整的生命当中,从来没有被空间所拘束过。所以祂既是原始,也是亘古,更是永恒。原始、亘古和永恒是一个概念,什么概念呢?不变易。不变易就称为‘亘古’‘原始’和‘永恒’——祂是完整的生命。

 

这个完整的生命,你要从生命的感受和体验上来说的话,用几个字可以来形容祂。第一个,纯光,祂是纯粹的光。第二个,祂是纯粹究竟的爱。祂没有自我,也没有‘众生’的概念,但是祂却有对于爱的体验、经验的,那种永恒、源源不绝的、光明温暖的喷涌。那是一种爱的释放、爱的绽放、爱的存在和爱的展现。那是天堂,永恒的爱就是亘古不变的天堂。”

 

二、识阴

 

“什么是识阴呢?识阴没有本体的,祂不像是我这个人一样,他有一个身体的形象。识阴只是一瞬分别,而那一瞬分别,又不是你们脑子里面那种概念的分别,那一瞬分别是觉性的空性,对于空性普照形成的刹那间的留意。那一刹那间的留意,就称为‘滞留’。滞留就将觉性,那个照性变成了,‘圆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那一刹那。

 

普照的觉性对所普照的境界,刹那间的留意,那个就叫‘迷失了’。那一迷失,就变成了识阴——分别嘛。识阴是分别的意思,祂有所分别,就一定有被分别所捕捉到的境界。那个境界,就是以觉受呈现出来了灵性天堂。”

 

三、灵性•觉受•觉性

 

1.“灵性是觉受当中的光,而觉受是维护觉知存在的一个条件。当觉受消散了,觉知就消散。那么觉受是什么呢?叫‘变易生死’。觉受叫‘变易生死’,觉受又叫‘刹那相续’,觉受又叫‘生命的经验’——生命的体验,生命的经验。

 

换句话说,生命本身就是习气相续构成的。习气相续构成了生命,浮现出来了觉知的永恒。那个觉知在觉受生灭相续的生命境界当中,以光明呈现出来了,觉知的无所不能,那个叫‘终极意识’,明白吧?这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个五蕴循环是一个体系。”

 

2.“就是觉性,祂不拒绝任何境界生命,但是任何境界生命,在觉性当中生灭来去,却永远触及不到祂。我们所想、所见、所看、所触、所存在的全部,都是在觉性当中显发的,而觉性在一切显发当中,却从来没有被触及过,没有被改变过,无法被分别,也无法被体验,所以祂被称为‘无路之国’。”

 

3.“灵性,祂是完整的,祂是涵盖了过去和未来,祂是永恒的。永恒,就意味着存在。对存在的确定,那么就会遮蔽觉性的无生。所以站在觉性无生的、普照庄严的,神圣、究竟、不动如来的角度,灵性对于众生确实是有害的,你知道吧?因为祂阻碍了众生觉醒。因为觉醒后就没有你,也没有你的过去和未来,只有觉性的临在庄严、普照万物,而无生无灭、究竟遍满——那个是佛的状态。”

 

4.“灵性带给我的,祂只有好处:灵性带给我的,只有解脱;灵性带给我的,只有安全;灵性带给我的是,让我有勇气、有力量,去面对我的这个身心自我,所营造出来的这种冷酷的、现实的、残忍的现实世界。也就说灵性赋予了我神的力量,面对我累劫习气投射出来的人格的自我,和人格自我折射出来的人间的冷酷、残忍的世界。否则以我人格的自我,我哪有力量,去宽恕这个冷酷、现实的物质世界呢?

 

是灵性,是上帝的爱与光,唤醒了我灵性的记忆,激活了我灵性的生命,从而赋予了我人格,以神的光明、爱的温暖,才让我站在神的光明、温暖的高度,才有力量去宽恕我人格当中,对于黑暗的记忆,以及我的意识和自我人格看到的,冰冷的、现实的、相互倾轧的、弱肉强食的现实的人间世界。没有这个灵性的光,没有那个在垃圾场里面抱走那个婴儿的嬷嬷,就不会有今天的我。”

 

5.“实相是觉性那个地方,祂是究竟的、解脱的庄严,祂没有任何法生起,也没有任何法熄灭。或者说在一切升起熄灭的境界当中,都是觉性不动、不变的普照智慧,这个就是‘烦恼即菩提’‘生死性涅槃’。”

 

6.“觉性不在五蕴六识之中,只有五蕴六识彻底究竟消散后,才就是觉性普照临在,当下不生不灭、不动不摇的,大解脱、大庄严、大圆满的大慈悲——那个就是一尊佛的世界了。”

 

7.“觉性当中,是没有人类与神灵的,觉性就是佛。在佛之外,一切众生,在觉性当中,那用我当时那个话说的话,那个就是细菌啊。他连细菌都不是,因为细菌还有个本体嘛。在觉性当中一切众生,都是没有本体的,一切众生的本质,都是觉性的颠倒。就是因为你颠倒了觉性,才有一个对觉性的认知嘛。那个认知,就称为‘众生’。”

 

8.“唯有通过爱,可以达到觉性。”

 

9.“灵性是觉性的倒影,包括说是三界六道一切众生的心意,都是觉性的倒影。觉性在一切倒影当中,是清净平等。你们不要认为,只有好的是觉性的倒影,坏的不是觉性的倒影,不是的。地狱、饿鬼、畜生的,心识内在的那一念的感知当中,本身就是觉性的倒影。而觉性在一切倒影当中,祂是清净如如、平等不二的。所以觉性又被称为‘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这就是觉性。”

 

10.“觉性是你的原始面目,但是祂却不可能被你修行出来。当你所有的修行全部到了尽头,当修行的你和你所修行的法,这两者都成为了幻想的时候,幻想熄灭的当下,就是觉性普照的当下。

 

觉性跟非觉性,觉性跟灵性之间,只是一瞬间的反转。觉性对于所觉的境界的留滞,变成了灵性;灵性从所经验到的生命,苏醒了不被生命禁锢的当下,那就是觉性的解脱。这就是‘烦恼即菩提’。”

 

四、爱与宽恕,是最快的解脱之路

 

1.“一个修行者你想要究竟解脱,通过‘爱与宽恕’这条道路,是最快的、最短的、最直接的,而且过程当中,你体验不到痛苦。而别的过程,可能就会比爱和宽恕这条道路的时间,要增长10万倍。这还是指我这种,就说有着这种觉性的记忆的人,缩短10万倍。你要是觉性的记忆,都已经被你五蕴六识的这种境界掩盖了,那就不是缩短10万倍的问题了,那就缩短可能1兆亿万倍。”

 

2.“消散了人格自我体验的那个地基,那个习气的经验和记忆,被净化了。怎么净化的?爱与宽恕。

 

要宽恕的人,是你自己;要爱的人,也是你自己。因为这个自我,真的不是你自己。这个自我,是你迷失了你的先天原始的圣父,堕落到了你自我噩梦当中的,一段意识的残留。”

 

3.“爱与宽恕这条路,我把祂总结为三句心咒:神是爱,上主是爱,我是爱。当你的心、你的意识、你的自我,融入到你心灵认知背后感知当中,那种安宁、宽恕与纯洁的爱当中,就是与神相融了。因为感知当中有见精的清澈,那个见精的清澈就是神。”

 

4.“爱与宽恕是要大过戒律的,那要超过戒律,那要……我不敢多说啊,超过戒律十万倍是有了。爱可以从根本上融化习气的恐惧感,而戒律只能加强习气的凝固感。这两者是,一个是釜底抽薪,一个是火上浇油。”

 

  1. “今天这个修行者所能留下来的,最珍贵、最珍贵的,我认为啊,就是对于性欲的态度和解决办法:用爱去接纳他,用光明去净化他,以纯洁,与你的性欲的体验和你的这个意淫,去同伴。就当你意淫的时候,你可以让他意淫,但是你的心灵,要保持一个对自己的绝对宽容、绝对支持、绝对理解的态度,与你的意淫相伴。就是以宽恕伴随你的欲望,久而久之,欲望他失去了恐惧感。

 

欲望的基底是习气的聚合,而习气一定是源于细念的分别。细念是因为离开了灵性的光,而形成的恐惧。所以说,一定只有爱的温暖和接纳的宽恕,可以熄灭恐惧感。”

 

6.“就是我今天给你们讲的这个法,特别特别、特别特别地珍贵。告诉你们怎么去度过性欲,度过性欲就等同于你度过了轮回。告诉你们,人在修行过程当中,侧重点应该在什么地方——应该去选择天堂,应该将你全部的身家性命,交付于你心灵认知背后,你灵魂感知当中的那个温暖,对于你没有任何条件的接纳、释怀、宽恕的那个爱。要把你的灵魂,把你的身家性命,交付于天堂。”

(文中引文皆出自于爱的温暖《照(合湛)》2025-01-15)

 

老师:嗯,都很经典,唯有佛可以说出来的智慧。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