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我,修行者的状态,跟过去不同在什么地方呢?第一个,人格的自我,不再是自我。人格的自我在这具身体里面,现在只占据47%了,而纯光灵性的那种完整生命,那种亢奋大乐的永恒的普照性——祂是一种纯光的普照性,占据这具身体之内的53%。那个是我真正的自己,是我目前真实的自己。但是同时,在这两者之外,在我人性的这个自我认知、自我感受和自我意识,以及内在的纯光、永恒、完整、不变易的,这种纯灵性的广袤之外,我发现多了一层身体。这层身体呢……
因为我要如实地记载下来整个修行人的一生嘛,我不能说谎,我说出来,不论看到这段录像的人,你们怎么想,那个与我没有关系。在这两层身体的背后,出现了一层新的身体。那层身体,就是我每两个月才能够证入一次的觉性。那层身体呢,就是此时此刻祂就在,祂已经在我的灵性光明的背后,呈现出来了祂纯智慧的表现。
纯智慧,祂是没有办法用眼睛看到的,祂也没有办法用光明去看到,知道吗?但是现在我不是内在的这个灵性,是完整的,灿烂的,亘古、原始、永恒的,祂是不沾染任何境界的,一种纯生命的呈现吗?那个觉性就好像是我们在玻璃面前啊,在那个橱窗玻璃面前,照到了自己的影子。必须得要有那个橱窗玻璃,那个影像才会出现的。祂不是镜子啊,跟镜子不一样。镜子是很亮的,而祂类似于像是玻璃倒(映)出来的那种样子。你可以看清楚,你可以看得很清楚,但是因为祂是有玻璃才会有影像的。祂是倒映在灵性纯光的境界当中,折射出来的法界的那个我自己。
要是没有灵性的这种纯光的生命,或者当灵性纯光生命,和人性的这个认知与自我体验的因素,全部都消散了,那么在那一刻,就只剩祂了,祂就没有形态了。你们能明白这个意思吗?因为有灵性的玻璃,因为今天灵性的这个状态非常强盛,祂为什么强盛呢?因为我人性的消散,我人格心意的消散,自我体验和自我认知感受的消散,从而浮现出来了灵性不被生命因素所牵动、所掩盖、所遮蔽的,那种纯光、纯生命、纯智慧的完整性。但是祂是纯光的智慧啊,祂不是无相智慧。
因为有这种纯光、纯灵性的完整性,这个完整性,就倒映出来了觉性的智慧形态来。觉性原本是没有形态的,但是祂因为有灵性的倒影,所以说在灵性倒影的这个基础之上,我人格的这个心识自我呀,在往内看的时候,可以看到觉性倒映在灵性生命当中的那一层影像。
就好像是我站在百货大楼橱窗前面,看到的那个影像一样。他不像是用镜子看到,他是透过玻璃一样,玻璃后面,他是空间,你知道吗?玻璃后面不是实体,一层玻璃后面是空间,他是空的,但是那个玻璃当中,却有你的影像,就这种概念,你们能明白吗?
那个形象是什么呢?那个形象是佛的形象。不是你们人类认识到的那个“佛”啊,那个是你们的神话故事。真正的佛,祂是不可见的。就包括现在我告诉你们的这个形态,也是因为有灵性的折射,才将法界大智慧的,那种不可测、不可说的究竟的圆满,折射成为了生命所能理解到的,神圣与庄严。
是个什么形态呢?光圈。就在我头顶上,有个光圈。就在我看到的我的身体内在,在灵性生命那个终极意识的背后,有一个庞大无尽的、不可思议的,由无限量的星云、星系、银河系、苍穹宇宙构成的纯智慧体。祂原本是不可见的,但是因为有灵性的这个玻璃在,折射了不可见的智慧,而形成了在灵性这个境界当中,倒映出来的佛的形态。
有一个大概……就是在我头上有个光圈,距离我的头顶大概有1米。就是在以我头为核心啊,有一个大的光圈,大概是1米左右,就直径1米。然后在这个1米的光圈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光圈,就说我没有算过那个距离,大概……就说是,因为那个佛的身体,祂不是我人类人格的这个身体,祂是灵性的光明倒映出来法界的智慧,就是有点类似于……
如果非要说是衡定的话,就是以我这个身体作为一个核心啊,虽然祂不是我这具身体,但是我就用举个例子嘛。就以我这具身体作为核心,那个光圈距离大概有15米左右,就直径是15米。我头顶上这个光圈大概是在……噢,不是1米,1米太短了,大概在2米左右,就直径2米的一个光圈。但是在我这个光圈外面,以一个身体作为基点,还有一个大概是直径15米的光圈。
这两个光圈,祂呈现出来了,法界那个觉性的形态来。实际上觉性是没有形态的,但是因为现在我的主体,还是灵性嘛,对吧?我的主体是纯光的灵性嘛,正在粉碎着我的这个人格的自我认知与体验的过程当中嘛。灵性还跟人格的这个残存的习气和记忆,还有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嘛。
当灵性最强盛的时候,人性这面不起主导作用的时候,那么在灵性的背后就呈现出来了,由终极意识所倒映的,那个法界觉性倒映在灵性光明当中的形态——就是两个光圈,就是由两个光圈构成的一个纯智慧体。而那个光圈的里面,那就是一个针尖大小的那么一个范围之内,里面蕴含着无穷无尽、无量无际、深邃广袤的宇宙天体。可不是你们人类认为的这一层物质的“宇宙天体”。
你们人类认为的“宇宙”,一定是物质。物质一定有现象,对吧?灰尘是现象吧,星球是现象吧,太阳系是现象吧,银河系是现象吧,是不是?而现象一定是境界。也就是说,是由你的心灵认知对于所认知的具体名相的经验,结合你的意识分别的概念。经验与概念的相续,他会形成内心确定的经验与概念结合起来的那个认知,而形成认知延续的那种细腻的记忆,那个记忆称为“境界”。
我这个话绕得很远,但是我又不得不告诉你们。什么叫“境界”啊?看到了吗?巧克力,这是巧克力,你为什么知道它叫“巧克力”,为什么?你如果从来没有见过它,从来没有吃过它,我拿着它,你也不知道那个是什么东西。你只能以你已知的概念、已知的经验,去衡定我手里面拿的这个物件。这个物件,它是一种现象,它不能成为“境界”,明白吗?
你小的时候,可能就是在农村长大的嘛,可能说是吃过那个锅巴。你看这个东西有点像锅巴。让你猜猜是什么东西。这个会不会是锅巴呀?你看那个方方正正的,是吧?还套了个塑料皮。因为有的时候我上学啊,赶急的时候,就说是要带饭嘛,我也会拿个塑料袋把那个锅巴装起来。你手里面拿的可能是锅巴。
那个锅巴是什么呢?那个锅巴是你吃过的心灵体验,对于物品的记忆,聚合了你的意识分别的概念,形成的一个境界。那个锅巴是境界。你在用你心识的境界,在衡定我手里面的这个境界,知道吗?所以说,在境界没有衍生成为确定感之前,这个巧克力对于你来说,就是一个新生的锅巴,是这个道理吧?
当我给了你一块,你尝了之后,哇,这个味道好好啊,又香又甜又糯又软的,是吧?然后我告诉你,它的名字叫“chocolate——巧克力”,它是源自于可可树的一种粉,加上糖,然后重塑而成的。
然后从此之后呢,你的心灵的这种认知,摄取了你的嘴巴吃到巧克力的这种感受、这种滋味,摄取了你的肉体细胞对于巧克力香味的储存。然后你的大脑记忆,才会将“巧克力”这个名词概念,记忆在你的心灵认知当中。以后,这个巧克力没有了,但是别人问起你来的时候,你见到谁谁谁,一问什么新奇的事情发生,你就会说:那个人,让我吃了一块特别好吃的东西,叫“巧克力”。
那个时候,“巧克力”就不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种境界。为什么呢?它是由你的心灵的感知、感受、习气的经验记忆,以及你的心灵认知,聚合成的一个境界。那个境界,就会和你的大脑当中的概念聚合起来,形成一个“巧克力”的具体的名相来,明白吧?
我们所说的“世界”,它实际上是由我们心灵的境界,投射出来的名相。我跟你们讲这么多的意思,就说是你们看到的这个“世界”呀,人类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呀,它不是世界,它是你内心的认知、感受经验,聚合意识,形成的境界。
而在佛那个境界,在灵性光明折射出来的大智慧那个,就是由两个光圈构成的,一个佛的境界当中,祂实际上是没有境界,祂甚至连灵性的光明都不存在。但是因为有灵性的光明,才折射出来了,祂的由两个光圈构成的,中间的这一个纯光的身体。
但是在这两个光圈之内,一个针尖大小的十亿万分之一那么大的空间之内,却蕴含着整体宇宙过去未来,无限无限无限微观、无量无量无量宏观的,所有生命宇宙未来的全部的实相。就是一个针尖大小的十万亿分之一的,那一个刹那间的分别细念当中,就蕴含着十法界过去未来、十方三世当下全部的实相。这个就叫“芥子纳须弥,须弥藏芥子”,这个就叫“过去即未来,未来即过去”。因为过去和未来在觉性当中,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或者说,一切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已经发生完的,在觉性当中,都是一览无余的当下的寂静。
今天我给你们讲的这个法,是灵性天堂的法,是纯生命折射了觉性,而浮现出来了智慧。今天我还接触不到觉性呢,今天我讲的是觉性在灵性当中的倒影。但是我为什么要跟你们讲呢?因为从今天开始,这个觉性,就是由倒映在灵性当中,那两个光圈构成的,那种纯智慧的身体,就开始在我的身心当中,恒定地浮现出来了。
恒定地浮现出来了,为什么呢?人格不再是我了,灵性纯光变成了我。而随着灵性纯光的浮现,纯光灵性当中,解脱人性自我的残存的记忆越多,灵性对于大智慧的法界的那种纯度、那种智慧,就越接近。越接近……因为灵性对于觉性来说,是属于变易生死,是属于刹那间的,这种刹那相续的习气的聚合。就是在觉性那个大智慧当中,在大智慧的神佛来看,灵性是属于不干净的。就像是你身上有气息、有气味一样,他不干净。
——摘录爱的温暖《神启》2025-01-28
老师:我在讲法的过程中,因为是神佛的状态,对说出来的话没有什么感受,只要求绝对的真实,如实表述就好了;回头看看曾经神佛状态下讲法的内容,看得我心惊肉跳,就如此时此刻的感受,我就感觉胆战心惊,心惊肉跳的,因为这些内涵内容,绝不应该被人类所知道,人类的灵魂等级,真的不配,也不应该知道神佛宇宙的实相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