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给你们讲法讲得最重要的,讲这个神佛临在的最重要的,就是这一点:灵性天堂祂是光,祂不是人,祂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祂没有人类的形象,祂也没有人类的意识。而佛呢,也不是光。佛既不是灵性天堂的光明永恒,也不是三界轮回众生的生生死死。祂和这两者,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
但是在这个大智慧、大庄严、普照临在的圆满之内、之中,又超出了圆满、庄严的之外,‘祂’超出了,‘祂’反倒在智慧之内,那个叫‘悲能’。那个是我时隔,大概一两年了吧,今天是我再一次见到‘祂’。
我可以形容大智慧为普照的庄严,是临在的圆满,是随顺的清净,是周遍了过去未来,当下不动的巍峨。但是我实在是没有办法,去形容悲能。因为‘祂’就在这一切之中,但是一切都没有办法触及到‘祂’。
‘祂’没有形态,你知道吧?‘祂’没有形态,你就没有办法去描述‘祂’的。‘祂’没有性质,所以说你没有办法用智慧的清净、周遍、随顺、广袤,去像展现智慧一样,去展现‘祂’的庄严与巍峨。‘祂’没有性质,‘祂’也没有形态,‘祂’甚至于没有内涵。
你看,佛的内涵是什么呢?佛的内涵就是大智慧普照的庄严,与大慈悲救赎的方便。祂是大慈大悲,大智慧呈现出来圆满如意的一个整体的宇宙世界——那个是佛。一尊佛就是一个宇宙世界。但是超出于佛之上还有,我把‘祂’叫‘悲能’,释迦牟尼佛把‘祂’叫‘寂灭’。
如果非要用一句人类可以理解的话去讲,就是穿上哪一件衣服,能让人类能够认知到,最接近于‘祂’的词汇,就是两个:第一个,平等,悲能是究竟的平等;第二个,温柔。
你看那个佛呀,祂是慈悲的。慈悲跟温柔没有任何关系的,慈悲是庄严的体现,你知道吗?就说真正的那种究竟的,离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熄灭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又渗透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之中的,又不被四相所沾染,却以清净智慧普照四相、圆满四相、究竟四相、解脱四相的,那个叫无生无灭、究竟普照的庄严——这个叫‘佛’。
但是在离开了四相之外的,这个大庄严、大慈悲的佛之内、佛之外,还有一个终极的不可说的‘祂’存在。但是‘祂’呢,没有性质,‘祂’甚至于连‘无生’这种性质都不是。就是‘无生无灭’,祂是一种性质,你知道,祂不是一种现象,祂不是一种感受,祂不是一种境界,祂也不是一种状态。无生无灭是种性质。而悲能,连这种性质都不是。
这种性质在悲能当中,属于错觉的分别,属于第二月,就是属于那种叫‘觉明为咎’‘妄生空华’。就是无生无灭、无来无去,这种觉性的普照,在悲能之中属于第二月,属于觉明为咎、妄生空华、头上加头。
严格意义上说,悲能是不可以被指称的,不可以被叙说,不可以被描述的,不可以被触及的。但是因为今天我刚刚到这个地方,所以‘祂’那种经验啊,那种感受,就特别特别地强烈。我又想把这个东西,很珍贵的这一瞬间,把‘祂’留下来。
我只能勉强地去说,悲能是一种极尽的温柔。你们很难理解啊,一个佛,‘祂’应该是庄严圆满,‘祂’为什么会温柔呢?我也不知道。我现在还不是完整的‘祂’,我今天只是时隔了多少年之后,又再一次见到。今天大概这个是我人生当中,第五次见到悲能。
当我见到‘祂’的时候,不是我见到‘祂’,而是‘祂’就是我。但是,‘祂’就是我的那一瞬间呢,一切非我之外的,诸佛普照的庄严、宇宙苍穹的体系、灵性光明的永恒与完整、三界六道的轮回不息,这一切从来没有发生过。我看到的一切都是,我在看自己的心。
认认真真听这句话,这是我今天讲法的,全部的这一句话,我今天讲法所有的内容,就是这一句话:修行过程当中,我所经历的一切境界,只是我见到了我自己的心。就是心识的觉知,见到了觉知的演化,这个就是整个的修行过程。而我,甚至于不是见到演化的这个觉知,也不是觉知演化牵动觉知,呈现出来的十法界。我不在‘见’与‘所见’之中,我也不被‘觉’与‘所觉’所局限。
换句话说,一切‘见’与‘所见’,所有的‘觉’与‘所觉’,呈现出来的十法界浩瀚无尽的宇宙天体和众神的华藏世界,在我之内,仅仅是我心意的偏差而已。是因为偏移了我,而有了世界。而在我之内,世界从来没有发生过。所以说,一切所发生的,一切正在发生的,过去与未来,‘觉’与‘所觉’,‘见’与‘所见’,在悲能之内,是绝对的平等。
因为‘祂’绝对的平等,所以说没有任何‘见’与‘所见’、‘觉’与‘所觉’,可以触及到悲能随顺众生的圆满清澈,这个叫‘般涅槃’。不是释迦牟尼佛留了一个《大般涅槃经》吗?这个就叫‘般涅槃’。”(爱的温暖《祂(上)》2025-02-13)
老师:很震撼,很经典,这确实只可能是如来所说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