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2016年2月4日 03:43
问:为何要虔诚?
答:修行核心极其简单,就是选择!依据真理的标准,才谈得上选择,何为真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如来言,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忍为何义?出离自我!唯有决绝坚固的出离心,才能于维护自我的贪欲中,升起宽恕大爱的放舍,彻底虔诚才有能力,在无始劫生死妄想中,斩断无明轮回的魔罗。
这段开示,正是老师一贯直指人心、引人入觉的锋利之语。
一、缘起而非实体
“依据真理的标准,才谈得上选择。”(微博2016-02-04)
“选择”不是建立在独立、恒常的“我”上,而是觉知“万法缘起”后的一种自由回应。不是我执之选择,而是觉性之抉择;不是欲望推动的条件反射,而是见道后的如实应缘。
二、转识而非固执
“得成于忍!忍为何义?出离自我!”(微博2016-02-04)
这里“忍”,不是压抑情绪,而是看破“自我”之虚妄。在第七识的执我处升起慧见,于烦恼中生智慧,不再被“维护自我”的贪欲绑架,正是转第七识成平等性智的入门。
三、性空而非虚无
“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在无始劫生死妄想中,斩断无明轮回的魔罗。”(微博2016-02-04)
能“斩断魔罗”,不是因为有什么“实我”获得了什么,而是看见“魔罗”的根本就是妄执、“我见”的投影。从性空本性处明见,才能不再被轮回操控。
四、圆融而非对立
“升起宽恕大爱的放舍。”(微博2016-02-04)
真正的虔诚,最终化成的是无边的爱与放舍,不是抗争,不是自我对抗,而是一种圆融穿透、慈悲平等。这不是压抑个性,而是释放全体,放下“我”的狭隘,拥抱本觉的广大。
虔诚不是信仰姿态,而是一种放下“我执”后,自性自然流露的向真之心。
所以:当你发现“我想修行”里还有维护自我的意图时,停下来。当你感到修行“做不到”“升不起”时,去观察“谁在挣扎”,去体会“贪欲中有没有维护”。 这就是转第七识、入觉之门。
如恩师所言:
“彻底虔诚才有能力,在无始劫生死妄想中,斩断无明轮回的魔罗。”(微博2016-02-04)
老师: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