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们简单说一下这个佛的事啊,简单说一下。现在如果说,咱们这个世界呀,咱们这个生活的世界,没有镜面,没有玻璃,没有水,没有水面的倒影,没有任何反射物,你看不到自己的形象。你们现在好好想一想,你从出生到现在,你不知道自己长什么模样,你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那么,什么东西才能够称之为“你”?你不知道自己长什么模样,你只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身体,但是你不知道长什么模样。这个时候,你的内在的感受和心灵认知是你,而你的头脑意识呢,只是你用来表达心灵认知和感受的一个工具。因为你解脱了自己的形象的束缚嘛,对吧?你的身体会有感受,那个感受的本身才是你,而身体的感受只是你的延续而已,对吧?

 

当你解脱了自我形象,解脱了身体感受的束缚了之后,你就可以找到自己内心里面的心灵认知。我知道“我是这具身体”,我知道“我是依据这具身体而存在的”,心灵认知是你活着的依据。因为你认知了这具身体,所以你在活着,知道吧?

 

你们好好想一想。你不知道自己长什么模样,你也没有名字,但是你对这具身体有感受。你的内心的认知,认知了你对身体的感受,那个认知和感受的结合就是你自己。就是你的心灵的体验和你的心灵的主观意图,那个主观意图和感受,就是你自己,是这样子的吧?也就是说,这个主观意图,他一定是建立在认知这具身体的基础之上。那么反过来讲,如果你现在住在你内心的认知里面,忘却了你所认知的这个身体之后,你在什么地方?

 

当你内心的认知,因为认知了身体而存在的这个“你”,忘却了这具身体,仅仅留下来认知的话,你只是一念确定感,认知就是你所谓的活着。你的活着就是心灵那一念确定感——我确定我是存在的。我确定我有一个存在的基础,就是这具身体。我确定对于这具身体的感受,那个就是我的自我感受。这个就是你真正的自己,因为你没有形象,你也没有名字。

 

在你“确定了”这个背后,是你心灵认知最原始的分别,这个时候就开始触及到灵魂领域了。灵魂领域他是一种,在你心灵认知背后的一种灵魂的感受。那种感受,他是一种叠加状态,就是“薛定谔的猫”——他是一种生和死的叠加状态。我用人类的语言,很难去精准描述这种叠加状态,这个得需要你们自己去体验。

 

现在想一想啊,我先把这个过程给你们捋一遍啊:这个世界没有镜子,没有反射物,你不知道自己长什么模样。先从你的心灵的体验和认知当中,把你的自我形象去掉——没有人称呼过你,没有人描述过你,你没有名字。把你的身份和自我人格的这个形象和代表去掉。去掉你的脸的这种形象,去掉你的名字代表的这种身份和人格的这种认定,你留下来的是什么呢?是你的心灵感受和你的心灵认知,就自我感和自我认知。

 

这种自我感和自我认知,一旦没有了自我形象和自我名字的束缚,他就是一种认知本能的原始状态,就跟那个原始人一样。他也是活着的,但是他不知道所谓的自己是谁。他没有形象,他也没有名字。他也还会有感受,他会有感受背后的心灵认知存在。

 

这个感受一定是你的……就心灵认知了身体的感受,而体现出来的你的情感的感受。就是我这个身体喜欢热,不喜欢冷;我身体喜欢酸,不喜欢甜。这种对于身体感受的摄取,来确定了你认知的凝固,那个就是你自己,那个就是你的自我人格的核心。

 

而这个自我人格的核心背后呢,是你心灵认知的最原始的分别。那个分别,因为你所认知的感受,而确定了分别的状态。那种状态,就成为了自我。也就是说,认知啊,是你活着的最核心、最本质的,那一瞬间的开始。你所谓的“活着”就是认知的确定感。当你确定了这具身体存在的时候,你的自我感,就开始凝聚了。如果你的自我感在凝聚之前呢,他只是你的心灵认知的那一念的分别而已,那一念分别背后就是你的灵魂感受。

 

而灵魂感受,他是属于一种叠加状态。这个叠加状态有点类似于那种光线啊,照到水里面,跟水波结合的那种波动感。光线照到水里面的时候,在水面上面跳跃,渗透到水里面的光线,他形成了一……就这面是光,这面是水里面的光线,他是一种叠加的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生死叠加的状态,这个就叫“薛定谔的猫”。这个就触及到了量子力学的领域里面了。他就是从物质世界,从现象的这种物质世界,进入到了能量世界,从能量世界开始进入到了暗宇宙的范围。

 

暗宇宙就是所谓的量子叠加状态。这种灵魂感受,他所投射出来的,就是一种生死叠加的状态,他是明和暗同时存在的。他是光线射到水里面,水里面的光线和光相互运动,而形成的一种不确定的能量态,这种能量态就称为“暗宇宙”。当能量态变成了心灵认知最初的分别的时候,暗宇宙就变成了能量宇宙。

 

能量宇宙一旦被……就是人的心识的确定感,一旦确定了这具身体的感受,这具身体反过来对于自我感受,形成确定的这种概念和体验了之后,推动人的意识形成了名相的时候,能量宇宙就变成了物质,就变成了物质现象。

 

现在我再跟你们讲那个能量叠加的状态。这个能量叠加呀,他就是在灵魂感受里面,在灵魂感受那个地方,他是没有心灵认知的,他是没有……没有形成心灵认知最初分别那一瞬之前,他是一种灵魂感受的能量叠加的状态。

 

他里面有灵魂感知浮现出来的,那种见精的清澈,那就是光;还有灵魂感受那个习气业力,对于光的体验,而形成的水。那种灵魂感受的细念和体验,聚合成水波,折射了灵魂感应当中透出来见精的光,他形成了暗宇宙的那种能量叠加的状态的时候,他实际上就已经脱离了能量宇宙的范围,进入到了暗宇宙的范围。

 

而暗宇宙并不是人们说的,没有光芒的宇宙。而是一种意识形态,而是一种纯意识的……就是他那种意识没有变成形态,你知道吗?他那种意识是见精的光,受制于习气和习气经验呈现出了业海的波澜,而形成的一种能量叠加的状态的时候,那个是从我们生命的境界来说,他进入到了灵魂宇宙的范围了。

 

灵魂宇宙的范围,他一切全部都是有意识的,而那种意识并不是人格、大脑所说的这种分别意识,而是一种类似于智慧。他是具有智慧的一种生命体,而那种生命体,他是无相的,他是无形的,他是一种业海。什么叫“业海”?习气的记忆,沉淀了细念的回忆,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这个就是生和死的缘起,生和死的基础。

 

在生和死的缘起和生和死的基础之上、之内,人类的轮回啊,他就像是海面上那个起伏的波浪一样。你一会儿生了,这个浪起来了;一会儿又那个浪灭了,你就死掉了,他是一种生死叠加的状态。甚至于在你这个浪生起来的过程当中,你里面就蕴含着不确定的因素,这个就是生死叠加的状态。

 

就是你的念力、你的心愿、你的心底里面的细念的记忆和习气体验的内涵,就决定了你在活着的时候,你就属于哪一道的因素,你就属于哪一道的境界。在这个浪花的形态熄灭之后,里面的因素不会消失,他还会生起下一个浪花,就是延续着你现在这个浪花里面,蕴含的生命因素的境界,而投生在那个境界当中,成为那一朵浪花,这个叫“生死叠加”。所谓的“活着”,他是死亡过程当中的一个推进而已;所谓的“死亡”,是你活着的时候,细念与习气的延续,这个叫“三世因果”。

 

而在这个生死叠加的沧海当中啊,蕴含着见精。见精的清澈透过生死大海,浮现出来水面上的这种光明和射在水里面的这种光线,这个就应该是无色界以上的生命了。到了那个见精本体,那个律法神,见精的本体,那个清澈的见精的那种,浑然一体,岿然不动,渗透在整个三界六道的那个光明,他以光的形式,渗透在细念与习气的海洋当中,那个是色界。而超越色界,就是无色界,他就是见精本体的那种,纯光的那种形态。这个东西是三界众生所不知道的事,因为众生一定是带有形体和分别,才能称为“众生”嘛。但是无色界的顶端,就是见精的清澈。

 

就是“能见”的性质,刚刚被“所见”内涵所制约,而浮现出来纯光,那个叫“律法神”。而纯光又带动了“能见”的性质,变成了“能见”性质对“所见”内涵的细腻分别,就产生出来了色界当中,那个纯光照射在水波之上的跳跃,包括渗透在水波当中的光线,这个就是色界的众生。色界众生,他只有上半身,他只有那个肚脐以上的上半身,他下半身全部是光。所以色界众生是没有性欲的,没有性欲,他是无限的功德,他由功德力构成的生命。

 

所以前两天我进入到色界里面来,有了色界第一层身体的时候,我的感觉自己就——一下子变成了一个色界里面的帝王了。那个色界里面帝王,是无限无限的富贵,因为整个宇宙就是功德。就他的功德力,形成了他整个的宇宙。而他是在整个宇宙的中心,在管理着一切,在拥有着一切,在挥霍着一切,在消费着一切。而他消费的一切,因为他都是以功德作为基础和表现的,所以他是无限的富贵、无限的美好、无限的永恒。

 

色界里面的皇帝管理他的整个宇宙体系,就是两个字——恩典,恩典。就是任何生命在他跟前,他只有赋予,只有赐予,只有恩典,只有救赎,只有对你无限的好。他是这种无限的功德,和他这种无限的对于你的恩典,可以消融一切仇怨。所以色界里面的皇帝,他是真正的以德服人,他永远不会报复你,永远不会制约你,永远不会惩罚你,永远不会对你有任何要求。你有任何要求,他都会满足你。

 

你可能只想要1000块钱,他给你10个亿。你可能仅仅是想获得一个居所,一个两室一厅,他给你整个一个王国。你怎么可能不爱戴他呢?这个就是色界里面皇帝做的事情。他拥有的权力,是以他的无限的功德和恩典,来呈现他的无尽的富贵和功德力的。

 

以后有机会,我再跟你们讲这个欲界天的事情。因为我现在还没有到欲界来,我现在还是在色界里面。到了欲界里面来了之后,给你们讲一点欲界天的帝王,跟人世间的帝王,他的区别在什么地方。但是现在我没有进来,我没有进来,我就不能给你们感同身受地讲,天上的这个,就欲界天的这个魔王啊,欲界天的这个皇帝呀,跟人世间的这种帝王的区别在哪里。我是从上往下,我可以看到他们,但是看到他们的描述,和你切身是他们的这种描述,是有本质性的差异的。

 

就说是当你脱离了内在这个心灵认知,进入到灵魂感知当中去的时候,你会体验到生死叠加的状态。你既是活着的,你的这种活着,他是一种清澈的感受,但是你又是死亡的,为什么呢?因为你的身心当中,没有一个所谓活着的“你”,你是一种感受存在。感受不能成为人格,所以说是,这个时候人格是死亡的。但是感受,你又不能称之为“死亡”,因为感受当中有蕴含着,塑造出来你活着的那个元素。这个叫“生死叠加的状态”,就是“薛定谔的猫”,这个就是接触到了量子力学的领域,这个就是灵魂感受。

 

灵魂感受,灵魂感受本身,他是一种非生非死的状态。当一念确定,灵魂感受就是,要么就是活着的,要么就是死的、死掉了。或者说,在你确定这具身体是你之前的那种灵魂感受,他既是生的,因为他蕴含着生的因素;他也是死的,因为一旦确定了这个生的因素的时候,这个生的因素派生出来了,他的具体形象和具体感受,他就会变成了业身,你就有了胚胎,你就有了诞生,出生、成长,长大、衰老、死亡。

 

你所谓的“生”,只不过他也是一种,因“确定”浮现出来业力的形态。你所谓的“生”,他的本质也是“死”,但是在死亡的过程当中,他又蕴含着生的因素,这个叫“生死叠加”。这个就是量子力学,就是量子领域,因为你的一念确定,而变成了能量领域;而能量领域,因为你的确定和具体分别,他变成了物质现象,这个就是人世间跟灵魂界的关系。

 

一念决定了,你从不生不死的那种生死叠加的状态,变成了一个“生”的过程,而那个“生”的过程,恰恰是死亡兑现的一个过程,有生才有死嘛,对吧?你的生实际上是兑现着死亡,同样你的死亡的过程当中却蕴含着生,这个叫“生死叠加”。

 

他源于你灵魂感知,变成了心灵分别的那一瞬间。这个就是量子领域里面的生死叠加状态,量子领域里面的不可测的原理,变成了能量宇宙可测的规律。由认知攀缘了意识,投射出来了你所看到的这个世界——物质世界,就是能量领域的能量涌动,变成了物质现象,和物质现象固化了能量波动,形成了现实世界的整个过程。所以说,为什么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外无物,是为佛教”,这个就是佛法的最核心的东西。

 

因为我现在跟你们讲的,现在已经很接近人类了,而且目前现在科学,已经开始探测到这个“测不准原理”了,就是灵魂感受这个境界了。因为我是从上往下走的嘛。我现在从上往下走,我是从那个“祂”,讲到了法界。从那个“祂”的平等、周遍、圆满,变成了圆觉普照十方的庄严。从圆觉普照十方的庄严变成了……叫什么?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那个“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这个“想澄成国土”就是人的觉性变成了觉知。“所立照性亡”,就是当有虚空的那一瞬间,存在而立了;有了存在感,那个普照十方的空性智慧就没有了。那个存在感就是宇宙终极意识,祂折射了觉性的纯智慧,变成了灵性的光明,叫“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迷妄”,什么叫“迷妄”?迷妄的前身是什么?是普照。普照被所照的境界,留在了照的内涵当中,在那一瞬间,内涵变成了实体,照性就亡了,那个空性就亡了,就被遮挡了。“迷妄有虚空”,虚空浮现了。“依空立世界”,依据空间而呈现出来了生命的本体,那就是灵性天堂,浮现出来终极意识的无所不在。

 

“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想澄”——对于虚空的理解,呈现出来了灵性宇宙十层的生命。对于纯生命的理解,折射为那个终极意识,浮现出来了灵性宇宙——天堂内十层灵性众生的宇宙范围。“想澄成国土”,这个国土就是灵性的沉淀,灵性对于生命的沉淀,对于永恒的沉淀,变成了时间。灵性对于永恒的折射,变成了对于永恒的理解,那个理解呈现出来灵性光明的波动感,那就是时间。

 

对于生命沉淀记忆的接受、理解和储存,这个储存的灵性的记忆,将终极意识的永恒的宇宙意识,埋葬在了灵性的沉淀的记忆当中,这个叫“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在被埋葬的灵性的梦境当中,灵性对于终极意识的回忆,对于灵性清澈的回忆,在灵性的梦境当中,投射出来了“能见”的性质。“能见”的性质就是“知觉乃众生”。

 

然后“能见”的性质,他一旦投射出来他清澈的见精,就一定有一个见精“所见”的世界,那个就叫“所见”的内涵。“所见”的内涵,因为“能见”的性质,而立出来了“所见”的内涵,这两者就是变成了二元对论。

 

就是“能见”与“所见”,实际上就是梦境当中,那一丝……就好像是人意淫一样,就是我脑子里面在回忆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在我面前浮现了,那个就是灵性的梦境,投射出来见精的清澈。见精的清澈一旦投射出来了,他的“能见”的性质,就一定有一个“所见”的内涵,跟他对立形成了。这个就叫三界内,能量宇宙最微观元素的派生。最微观、最原始的,根本的能量微粒,就是“能见”的性质投射出来了“所见”的内涵。“所见”内涵牵动“能见”的性质,浮现出来了三界最缘起的空间与时间。

 

“能见”的性质,投射出来“所见”的内涵,第一层是空间。空间是“所见”内涵又牵动了“能见”的性质,变成了对“所见”空间的当下的确立。有了当下空间的确立,就有了空间的现在、过去和未来的差异,这个差异浮现出来了时间。

 

这个时间牵动空间,形成了、投射出来了见精“能见”性质当中,最原始的细念的分别。那个细念的分别,在“所见”内涵的境界当中,投射出来了物质化的最原始的能量的微粒,那个就是“地水火风见识空”七大元素,最根本的能量的微粒,这个就是三界六道的缘起。

 

这个时候,还没有能量态啊,这个时候完全是那种纯光明的见精的性质,浮现出来的三界六道的高层,就说无色界的生命。他是一种非想非非想的状态。什么叫“非想”?他既非意识,也非主观动机。他非想,但是他也不是……非非想——他也不说是没有思想、没有心愿的那种空想。他是非想——非主观意识,也是非非想——也非空想,而是一种智慧的具有生命力的一种凝固态。这种凝固态,他是承载着整个三界六道一切空间、宇宙世界众生的最根本的规律性——制约生命、派生生命、维护生命和均衡生命的一种规则,这种规则称为“律法神”。

 

这种规则往下,在不断地生灭相续,“所见”内涵对于“能见”性质的制约、牵引、沉淀、成形之后,“所见”内涵将“能见”的性质塑造为,“所见”内涵折射“能见”的性质,投射出来“能见”性质细腻的境界沉淀的,这种能量境界的时候,那个能量境界,折射了“能见”的性质,变成了具体的“能见”三界六道境界的,三界六道境界当中的,具体的能量的身体的时候,这进入了色界。就“所见”内涵沉淀了“能见”的性质,“能见”的性质被“所见”内涵的沉淀,塑造为了有见闻觉知的众生,这个称为“色界”。

——摘录爱的温暖《皇帝(下)》2025-06-03

 

老师:祝福你。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