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是文字,法是文字所指的方向。通过这个方向,就像路标一样,你可以达到那个目的。那么法呢,不是文字,法是文字携带的,那种神佛安宁和祥和的气息。不断地学法,祂可以净化你灵魂的感知,让你灵魂感知当中蕴含的诸佛的本来的面目,能够苏醒。
我们每一个人啊,我们能够看到光啊,看到世界呀,他不仅仅是你有眼睛,你知道吗?如果说是你的视神经损坏了,你眼睛睁着,你什么都看不到的,对吧?咱们每一个人都是有视神经的,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光,你的视神经虽然说是能具备看到的这种能力和性质,但是如果没有光的话,你长达几十年、上百年、上千年、上万年,都是在黑暗当中,你会认为黑暗就是你的眼睛。一定是这样子的,你一定认为黑暗就是你的眼睛。
当这个世界当中出现光的时候,它刺激到了你的视神经,你的视神经捕捉到这种光线,你才能知道:哦,原来我有一个能够看到光的眼睛。修行就类似于这样,就说与神佛同在,才谈得上有觉悟的可能性,这个觉悟,就是你内在的视神经苏醒了。
就说是你从‘所见’和‘能见’形成的境界——永恒的黑暗当中,因为有光的降临,而激活了你在黑暗当中那个视神经。你就知道:哦,原来黑暗并不是我的眼睛,而我是在黑暗当中,能见到黑暗,也能见到光明的这个见性。这个就是人的视神经,就是释迦牟尼佛讲的人的内在的这种见性、见精。也就是观自在菩萨讲的‘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的那个‘初于闻中’那个‘闻性’。‘见性’跟‘闻性’是同一个东西,名字不同而已。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这是文殊菩萨的,就是在《楞严经》上所作的一个偈子。祂讲的这个‘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这个就是法界。‘元明照生所’,这个就是觉性变成了觉知。‘所立照性亡’,觉知稳固,呈现出来了终极意识。终极意识,祂就浮现出来了虚空,就是三界六道的这个缘起。‘所立照性亡’,虚空一旦成立了,那么普照性质的那种大解脱的普照智慧,就消失掉了。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这个‘想澄成国土’啊,这个就是终极意识对于……终极意识浮现出来了虚空,虚空呈现出来终极意识的身体,终极意识在虚空当中呈现出来对虚空的理解,浮现出来了灵性天堂,这个过程是这样的。
但是在整个过程当中呢,他就是那个‘知觉乃众生’,到了这一步的时候,他就跟观自在菩萨所讲的那种‘初于闻中,入流亡所’那个闻性,就结合起来了。他们就同归到一条路上来了。观自在菩萨,祂是从下往上讲的,‘初于闻中,入流亡所’。
‘初于闻中’啊,就说是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还有一个‘看到、听到、想到、触到、嗅到、尝到’的这六识。六根六尘六识,他最终呢,他都会汇入到你内在心灵认知的,这个本体当中去。
那个认知背后,是什么东西呢?认知背后,就是人的灵魂感知。而灵魂感知当中蕴含着见精‘能见’的性质。见精‘能见’的性质,就是‘初于闻中’那个‘闻性’,就是‘知觉乃众生’的那个‘知觉’——这两者挨得很近。观自在菩萨祂是从下往上讲的,而那个文殊菩萨,祂是从上往下讲的,讲到了这个汇集点上,讲到了‘知觉乃众生’,讲到了‘初于闻中,入流亡所’。‘知觉乃众生’,众生折射知觉,就是见精。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就是‘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就是文殊菩萨讲的那个地方。然后是‘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忽然超越,世出世间’,这个就是‘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这个地方。这两者又……祂一个从上往下讲,一个从下往上讲,但是祂们讲的都是同一个东西,都讲的是人的五蕴六识所蕴含的佛性的体系。
整个《楞严经》啊,特别特别了不起,但是后来我那个……今天咱们就随便想到哪,讲到哪了,咱们聊一聊啊。后来我就不怎么看《楞严经》。过去《楞严经》我是专修的,里面有25种这个修行法门嘛,有那个观水的,还有观自在的闻性法门,还有文殊菩萨的法门,还有各个不同的法门。”——爱的温暖《使命(下)》2025-07-28
“一个佛在人世间,是怎么样子?一个佛在人世间,祂是维护法律的,祂是维护正义的,维护正直的,维护众生道德当中公正、正义、无私的这一面——这是一个佛的所作。我终于终于解开了这个结,你知道吗?
如果说是那些在人世间作奸犯科、杀人偿命、贩毒、强奸妇女、买卖儿童的这些坏人、这些恶鬼,不能受到惩罚的话,那宇宙间就没有律法了。因果就是制约、衡定一切众生的所思、所想、所念,从而维护律法正常、平衡的一种表现。
因果是律法的表现,而律法的根本,就是那个‘能见’性质的清澈。因为他极致的清澈,因为他是‘能见’的最原始的清澈性质,所以他在一切现象之内,是不动、不移、不改变的。那就是一个律法的根本——清白。
他是无私,因此纯洁;他是真实,因此清白的。也就是说无私和真实,是修行者在人世间这一层空间当中,维护的律法——无私和清白。公正、正义、无私、清白,这是今天这个修行者,留给人类未来解脱死亡的一条道路。
在人世间,我们要做一个无私的人、清白的人。在人世间,我们碰到了这种因果现象之后,我们要维护公正,我们要维护正直,我们不能够放过邪恶,不能够‘不见世间过’;一定要见世间过,但是我们一定要客观、真实、平等、公正地对待这一切,这就是一个佛在人间的标准。这就是解开那把‘生与死’的钥匙——纯洁与爱。”——爱的温暖《锁(上)》2024-11-25
“而那个光明性呢,那就是对别人的理解、包容、宽恕、慈爱,这些可以让你进入到内在的知觉当中去的时候,和能量宇宙的正神融为一体,正神就可以突破见性的阻碍,恢复到知觉的纯洁。知觉是纯洁,知觉的体验就是温暖和纯洁这两个概念。温暖和纯洁就是知觉的状态,那个纯洁就是灵性的光芒,那个温暖就是灵性永恒的生命的一种沉淀。
黑暗是跟着光明而来的,所以说光明一定是大于黑暗的。所以说,当一个修行人在人世间行使他的正直、无私、清白,能够去为别人考虑,能够去宽恕别人对自己的伤害,能够去制止那些邪恶的魔鬼对于弱小的伤害的时候,他就是代表着整个能量宇宙的诸神。你放心好了,你在维护正义,阻止邪恶的过程当中,你受到的一切伤害都会转化为福报的。
诸神、神灵可不是人类,他没有人类的这种好恶对错的这种观念区别,因为他无私,你知道吗?他没有自己的,当他看到人类当中有符合他生命特点的这种生命的时候,你所遭受的一切痛苦都会消减你累世的无限的罪恶,转化成为无限的福报的,因为你这一念,你这颗心属于神,属于能量宇宙当中的诸神,他们会认为你是他们当中的一份子,他们会倾尽全力去帮助你。或许你真的是因为制止邪恶遭受了痛苦啦,被人伤害啦,甚至于说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你放心好了,哪怕你死掉了,在你死亡的那一瞬间,能量宇宙的诸神,三界内的这些神灵会把你瞬间接走的。你是他们当中的一员,他们会认为,他们会认为你是很了不起的生命,你理所应当跟他们在一起,成为三界内的那种无限庞大的星系构成的那些宇宙的主人。”——爱的温暖《转世(下)》2023-01-03
“心外无物,唯爱是心。”
一切荣耀皆归于圣光如来。
“苦中无我,唯有真理慈悲。”
“信仰一定是跟生命挂在一起的。”(爱的温暖《时间》2024-02-12)
“神是爱,上主是爱,我是爱。”
“我不是这具身体,也不是认知心意的自己。”(爱的温暖《降临(上)》2024-08-15)
带着上主的爱,去接纳恐惧,去宽恕恐惧。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五体投地叩拜圣光如来怜悯救赎!
老师: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