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我在抄法。老公问我:“人为什么要修行?又该怎么修呢?”
我想了想,拿出一张空白的纸,在上面画了一颗发着光的宝石,对他说:“你看,这颗宝石,就是你原本的面目!”
然后,我在宝石外又画了一个圈,说:“这是你的恐惧。”
又画一个圈:“这是你执着挣钱的心。”
再画一个圈:“这是你执着做爷爷的心。”
又画一个圈:“这是你的爱。”
再画一个圈:“这是你的恨。”
我一层又一层地画下去,说:“这是你的各种念头、情绪、执着……"
最后,这颗宝石被一层又一层的圈包裹住,厚厚的。
我告诉他:“当宝石的光透过这些圈圈的包裹时,光被污染、被扭曲,投影到外面,就成了你所看到的‘世界’——那充满喜怒哀乐、生死苦乐的世界。你以为那是真实的世界,其实,那只是你的宝石被包裹后显出的光影。
而你所谓的‘自己’,也只是这些包裹物。”
我停顿了一下,又说:“修行的唯一目的,就是让你这颗宝石恢复最初的光明,这就叫觉醒!
要让宝石重新发出清澈、透亮的光,就要去清洗,去温暖外面这层壳,让它融化,让它透明,直至脱落,以至没有任何阻隔。那时,你的本来面目就显现出来了,这就是修行的过程。”
他显然是被宝石外那厚厚的圈震撼到了,又问:“那要怎么清洗这些壳呢?”
我告诉他:“我们不断地学法、读法、抄法,老师就是真神大菩萨,是圣光如来!老师的讲法和法义文字里就有光,能清洗我们宝石外面一层层的壳。
老师在法文中也教我们——生活中,怎样的选择能让这些壳融化,怎样的选择又会加固这些壳。
老师说,只有做到心中没有‘我’,不去维护‘我’,做到无私无我,这层壳就能彻底脱落!宝石才能真正恢复光明。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时时记得心中有这样一颗宝石,除了宝石是你自己,其余的一切,都是外面的壳!时时想着这颗宝石,这就叫‘观心’。
当我们遇到开心的事、悲伤的事,如果我们的心随着它们跑了,就在加固那层外壳。若我们的心不随喜不随忧,不跟着执着跑,而只是安静地看着,宽恕着,释然着——久而久之,那这些壳就会慢慢融化、变得透明。直到有一天,这颗宝石重新发出澈亮的光,你会发现,你已经和老师融为一体——没有宝石,也没有想要恢复的‘你’。
如果你现在开始修行,你的心壳一定比我融化得更快!因为你的心本来就善良柔软,而我自私,又总自以为是,心壳坚硬冷酷,你肯定会修得更好!还能帮助我!”
从那以后,他开始抄法。
有时抄完一篇法文,他满脸欢喜地说:“老师又帮我清洗了一遍!”
有时从外面忙回来,他开始找笔,说:“今天还没让老师帮我清洗呢!”
有一次,儿子出门时下着雨,我叮嘱他带伞,儿子不肯,我追出去把伞送给他,却仍被拒绝了。
老公看着我笑:“你这么执着,不是又在宝石外画圈圈吗?”我哑然失笑。
还有一次,我们去菜市场,看到两个人在吵架,声音刺耳,就差动手了。他感叹道:“这两个人宝石外的圈圈该有多厚啊!为这么点小事,吵得这样,真可怜!”
现在的生活里,只要我起了执着心,他就会提醒我:“观观你自己的宝石呢!”
而我,也在这提醒与同行中,心渐渐开始清净,柔软。
我们平常说得最多的就是,今天抄了哪一篇法文,老师说了些什么……
我常常心生感恩——在这样的生活里,有这样一个同行的人,真好!
老师: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