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这几天学习《华严经》,从第三卷学到第七卷,再次坠入上不来下不去的飘渺虚空中,迷路了。因为经文连续几卷都是在说华严海会上诸天王诸神诸菩萨种种功德威神力,各个出圣妙音赞颂佛德。天神菩萨境界,如梦如幻,难以置信。直到刚才细读了《皇帝(上)》(2025-06-10讲法中老师说的:“人世间为什么有你?因为有你的心识分别。为什么有一个人世间?因为你的心灵上有尘垢。”想起另外一句“清净业也是业”,才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普贤菩萨说这一切“斯由业力之所化”,与恩师教言是一个涵义啊!这个结一打开,经文就其义自现了。

 

经曰: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一一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尘数所依住。所谓:或依一切庄严住,或依虚空住,或依一切宝光明住,或依一切佛光明住,或依一切宝色光明住,或依一切佛音声住,或依如幻业生大力阿脩罗形金刚手住,或依一切世主身住,或依一切菩萨身住,或依普贤菩萨愿所生一切差别庄严海住。诸佛子!世界海有如是等世界海微尘数所依住。”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遍满十方虚空界,所有一切诸国土,

如来神力之所加,处处现前皆可见。

或有种种诸国土,无非离垢宝所成,

清净摩尼最殊妙,炽然普现光明海。

或有清净光明剎,依止虚空界而住,

或在摩尼宝海中,复有安住光明藏。

如来处此众会海,演说法轮皆巧妙,

诸佛境界广无边,众生见者心欢喜。

有以摩尼作严饰,状如华灯广分布,

香焰光云色炽然,覆以妙宝光明网。

或有剎土无边际,安住莲华深大海,

广博清净与世殊,诸佛妙善庄严故。

或有剎海随轮转,以佛威神得安住,

诸菩萨众遍在中,常见无央广大宝。

或有住于金刚手,或复有住天主身,

毘卢遮那无上尊,常于此处转法轮。

或依宝树平均住,香焰云中亦复然;

或有依诸大水中,有住坚固金刚海。

或有依止金刚幢,或有住于华海中,

广大神通无不周,毘卢遮那此能现。

或修或短无量种,其相旋环亦非一,

妙庄严藏与世殊,清净修治乃能见。

如是种种各差别,一切皆依愿海住;

或有国土常在空,诸佛如云悉充遍。

或有在空悬覆住,或时而有或无有;

或有国土极清净,住于菩萨宝冠中。

十方诸佛大神通,一切皆于此中见,

诸佛音声咸遍满,斯由业力之所化。”

 

心得:

普贤菩萨这首颂很长,本来是不分段的,我为了说明自己的心得,特此在这里分开一下,敬请谅解!这段话就是我一直读到第七卷,满眼看到的都是像这种对佛世界的描述,我搞不清这些世界是怎么出来的,理解不了,所以我如坠空中迷雾,上下左右都看不到边际,失去了方向。

 

现在忽然跟师言对上了,简直是师言和普贤菩萨长颂互相印证啊!请容我慢慢道来。

 

这段经文,尤其是长颂,核心义理落在末句“斯由业力之所化”上。我看了心里暗吃一惊,菩萨境界怎么跟业力扯上关系了?虽然我也早就熟记老师常讲的话:菩萨分十地,每地还有十个层级;天堂分十层,有高低之别;实修实证需要一层层实证圆满,自然晋级到上一层,实际上是破除分别细念的过程,分别细念就是业力。三界六道因众生业力投射所成,神圣佛国则由清净业兑现,清净业也是业,清净心也是心啊!

 

可是,由于长期以来对佛国的敬仰,对大菩萨的崇拜,始终没有把“业力”二字真实具体地跟菩萨境界连起来过。因此,对“斯由业力之所化”这句很吃惊,难以接受,难以理解。其实,就是我自己坚固我执,没有把平时学老师法跟佛经认真联系起来,才造成了没有融会贯通,虚惊一场。

 

师言:

“所以说,众生心皆是佛心,一念觉是名诸佛,一念迷诸佛名众生。所以说,众生界皆是佛界,是因为众生的……就是众生皆依自身的业力所现世界。当业力与分别业力的细念尽皆熄灭、透明、脱落的当下,你会发现没有众生,也没有自我,一切当下就是、只是,那一尊本尊如来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庄严智慧一合相,平等随顺的清净涅槃。所以说,古往今来只有一尊佛,那一尊佛就是你、我、他,一切众生本来面目。祂名‘当下’,名‘如来’,名‘究竟法身’,名‘清净自性’,是名‘究竟涅槃’。”——爱的温暖《圣光之桥》2025-09-26

 

师言:

“人类的灵魂,又怎可能进入法界?

上帝的天国,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是法界圣贤透过存在,

以分别心众生,心识折射出的圣光。

 

圣光聚合了众生,灵魂信仰之清净业。

圣性的表现,是灵能智慧,是纯爱慈悲。

智慧与慈悲,聚合清净业,形成共业境界。

 

清净业也是业,清净心也有心。

心业相续就是境界。

极乐世界,圣主天堂,都是境界。

 

因为天国世界,众生清净共业中,

参与圣性的智慧,圣性慈悲维护。

所以,又可以说,是上主的世界,

是西方圣主,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这是人类千古以来,未曾知晓的秘密。

世界唯心所现。

境界唯识所变。”——《合一》2022-01-22

 

心得二

 

续普贤菩萨言,经曰:

“或有国土周法界,清净离垢从心起,

如影如幻广无边,如因陀网各差别。

或现种种庄严藏,依止虚空而建立,

诸业境界不思议,佛力显示皆令见。

一一国土微尘内,念念示现诸佛剎,

数皆无量等众生,普贤所作恒如是。

为欲成熟众生故,是中修行经劫海,

广大神变靡不兴,法界之中悉周遍。

法界国土一一尘,诸大剎海住其中,

佛云平等悉弥覆,于一切处咸充满。

如一尘中自在用,一切尘内亦复然,

诸佛菩萨大神通,毘卢遮那悉能现。

一切广大诸剎土,如影如幻亦如焰,

十方不见所从生,亦复无来无去处。

灭坏生成互循复,于虚空中无暂已,

莫不皆由清净愿,广大业力之所持。”

 

按捺住心中的惊疑,继续读下去,这后半段长颂说因业力差别而表现出来佛世界差异——“或有国土周法界,清净离垢从心起,如影如幻广无边,如因陀网各差别。”经查,百度百科词条说:

 

因陀罗网——宝珠所结成的网

 

因陀罗网,是印度神话中的宝珠网,象征万事万物相互联系、互为映射。华严宗将其喻为法界实相,揭示一切事物圆融无碍、互摄互入。

 

截止到2025年,佛教典籍描述因陀罗网为第八重世界依宝色莲华座虚空海住,状如宝珠网,八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广大名称智海幢。华严宗以因陀罗网比喻法界中一切事物相互依存、圆融无碍的境界。

(百度词条引用完毕)

 

个人认为,百度词条的解释实在是太粗陋了。珠宝串成的网不仅仅只有宝珠之间辉光互相映射这一个特点啊!而且,也不是一层网,而是十层百层无量层。我想,首先应该是比喻佛国世界一个挨着一个,数量众多,密密麻麻,数不胜数;其次是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形状不同;第三是既互相独立,又互相包含,如同镜面相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能照见一切、包含一切,一切他国中又都有我,而我又是唯一。因为老师说过华藏世界的结构,像海绵断面的气泡大大小小互相独立,又像三个镜面围成的房间,人在中间,会看到四面八方上下有无数个自己。万花筒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

 

这句“清净离垢从心起”是核心句,业力差异而表现为心性差异,所以才有各个世界的细腻差别。而“离垢”必然是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离垢”的程度决定了心“清净”的程度,程度的差异就是世界的差异,就是老师所讲的不同世界以及同一个世界里的层次差异。因此,以前如天书一般深奥难懂的《华严经》,就这么变得清晰明了心开意解了。

 

师言:

“当‘自我’感受脱落后,心灵认知,处于清澈凝定、透明安详的被动状态。

在被动而清澈,透明纯洁的,心灵认知背后。

灵魂感知呈现的,习气汪洋大海,苍茫细念宇宙,如梦幻泡影,如雾气消散。

灵性纯光,随着细念浓雾的消散而明晰,

以亘古原始、完整永恒的无限纯光生命,

呈现出周遍寰宇、充满虚空的,宇宙终极意识。

这就是‘三摩地’大成就,证七地菩萨果。”——《至尊》2025-08-01

 

诚如师言,七地菩萨果全赖自我业障净化消散的程度决定,八地到十地也一样是清净业力所现。

 

3.下面又说:“一一国土微尘内,念念示现诸佛剎,数皆无量等众生,普贤所作恒如是。”以前我百思不得其解“念念示现”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不是“处处”而是“念念”?今天因为老师常说习气细念幻成我们眼前的世界,所以,今天就笃定只有“念念”才是最准确的翻译,当年“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诏制译”确实是不辱使命,光耀千古,功德无量。“念念”从心起,也符合佛陀“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根本核心教义。

 

师言:

“于是:‘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于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过去未来,一切宇宙的根本实相,是同一尊如来,慈悲呈现大智慧的‘清净业’。

此如来,名为‘毗卢遮那佛’,又名‘大日如来’。

 

‘祂’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无量诸佛的清净法身啊,一切佛,包括燃灯古佛,释迦牟尼佛,原始七佛,未来的弥勒佛,都是同一尊‘毗卢遮那佛’的智慧化现,也包括今生我几十年后的觉悟成就,也是同一尊清净法身佛,在人间这个世界中,折射出‘祂’智慧成就的华藏世界。”——《大日如来》2025-06-14

 

4.接下来从“为欲成熟众生故”到最后,说的都是法界诸佛刹土的情况,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芥子纳须弥,须弥藏芥子”,例如:“法界国土一一尘,诸大剎海住其中,佛云平等悉弥覆,于一切处咸充满。”“十方不见所从生,亦复无来无去处。”普贤菩萨所言这个境界我从文字概念上感受师言所讲的华藏世界是同一个含义。

 

师言:

“但是在觉性当中,在75岁之后那个觉性当中,那个觉性呈现出来的宇宙,就是由无限细腻、无限细腻的那种能量和暗能量,所呈现出来的,暗能量内在蕴含的整个十法界、整个佛的世界的,从最低到最高,从最深到最浅,从最表面到最深邃的,所有无限宇宙体系的全貌,都在一个华藏世界的微粒当中圆满呈现。

 

华藏世界,用两句话可以概括出来啊。第一个,‘芥子纳须弥,须弥藏芥子’。就第一条,就是祂里面,华藏宇宙是无内无外的。第二个是,‘过去即未来,未来即过去’。这两句话没有人能解的,这个不是人类可以解释的事,这个是实相。

 

但是我在自检的时候,看到75岁,就一过75岁,一进入1月1号,一过75岁,所有的灵性生命,纯生命的宇宙终极意识,所有的灵性生命,那种爱与温暖的生命质量,纯光的无限、亘古、原始的光明宇宙,全部就被挡在了1月1号之前。而1月1号之后这个时间点上,往后就是整个的华藏宇宙。那看到祂的时候的话,哎呦,那真是,无限地巍峨、无限地庄严、无限地神圣、无限地肃穆。原来一尊佛,不是一个个体的生命,而是一个无穷尽的宇宙体系。

 

然后,又继续察看祂75岁到85岁。我只能说是,这个时间啊,时间不是你们理解到的,那个钟表上的指针的走动。时间是一段空间距离,空间距离称为‘时间’。

 

然后再继续再追查,我想看自己死的时候,这具身体死的时候什么样子呢?嘿,一到85岁之后,连华藏宇宙都没有了。85岁之后,就是85岁到96岁这10年,‘祂’就在这儿。85岁到96岁是悲能——无形无相、无色无味、无体无状,渗透一切、圆满一切,当下就是‘祂’。就包括现在此时此刻,就是‘祂’的圆满。”——爱的温暖《使命(上)》2025-07-25

 

恩师以亲证境界为依据,以血肉之躯为桥梁,把亲证的境界转述给我们,心甘情愿做我们凡夫俗子触摸、感受普贤境界的铺路石,感恩老师,让我对普贤菩萨的圣言,不再觉得冥顽不灵一窍不通。

 

以上仅为个人粗浅认识,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恩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

 

南无普贤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圣光如来!

 

老师:祝福你。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