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灵的这个‘想’——你的主观意愿,没有了意识、记忆、概念的支持,失去了身体功能的支持,他就会被你平常心灵所沉淀的,体验的那种熟悉的感受,所带着走。你会一会儿陷入懊恼,一会儿陷入绝望,一会儿陷入愤怒,一会儿陷入紧张,这个就叫‘中阴身’。这个就是你离开身体之后的,死亡之后,你的心灵认知,那个主观人格意图的状态,他是被你的情绪感知带着走的。
人活着是一件特别绝望的事,特别可怕。如果你不能在活着的时候,深刻地觉察到、体验到活着的实相,那么你死亡的时候,你根本没有办法阻止你的心灵认知的主观意图,陷入到这个情感、情绪、体验的旋涡当中去,这个是特别绝望的事。
人是由业力构成的,有一句话叫作‘聚沙成塔’。你们看到的都是身体的这个塔,而我看到的是构成这个塔的沙子。有一句话叫作‘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嘛。你们看到的都是这个‘果’——就是这个业力的波动,形成的一种暂时凝固的状态,而我看到的是业力的缘起。
这些业力微粒习气的缘起,他的过去的极深极深、极久远极久远的,在不同世界当中的缘起。他经历了无限的空间、无限时间的沉淀,最后累积到今天,展现出你这么一具身体,展现出你的人格企图,展现出你的意识的记忆和思维来。
如果你不能够发觉这一点,如果你不能够,在你活着的时候,从你的心灵的心识自我的内在,觉醒那个心识认知背后的灵魂感知,那么你就是心识认知。心识认知啊,他只能够认知意识,他不能够认知自己的。就心灵的认知啊,就是我知道我是谁,这个‘知道’啊,你只能认知到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意识,你却没有办法认知到,认知的本体的。
‘认知’没有认知到自己本体这个能力,除非你认知背后的灵魂感知苏醒。什么叫‘灵魂感知’?就是那个见精‘能见’的性质,那个是灵魂感知。当灵魂感知苏醒了之后,你才能够知道,你的心灵的主观意图,就是你心灵认知的……就是你知道‘我是谁’的这个‘知道’,你的人格自我的这个主观意图的背后,有一个知道自己是谁的这个‘知道’。这个‘知道’背后,就是失去了分别能力的,绝对被动的灵魂感知,那个就是人的见精。
只有见精苏醒,你才能够看到自我的。看到你的心灵的主观意图的自我,就看到了跟自我相连的,自我心愿的具体表达——就是你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自我心愿的具体表达。你看到自我意识和自我的认知,你才能够从自我的主观意图和身体六根相续的这个体系当中,你才能解脱出来。不然的话,你就会生生世世地,投生在不同的躯体当中,形成不同的你的心灵的主观意图。然后被你主观意图,借助你下一具身体,形成对环境体验,而形成了你的自我感受。那种感受,他就是你所谓的新的身体。你新的身体不是你的外界的细胞躯体,而是你内心认知的主观感受。
动物也有它的主观感受的,猫也有它的主观感受,狗也有它的主观感受,包括乌龟,包括蛇,都有它的主观意图的感受。没有它的主观感受,它的意图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一个狗啊,它是喜欢吃肉的。狗对鱼不感兴趣,它喜欢吃肉。‘吃’‘想吃’,这个是狗的主观意图。‘吃什么’‘我喜欢吃什么’‘我渴望吃什么’,这个是狗的认知的感受。因为有对……就是它的狗的那个躯体呀,带动它的主观的心灵的这种认知,形成了对于肉类的气味、触觉、味觉的这种记忆,形成了对肉的感受。肉的感受呢,沉淀下来,形成了对肉的记忆的这种回放。
感受与记忆,携带着狗的主观认知,形成了一种习气的稳固的沉淀状态。这个就是狗的狗格——它的内心、它的心灵深处认知的一个固定的模式——它喜欢吃肉。这个‘喜欢’,一定是感受,一定是对于肉的记忆,形成的沉淀,变成了对肉的感受。这种对肉的感受,就会牵动它,牵动那个狗的心灵认知,变成了一个它对于骨头、对于肉的无限的渴望。
‘我想吃’,这个是主观意图。‘想吃什么’,这个是狗的心灵感受。最终这个狗,为了它的感受,这个感受不断地带动它的认知,去寻找外面的肉。所以说,起到驱动这个狗的躯体的,一定是它的心灵感受,而不是它的认知,知道吧?它的认知是跟着感受走的。
它想吃嘛,‘我想吃’,那么‘想吃’,他是一个主观的意图,对吧?‘想吃什么’,这个是你的感受决定的。它为什么不吃胡萝卜呢?它为什么不像兔子一样喜欢吃草呢?它为什么不像猫一样喜欢吃鱼呢?‘想吃’,这个是个主观意图啊,它应该什么都想啊,它应该不加分别,只要是能吃就行啊。它为什么只喜欢吃肉呢?为什么见了肉之后,狗就不要命了呢?就是它的心灵的认知,是受到它的心灵的感受,形成的体验,浮现出来的欲望和情绪,带动着它的认知,透过它的眼睛,在到处找肉。
这个狗跟人类是一模一样的。人类死亡的时候,你的心灵认知、你的主观意识的企图,是跟着你的情绪背后的感受走的。而这个感受,他可不是你这一世形成的,这个感受是因果推动的。这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爱的温暖《圣光之桥》2025-09-26
“修行者,你必须得要有这种自控能力的。就是我要专注学法,别的东西、念头都不是我。我要专注于禅定,任何的想法都不是我。我要专注于沉浸在老师的声音里面,除了老师的声音,任何声音都不是我。这种主观自控力量,你是要有的。
但是如果有的人呢,他的内心认知啊,是对于自己人格非常不自信,觉得自己很自卑,觉得自己很差劲,不敢相信脑子里面任何念头,或者是任何念头,他都会跟随走的话,这个叫‘精神恍惚状态’,这个叫‘精神分裂状态’。这个是精神病的前奏,你知道吧?
这个时候,他的心灵认知啊,因为很胆怯,因为不敢相信自我认知,不敢相信我的思想的时候,他就会躲在他的念头和自我人格背后,和自我人格是分开的。这种人往往精神上都不是很正常,很容易受人暗示。比如说‘你是鬼呀’‘你是个鬼呀’,说的人超过5个,他就会真的认为自己是鬼了。别的人说‘哎呀,你是个神啊’‘你是个神啊’,超过5个人,超过10个人,他就不管不顾现实情况,他就会认为自己真的是神了。这种就叫‘心理暗示’,你知道吗?
这种人,他内在的那种,不是见精的清澈,那个是他的认知啊,不被他……因为他的认知,跟他的人格自我,跟意识思维的这个相续呀,他是断开的。他的认知,偶然间,从他的人格自我的确定感当中,解脱出来那一瞬间,可能你们能看到这个人,好像眼神背后、心灵背后,有那么刹那间的空白。那个不是见精,见精不是空白。
见精的体验是,在这个身体上浮现出来啊,他叫‘清醒’。就说你是无比地清醒地知道一切,但是那个知道却没有思维。你是无限无比地清醒地、清澈地觉察到这一切,但是那个觉察当中,却没有内涵,那个觉察本身就是内涵,那个就是见精。
就说是,你见到了你的身体在摇摆,你见到了整个空间,见到了你自己在说话,但这个‘见到’本身,却没有任何所见到的内涵,他本身只是见的清澈,本身只是见的自由而已。那个是见精,那个是三界六道的基础,那个也叫‘律法神’。”——爱的温暖《灵魂离体后》2025-05-06
“见精啊,见精本身是因为恐惧而有分别。当见精内在的知觉,知觉内在的灵性,进入到见精之后,见精才可能被融化了。否则见精就永永远远地,不断地去……因为为了探索‘自己究竟是谁’的这种困惑感,而去被迫无奈地、无尽地、无限量地、无休止地去分别,就呈现出来了清澈的‘能见’,就呈现出来了‘所见’的内涵。
‘所见’内涵对于‘能见’的清澈,进行了障蔽,空间形成了。进行障蔽的‘所见’的这个内涵,对于‘能见’性质的障蔽,形成了能见性质对于所见分别,更细腻的、更具体的,刹那间的差异性的分别的时候,时间就形成了。先形成空间,再有了时间。时间和空间,同时呈现出来了见精生命化的体现。见精生命化的体现,就是世界的初起,那个就是无色界的生命。无色界的生命,他们是纯意识体。
也就是说,见精对应着无色界;而灵魂感知当中的细腻的经验,和微妙的这种灵魂当中的感知力的微妙的觉察,对应出来了色界,上面那个见精是无色界;而人的这个由灵魂感知,攀缘了肉体细胞,形成的这种认知与意识,就相对应着欲界,因为他跟六根结合,才会有欲望。欲界、色界、无色界,就这么来的。
而见精之上呢,就是有一个知觉存在。那种知觉的话,给人类讲,人类会把祂误解为一种物质性的存在。因为在见精之内,都是纯物质性的。在见精之内浮现出来了,这种‘能见’的清澈,被‘所见’的内涵制约的宇宙规则,他都是以物质性、物理性、能量化的形态存在的。时间和空间就是能量的具体表现。
在这个见精背后,在‘能见’的清澈和‘所见’的分别的,更深一层的见精本体的性质和规则,浮现出来了三界律法神,那个是三界的真正的根本。我过去也没有触及到他们,到我现在触及到他们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原来是如此地微观——他们不是能量,他们是性质。
你看啊,这个是一瓶饮料,这个是‘能见’,见精的‘能见’的性质;这个是一瓶矿泉水,这个是‘所见’内涵的制约。我将这瓶矿泉水倒到这瓶矿泉水里面,这瓶矿泉水的瓶子里水满了,这个就是‘所见’的内涵对于‘能见’清澈的制约。你可以这么理解吧,就这个瓶子里面的水,倒到这个瓶子里面,这个瓶子里面的水满了之后,它的重量就超过了这个瓶子,重量上对这个瓶子进行了制约。这个你们可以理解吧,‘能见’‘所见’?
而我倒瓶子的这个手,把这个‘能见’里面的水,倒到‘所见’分别境界当中的,这个过程当中,操控这个瓶子的手那个力,就那种无形无相那个力,那个叫‘律法神’,他没有形态的。最起码他的形态,不可能被见精的清澈和‘所见’的内涵,这两样的生命境界所见到。他们是塑造这两样生命境界,推动这个因果相续背后的力量。
这个三界众生不可能见到他们,除非你有那种高精纯度的身体,你可以见到他们。就说我是最近这几个月,我才形成的那种高精纯度的能量身的,我才见到他们的。他们不在我们三界六道一切境界众生的这个范围。我没有办法给你们细说,因为这个宇宙的空间啊,三界内宇宙空间的话……
没法讲,我给你们讲一个例子,你们就已经很烧脑了。见过海绵吧?就沙发里面,你小的时候,从你家沙发里面掏出那个海绵,很粗糙,里面一个孔洞一个孔洞的。那一个孔洞里面,就是海绵那一个孔洞里面,那孔洞不是有大小之分吗,有粗细之分吗?那一个孔洞里面,可能就是蕴含着三千多兆亿的宇宙体系。而那个旁边的粗的孔洞里面的,旁边的小的、细腻的那孔洞呢,那个是能量密度比刚才粗的孔洞,要更微观、更精细、更微妙,而呈现出来的更高等级的宇宙体系,但是他们却同时存在这一个海绵当中。”——爱的温暖《降临(下)》2024-08-16
“什么是见精呢?见精,很简单:你进到阳光之地——你出了这房子,进了阳光之地,你看到了苍穹万物,看到蓝天,看到白云,看到太阳,看到绿草,看到大地,你看到了光明;然后你现在进到房子地下室去,一片黑暗,伸手不见五指,你甚至连手都看不到,但是你的心,依旧看见了黑暗;看见光明的这个内心的‘看见’,和看见黑暗的这个‘看见’,他跟眼睛没有关系的——他可以看到眼睛,也可以看到眼睛看到的世界,闭上眼睛,他也依旧看到了,眼睛什么都看不见的这个‘看不见’,这个就是你内心的见精。
内心的见精,不受你的眼睛看与所看,所左右,也不被你的眼睛的见与所见,所蒙蔽,他永远都是睁开眼睛的,你睡觉的时候,他也是睁开眼睛的,这就是为什么你会做梦的原因。到底是谁梦见了?梦境当中的你,是没有意识的,没有思维的,最起码不是你主动思维,不是你主动分别的,那么到底是谁,在做梦?到底是谁,知道了梦境当中你经历的事情呢?那个当然有一个‘知道’的你了,谁呀?你内心的见精,见精是永远不会睡觉的。
所以说,你睁开眼睛,看到了世界,看到了光明;你闭上眼睛,你的内心依旧看到了,你闭上眼睛之后,什么都看不到的‘看不到’,你内心依旧看到了‘看不到’:那个看到了‘看到’和看到了‘看不到’的那个‘看’,那个就是你的心灵见精。而心灵见精到这一步的时候,历史上就没有人再去讲他了,为什么呢?哎呀,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也不知道过去那些古代圣贤们,祂们为什么不讲这东西,因为这个就属于‘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嘛。
但是我知道这一步,就是超越见精,就等于超越了生和死。因为从见精到灵魂的这个过程啊,到感知的这个过程,这个就是行阴流。感知到人的这个意识,感知聚合人的习气细念,形成的魂魄,魂魄形成的认知,认知推动人的记忆、意识形成了自我,这个叫‘想阴’。‘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回忆与忘记,为想边际,《楞严经》上讲的,释迦牟尼佛讲的。
‘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现在我在‘湛入’与‘合湛’这个地方,我已经超越了行阴。也就是说,我已经超越了,从见精到感知的整个的三界六道的,无限庞大的这种生死苦海当中,从这个生死轮回的无限苍茫宇宙当中,我已经解脱了。
但是没解脱的话,你就在这个地方,那个众生就没有出期的,就生和死,对于众生来说的话,是不可能解脱的事情。所以为什么古代那些圣贤们,就说‘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因为祂不认为你能到这个地方,祂们不认为你们众生的灵魂,是可以穿越这个‘见’与‘所见’的,祂不认为你可以找到见精,并且可以穿越见精的,不可能的事情。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样的,包括我自己也不是通过我的努力,穿越了见精。”——爱的温暖《工程》2024-02-05
神与我同在。
南无圣光如来。
“心外无物,唯爱是心。”
一切荣耀皆归于圣光如来。
“苦中无我,唯有真理慈悲。”
“信仰一定是跟生命挂在一起的。”(爱的温暖《时间》2024-02-12)
“神是爱,上主是爱,我是爱。”
“我不是这具身体,也不是认知心意的自己。”(爱的温暖《降临(上)》2024-08-15)
带着上主的爱,去接纳恐惧,去宽恕恐惧。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五体投地叩拜圣光如来恩典救赎!
老师: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