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之前的修行,是人格意识的“人类”在修行。

人格核心是“想阴”,想阴就是心灵认知与体验。

 

2015年年初,想阴开始融化,心灵深处的“见精”,于身心内在浮现。

见精,在身心意识,认知体验深处,绽放出清澈凝定,纯净的光明。

 

2022年1月20日,想阴彻底粉碎。

微妙觉受中,生命原始的灵性,在自我人格梦境中苏醒。

心识意识的“我”,在灵性光明中,如一件外套彻底脱落。

 

以人间身体形象作为模版,心灵认知聚合体验。

推动意识形成的人格自我,那个“活了”48年的自我。

在心灵清澈见精中,彻底死去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灵性光明,投射在心灵见精中。

清澈的见精,在灵性的照耀下,浮现出习气细念构成的“思量心”。

从2022年1月20日之后,主导这具身心意识,在人间生活的,

就是灵性,完整永恒的原始生命,投射在“思量心”见精中的“感应力”。

 

两年之后,2023年年底,

蕴含着习气与细念海洋的“思量心”,呈现出“雾化”的状态。

随之而来的,就是思量心的业潮,“灵魂”思虑,也呈现雾化。

 

雾化的灵魂思虑,就,失去了取舍心灵认知的能力。

雾化的思虑灵魂,就,失去了攀缘头脑意识的能力。

 

构成自我意识“人格”的,心灵认知与体验,如同外衣被彻底脱落。

修行者,已经不再是“人格”人类的生命境界。

修行者在人世间体现出“活着”,却不再被心意头脑的自我所“活着”。

修行者,依旧有思想,依旧有记忆,依旧有认知,依旧有感受体验。

 

只是,修行者,在人格心意的相续中,没有了“动机”。

可是,修行者,在情感体验的欲望中,没有了“挂染”。

事实上,心意人格的活着,肉体感官的活着,

对于修行者而言,就是梦境中,电影情节中角色的延续。

这就是“想阴”破,行阴流“思量心”浮现于前。

 

在这具身体形象内,在人格心意感知中,

思虑“灵魂”的深层意识存在,是“雾化”的状态。

灵魂形态,如冬日午后,被袅袅炊烟包裹的斜阳。

袅袅炊烟,就是“思量心”蕴含的细念与习气。

午后斜阳,是灵性光明,照射在“思量心”中的感应力。

 

思量心,是由无限细腻的习气,以及无尽微观的细念所构成。

细念与习气,川流不息,如同海浪涌动,如同瀑布飞流直下。

思量心,就是“行阴流”。

 

在《楞严经》中,释迦牟尼佛说:“陀那微细识,习气成瀑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行阴流习气与细念,构成了心识经验,与心识分别;经验被分别凝固,形成心灵体验,分别被经验塑造,形成心灵认知;认知聚合体验,推动头脑意识,形成人格“自我”感受。

 

人格自我感受中,储存的习气体验,结合认知记忆,摄取肉体意识,与其他根尘信息,在“思量心”业潮,“灵魂”的细念境界中,幻化出具体“世界”的名相境界。

 

客观物质“世界”的名相,形成于“灵魂”思虑,对肉体根尘的攀缘取舍。

灵魂细念记忆,对肉体根尘分别,凝固体验形成了感知“境界”。

感知境界,折射灵魂认知,投射出外界眼睛看到的“客观世界”。

 

事实上,外界“客观”世界,

真的是,心灵认知中“概念体验”的,循环重复播放。

 

就好像你去饭店吃饭,桌子上摆了一瓶醋。

你的“心意”本能地,认为面前这个瓶子里,装的就是醋。

因为在你认知“经验”中,饭馆桌子上摆着的只会是“醋”,不会是其他的东西。

经验,就是习气的体验;认知,就是细念的记忆。

细念记忆与习气经验,紧密地相续形成的“心灵境界”。

 

心灵境界,就是,客观世界。

客观世界,源于,心灵境界。

境界就蕴含着,细念构成见世界的“自我”。

以及,自我经验所见的,习气因缘“世界”。

 

灵魂,才是物质宇宙,客观世界的“本源”。

当灵魂,处于“雾化”的状态时,

人间世界的客观物质现象,以及,微观能量构成的,三界六道微尘宇宙,

都同时同步,处于“雾化”状态中,层层叠叠能量相续的,影像叠加形态。

 

三界六道,是构成灵魂的,细念与习气,川流不息幻化出的境界。

当灵魂“雾化”后,细念失去了分别能力,习气失去了感知能力。

“雾化”状态中,灵性如同残照夕阳般,在灵魂内呈现出“感应力”。

 

感应力,清澈且无限,轻盈且亘古。

感应力中,褪去了“思量心”细念记忆,以及习气境界。

三界六道,由无限微观细念,构成层层叠叠无限广袤的,业缘境界宇宙世界。

在清澈感应力中“纤毫毕现”,六道众生,生生世世,生死轮回“毕现于前”。

这就是“行阴”开始融化,识阴觉知生命“灵性”,宇宙终极意识现前。

 

修行者,目前就处在这个境界。

在觉知“识阴”范围内,以觉受“灵性”,呈现出“知觉”身。

知觉,是灵性记忆的沉淀,形成的“觉受”梦境身。

梦境中的灵性,对生命本体觉知的记忆,投射出“见精”。

见精中,能见呈现出灵魂中的“灵”。

所见呈现出地水火风见识空,七大宇宙元素。

能见的“灵”,与所见的“元素”,相互牵引形成细念,相互固化形成习气。

细念与习气汇聚成海,整个过程就是“行阴流”,形成了“思量心”。

 

而灵魂,就是“思量心”细念海洋中,泛起的习气记忆浪潮。

三界六道宇宙众生,无限微观能量世界,

缘起于,构成灵魂的细念被习气固化,所形成的“境界”。

 

当“思量心”处于雾化,习气与细念构成的行阴流,也同步雾化。

习气与习气之间有“空隙”,细念与细念之间有“空间”。

空间就是识阴,间隙就是灵性。

 

于是,随着思量心的雾化,随着灵魂的雾化,

三界六道微尘宇宙,众生世界“境界”,同步同时地“雾化”。

而“雾化”状态中的,细念记忆与世界境界中,

彻底地“消失”了,生死轮回中的核心“人格”。

 

取而代之的,是“雾化”状态中。

那细念之中的“间隙”透过来的灵性光明。

那习气间隔中“空隙”透过来的生命永恒。

 

修行者,以识阴“觉知”,呈现出的“灵性”生命,

作为此刻,身处三界范围内的生命主体。

觉知,就是“阿赖耶识”,为识阴。

以原始亘古的“灵性”,呈现出识阴的“生命性”。

灵性呈现出,生命永恒亘古,完整无限的天堂。

 

在修行者轮回最强盛的时刻,修行者是灵性天堂本身。

在轮回正常的状态中,修行者是灵性投射在行阴“思量心”中,

以感应力呈现出“灵魂”内在的清澈。

灵魂内在的清澈,透过心灵认知,透过意识思维,呈现出“直观”穿透力。

于是,人间的修行者,依旧有凡夫俗子的形象。

人间的修行者,依旧有七情六欲,依旧有头脑意识。

但是肉体形象不再是“我”。

而且心意思维与“我”无关。

七情六欲“如水面作画”,无染无挂。

 

人间,早已没有了“我”。

此时此刻,在人世间“活着”的“我”,

仅仅是细念习气相续,生灭缘起投射出的,三界庞大梦境中,

曾经因缘前定业潮兑现的,心灵记忆推衍出的一位梦中角色。

 

我不再是梦中的角色。

梦境,以及梦中的角色,

与原始的生命天堂无关。

 

修行者,是纯粹的,完整的,永恒亘古的生命。

我从来没有真正地,被人间这具身体心意所“活过”。

 

随着人格自我记忆的梦境逝去。

三界六道世界影像,像黑暗的潮水一般退去。

光明的天堂中,无限的幸福,与永恒的极乐。

天堂是完美无瑕的爱,与尽善尽美的生命。

 

天堂,是如来智慧,推恩在三界人间的悲能。

悲能中,天堂宛如婴儿般纯净却无知。

在如来慈悲中,生命苏醒巍峨与辉煌。

 

悲能,融化了生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