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某说:“我劝勉初学的同修,从读经下手。先把《无量寿经》念三千遍,我要求的不过分,一天念三部,三年圆满,三年就念三千部。目的在那里呢?目的在修定……”

 

净某说:“我过去一直教导同修,我们修净土先把《无量寿经》念三千遍,我没有说保证可以往生,这个话我没有说;‘念三千遍’这个话我说过,我不保证你往生。谁保证你?我不知道……”

 

听到“念三千遍”,想起《佛说大乘金刚经论》中有类似警示:

 

复次。文殊师利。吾灭度后。末法年中。

有多钝根。劣智众生。心迷意醉。智暗情昏。

虽有斋戒。并无智慧。愚心高傲。邪见自专。

不肯下心。参求明师。正真诀法。一向执著。认妄为真。

或有执著经书文字。或有执著诵持名数。或有学得一言一句。便为究竟。

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修少善根。生大果望。

是人愚迷。不会佛意。自诳自瞒。虽是善因。难逃恶果。

何以故。种子不真。所以不结菩提正果。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景德传灯录》:“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

 

《六祖坛经》中,也讲了一个关于“念三千遍”的故事。

 

一位叫法达的僧人,七岁就出家,常诵《法华经》,累计三千余部。

与六祖交流后,感慨如下:

 

“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

 

简单翻译一下:

 

即使读经三千遍,如果没有领悟解脱的真正旨意,那还不如停止这种反复的诵读,避免陷入累世的迷失之中。

 

好比说,有一位数学教授,自己还没搞懂费马定理,就去带学生。然后跟学生说:先把费马定理读诵三千遍……

 

学生花了三年时间读满了三千遍,临近毕业却发现还是搞不懂,会怎么想?

 

如果学生开始怀疑教授是不是在误人子弟,这还算好;如果学生开始怀疑费马定理,学术生涯可就毁了啊……

 

是以自警。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