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 13:15
你可曾有过“恍然大悟”的时刻?

 

在明白的那一时刻,不仅仅是意识,知道了概念对错,
更重要的是,内心深处纠结很久的疑团,刹那间解开了。

 

内心的疑惑,在解开的刹那间,心灵会有一种“轻松朗净”的深层觉受。
只是内在的这种朗净无疑的“明了”,会随着头脑意识的分析,随着概念思维的川流,而瞬间逝去。
于是,你也就只能“明了”这么一下下,接下来你的心意,依旧陷入业力习气的川流中,沉沉睡去。

 

其实,自从人间有了修行者这个身份,所有求道修佛的修行者,终其一生在苦苦追寻这种,朗然觉照的深层觉受。
只可惜,几乎所有的人,哪怕是修行数以千年的高僧、隐士、道长,都误认为是自己在修行;
将现实世界中,这个由客观肉体,真实意识,内心情感体验,心灵认知动机,所构成的“自我”,
当作了修行的核心主体,从而误入歧途,缘木求鱼。

 

佛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既然主导我们灵魂,意识,思想,情感的——“心灵”,本体都是虚幻的业障。
随前缘聚合,随宿业漂泊,随因果轮回,随业力生死,
而心灵的本质,确实是“如梦幻泡影”,毫无生命可得。

 

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心不可得,则认知不可得;认知不可得,则动机不可得;动机不可得,则意识不可得;意识不可得,则思想不可得。
而失去精神灵魂内涵的肉身,并不能成为一个具体的,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
于是,肉身随业障聚合,随因缘分化,身体依旧不可得。

 

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时,当我们深刻地体会这一点时,当我们确实承认这一点时,当我们亲身体验这一点时,
你会觉知到,身心灵内在,你的身语意背后,你的感受意识背后,
在脱离开构成你生命的,心灵、意识、思想、情感的深层背后,会有一个能“看到”你自己的,明朗出现。

 

就是“恍然大悟”间,身心内在疑云消散时,那明明了了,朗朗净净,清清醒醒,却脱落了身心意识的“存在”。
这就是“观无常”,也称为“四念住”。

 

我时刻处于这种,在身心意识的“背后”,觉照人世间现实自我的生活。

 

很难用语言去描述这种觉受,因为祂并非境界,也失去感受;因为祂未曾动念,也失去认知。
就是明明白白,清清醒醒的“觉照”。
觉照,你可以理解为“眼光”,能明明了了看到一切,却不会因为所看到的景色,改变了眼光的清澈。

 

看到“我”的思想在流转,看到我的体验在翻滚,看到我的感受在波动,看到我的肉身被意识的分别,所带动生活。
在我整个人体之内,却有一个完整脱落了人体、意识、情感、心愿,乃至于细腻觉受,乃至于微细觉知的“不动朗照”。
我恒常在这里,恒常在这里的,才是真正的我;而人间表现的人类的我,只是随缘化现的因果名相而已。

 

觉照中,失去了分别,也就同时脱落了,由分别构成的时空。
朗净中,失去了觉受,也就同时熄灭了,由觉受构成的境界。
一无所有,无所不在;一无所得,不生不灭。

 

看到我的人生命运,犹如安排好的剧本一样,按部就班地,顺理成章地,一幕幕上演。
看着我的人类心灵,被世俗琐事牵引,为了生活而启动心愿动机,使用头脑去组织语言。
看到人间我的人生命运,以及在命运洪流中,被因果业缘所塑造的“自我”认知,在剧情中沉沉浮浮,起起落落。

 

而观看者,却对于命运剧情中,这个现实的主人公,没有丝毫兴趣。
不予评价,不悲不喜;不予参与,无善无恶;既没有希望,也没有失望。
犹如眼光中,漂浮着一粒灰尘,目光对灰尘,既没有喜爱,也未曾厌恶。
仅仅是“普照无疑”,仅仅是“清爽朗净”。

 

于是,看到只是看到,没有多余的渲染。
这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最后只是看到而已。

 

甚至于这种“觉照”,都是被动的“迷幻”。
因为有肉身业障的宿债牵绊,才形成了身心意识背后的,内在不动的“觉照”。
虽然这种觉照,是独立于身心意识的存在;可是依旧受意识身心的熏染。
业障习气,妄想概念,与内在觉悟形成了“对冲”,犹如阳光照在镜面上,会反射出光线来。
这种受镜面折射的光线,就是独立于身心意识,而不动普照的“明了朗净”。

 

当人世间的我,肉身分解,意识熄灭,心灵瓦解,觉知融化,觉受脱落的时刻,
身心灵背后,那独立不动的目光,就解脱了身语意业障的牵绊。
刹那间如梦初醒,十方圆明,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无处不在,如如不动。
那就是你我,原本的样子。

 

在看到人间的我,以及我所处的世界,乃至于世界的过去与未来时,
看到的,不仅仅是人类这一层薄薄的时空,而是可以同时看到,超越于人类世界的,更高维度的神灵世界。
层层叠叠星罗棋布,生命充满宇宙,从极尽微观层层深入,到无限宏观叠叠扩张。
广袤无际宇宙中,灵性的生命世界,无所不在。
神灵与人类的比较,相当于太阳与细菌的对比。
这还是距离人间很近的,天道众生的能量级别。
而超越了“头脑意识”可以理解的宇宙范围后,
生命的概念,就完全脱离了“存在”的这种认知与体验。
那是纯粹的“灵”,宇宙就是祂,祂就是宇宙。

 

在这种神灵眼中,下层宇宙的世界众生,只不过是祂的生命呈现,无论是神灵还是人类,无论是魔鬼还是天帝,
只不过是,以不同的生命特点,不同的生命品质,不同的生命形态,来表达“祂”的意志而已。
而这样的神灵,已经不可以用语言直接去描述,因为概念无法触及祂,因为祂没有存在。
一切存在,包括时空,都是祂的表现;
已经不可以用意识去理解祂,因为祂无形无体,不被存在所描述,也不被空无所形容;
已经不可以用内心去觉受祂,因为祂无爱无恨,无善无恶,不被分别心所牵动,也不被境界所污染。

 

即便是这样的生命,在觉悟者智慧中,也不过是沧海中一粒气泡,太空中一粒灰尘。
神灵,造物主,与觉者的比较,类似于物质与空间的关系。
小到分子,原子,中微子,夸克……;大到星球,银河系,宇宙,苍穹,无限苍穹……
都在空间中体现,内在都存在空间。
而空间,却本无内外差异,无论在物质微粒的极尽细腻中,或是宇宙天体无限苍茫中。
空间只是同一个空间,绝不会因为渗透在哪一层境界,而改变了空间的“无生”寂灭性。
这就是“即身成佛”。

 

无过去未来,无生死轮回,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以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人生是你的业障;命运是你的因果;解脱在你的内在;如来是你原本的样子。
要确定相信这一点。
磨砺前行,永不停息。

 

2月26日 12:27
修行为了什么?
为了见证生命的实相。
这是一个很宏大的课题,需要一生的时间去实践。

 

修行,与人世间所有的事业都不同。
人世间所有的事情、课题,都有局限性、时效性、单一性。
缺乏某一种条件时,人间的事业课题,就会失去意义。

 

而修行,是针对生命本身的探索,不被世间因素条件所束缚所局限。

 

并非穷苦人才能够修行,富甲天下的人一样可以觉悟。
并非在深山老林中,与世隔绝才能修行,身居庙堂者一样可以明心见性。
修行,只是针对自己的内在,予以澄清,予以认知,予以净化,予以升华。

 

心灵只是内在的一部分,超出于心灵范围的,还有更深邃更广袤的觉受与境界。
而一生的时间,都远远不足以,究竟探索身心内在的无限世界。

 

所以,历代大修行者,无一不是心无旁骛,摒弃外界诱惑,专心致志地向内在探索,
去身心灵内在,寻求最终的答案。

 

所以,不要将修行当作是,世间的某一种兴趣爱好,或者事业生意去经营。
世间的事业生意,你投入的努力,会换取一定的回报。
而修行不同,或许你投入了毕生精力,皓首穷经也不一定有丝毫回报。

 

即便没有丝毫回报,真正的修行者,也会义无反顾,一意孤行地走下去。
因为这是生命,在人世间唯一正确的道路,与活着的唯一意义。

 

我们诞生,成长,生活;我们青涩,健康,壮大,衰老;我们贫苦,富足,跌宕起伏。
我们哭过,笑过,活着;我们爱过,恨过,迷失过;我们眷恋,贪婪,执迷不悟,我们存在。

 

终究这一切,我们所眼见、身触、耳闻、心想、意识、认知到的生活、世界、人生、家庭、事业,
都会在临终时离我们而去,或者说,我们被死亡的强大引力,拖入了未知的轮回中。

 

虽然不甘心,却无可奈何。
无论你处在这个现实世界的,哪一个社会阶层,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是贵是贱,是贫是富,
终究会有离开的时候。

 

人类从来不去想死亡这个问题,甚至于本能地回避这个问题。
可是,死亡,是你能回避得了的事情吗?

 

解决不了死亡带来的黑暗,你现在的活着,与白日做梦有何区别?
无法逃避死亡必定的降临,你一生的命运,终究不过是黄粱一梦。

 

即便你富甲天下,权倾朝野,死亡的那一刻,今生也只不过是,你生命中闪过的一个片段。
而你真正的生命,却深藏于历史上无数的轮回片段中,被淹没,被埋葬。
在电光火石的人间命运中,被往昔业力因果塑造,被具体利益得失折磨,感慨造化弄人,感叹命运无常。

 

如何能不修行?!
难道,明知道人生到头是一场空,我们还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身心执迷的贪欲,带入下一次绝望的轮回中吗?

 

为何不去修行?!
平平淡淡,安安静静,清清白白,简简单单,做一个在命运的洪流中,主宰自己生死的神灵!

 

人间正道是沧桑,经历过太多的磨难之后,你会发觉,所谓的磨难,都不过是,自己内心的放不下而已。

 

其实人生是淡而无味的。
在淡而无味的人生中,你会逐渐品味到,生命永恒的壮美辉煌。

 

修行为了什么?
只是为了,在面对死亡时,你轻松挥挥手,推开生与死的大门;在淡然安宁间,轻盈跨过轮回湍流。

 

在内在觉醒中,“你”超越了存在。
这里没有生与死,没有六道轮回,没有天堂地狱,没有世界众生。
那些都只是习气境界,与累世妄想构成的“共业”梦境。

 

醒来的人,不会沉迷梦境,也不会拒绝梦境。
就好像,空间不会拒绝云彩的流动,也不会被云彩所渲染遮蔽。

 

修行,是虽然身处梦境,却要靠近醒来的自己。
其实我们内在,都有那个醒来的“祂”。

 

因为祂,未曾生也未曾灭。
因为祂,未曾来也未曾去。

 

故名——如来。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