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眠引导,对于修行者有何意义?

 

 
答:祂与人间的自我催眠不同。
人类的心理暗示,建立于心灵感受之上。
是借助心灵认知确定的概念,经由某种固定的行为,
通过声音、色彩、图像、肢体语言,
对感受中的认知概念,进行重复性的体验塑造。
 
被重复的概念塑造出的某种体验,体验形成具体的境界,境界固化了体验中的认知。
心灵认知陷入虚幻境界中,境界与头脑意识分析,形成了短暂的隔离。
 
举例子:望梅止渴的故事,就是典型的心理催眠案例。
心灵体验对酸梅的深刻记忆,大于了头脑意识,对酸梅的理性分析。
体验冲淡了意识概念,不被概念头脑约束的体验,
就会在体验深处的认知中,幻化出酸梅的具体形态与滋味。
头脑表浅意识,失去牵引了心灵深层体验的作用,
体验中的认知,陷入所体验境界中。
 
沉沦在酸梅感受中的自我感知,在酸梅境界中被感受局限。
无法超脱感受的束缚,心灵认知沉浸在心灵感知的迷幻中。
头脑意识失去了,心灵认知主观动机的推动,意识与心灵短暂分离,就是人类被催眠的状态。
 
而修行者所朗读的入眠引导,是借五蕴六根载体,渗透灵魂传达觉性之光。
 
如同泥浆无法折射光芒,唯有涤荡污水中漂浮的杂质,泥浆还原了清水的面目。
纯澈无杂质的泉水,自然会折射出众生本具觉性之光。
杂质污染了泉水成为泥浆,唯有注入大量的清水,稀释泥水中杂质。
还原了泉水原本的纯净,则水中原有的光明自然呈现。
 
清泉,就是心灵本体;泥浆,就是自我感知;清水,就是法义与禅定。
而入眠引导,就是注入身心业境中,稀释自我体验,净化灵魂习气的,修行者纯净的法性光明。
 
入眠引导,蕴含法性之光明,觉性之纯净,空性之慈悲。
不仅对修行者,能起到净化身心的功效,对于世间凡夫,也起到安抚灵魂的作用。
 
因为世界上一切众生,身心都只是灵魂的载体。
是灵魂的疲倦,呈现众生生死轮回。
世间的催眠方法,是加重了灵魂沉睡的程度。
而修行者的入眠引导,是要在生死梦境中,令众生心灵苏醒。
 
你现在就在深深的睡梦中,你知道吗?
 
我们活着,我们活在世界中,我们在这个世界中活着。
你真的是活着的吗?活着的真的是你吗?你就是活着的条件吗?
你是谁?谁是你?我们认定的自我,是身体感知?是头脑意识?是欲望体验?是情绪感受?是禀赋性格?还是习惯与认知?

 

如果你的活着,就是这些生理与心理的构成条件,
那么,当眼耳鼻舌身意,当色声香味触法,这些构成你的条件消失后,你就应该随同消失。
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当身体、意识、感受、认知、记忆、体验,消失时,就是你死亡之时。
 
如果你认同以上的观点,你是由各种条件因素构成的,
那么你就应该承认,从来没有一个“你”在活着。
由各种条件因素构成的,活着的自我中,绝对没有一个,真实的你在活着。
因为,这些构成你的条件,本身就是刹那间变化的。
在构成身心意识的,川流不息的信息体验中,绝对没有一个不变的你。
此刻你活着的身心中,本质上并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你在活着。
 
你,你认知到的你,仅仅是心灵觉知,对所觉知的认可。
你,你感知到的你,仅仅是心灵觉受,对所觉受的眷恋。
你,你体验到的你,仅仅是心灵习气,对所贪爱的滞留。
你,你意识到的你,仅仅是心灵迷茫,借助头脑在寻找。
 
你的身心中,真的没有一个,确实存在、真实不改变的你。
你的“自我”感知,是心灵迷茫与身体习气,
结合外界环境的影响,因缘形成的业果。
因缘,定有缘起缘灭,缘起就是诞生,缘灭就是死亡。
缘起则必定性空,因为实有永无改变,
唯有性空才生缘起,一切缘起现象,本质皆是空性。
 
你能告诉我,你的身心意识、自我感知、情感欲望、体验执迷,
哪一样非缘起?哪一种是真实不变?
既然我们的自我,以及自我身心、自我意识、自我感知,
都是缘起缘灭,如幻而性空。
那么,是谁在活着?活着的是谁?
 
身心自我,只是心灵迷茫,所呈现的幻境。
 
心灵迷失了自己,迷失中寻找的心灵,在寻找中将所分别,当作了自己。
这个所分别的自己,就是心灵觉知,祂渗透在我们的每一粒细胞中。
祂蕴藏在色声香味触法中,被六尘割裂的觉知,形成了我们的六识。
 
觉知被六识,分裂成为“看到、听到、尝到、闻到、触到、意识到”。
而被六识分别所牵引的觉知,形成了分辨六识的“认知”。
这个分辨了,所看到、所听到、所闻到、所触到、所尝到、所意识到的“认知”,
就是我们内心的“自我感知”。
 
迷茫心灵中,升起了自我感知的错觉,就有了建立于“自我”错觉之上的生死幻境。
而生死轮回中的自我认知,实质却是,迷茫分别心,对本来心的寻找。
 
那个最初迷失自己的心灵,就是宇宙时空的初始。
空间,是心灵寻找,呈现出觉知;觉知分别而有存在,分别存在就是空间。
时间,是心灵迷茫,迷茫的觉受,牵引空间呈现移动,空间移动就是时间。
 
我们是由内心的觉知,因分别迷幻而建立;因此自我的本质,是心识刹那所现“迷失”。
世界,是由内心的觉受,牵引觉知而形成;因此世界的本质,是习气相续所现“业境”。
 
我与我所,能与所能,觉与所觉,皆是虚妄。
世界与自我,唯心所现,生死与因缘,唯识所变。
诸法性空,非幻不动。
 
你能为我举出一个,脱离了你的体验,脱离你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宇宙事物吗?
绝对没有脱离你的认知,而独立存在的事物。
因为,人类认识的世界,皆是“名”与“相”组合而成。
世界仅仅是名相而已,而任何名相的成立,都于认知名相者,内心分别所建立。
一切事物皆是名相,而名相原本就不存在,存在着的,仅仅是你对于事物的认知分别。
 
量子力学一直是物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是世界尖端的科学研究范畴。
世界著名的量子力学家马克斯·普朗克,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和爱因斯坦并称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两大物理学家。
 
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一生孜孜不倦、刻苦钻研,终其一生地研究,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对原子的研究最后的结论是——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由快速振动的量子组成!”
 
他进而剖析说:“所有物质都是来源于一股令原子运动和维持紧密一体的力量,我们必须认定这个力量的背后是意识和心智,心识是一切物质的基础。世界上没有物质,只有心的振动、觉性的频率!”
 
你不相信吗?我们生存的世界,是物质能量构成的,而微观能量夸克,在五十万分之一秒内,就生灭一次。
也就是说,我们所感受、接触、生活的这个世界,一秒钟之内,要生灭五十万次。
你看到的、感知到的、触摸到的、意识到的,并非是刹那生灭的实相。
而是我们的内心中,五蕴六尘的习气,累世认知的妄想,
将刹那生灭的现象,凝聚固化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世界。
 
所以,你所见到、想到、听到、尝到、体验到、感受到的世界,都源于你的主观意愿。
而你的主观意愿,你每一丝念头、记忆、思维,都于心灵体验中建立。
没有脱离你,心灵感知体验,而独立存在的意识、思想、观念、记忆。
或者说,你所思考的一切,理解的一切,认识的一切,都是你心灵感知愿望的投射。
头脑是在为心灵服务,意识是心灵认知的延伸,思想是情欲感知的表达。
 
你心灵认知中所蕴藏的,体验深层的觉受,是何种性质的认知,
就直接决定了,你的头脑意识,对世界作出何种倾向的判断。
犹如曾经被蛇咬伤的人,在昏暗中见到地上的绳子,
就会本能地惊恐,误认为绳子是蛇一样。

 

头脑意识作出的一切分析,都有心灵体验作为基础,都是内心愿望的表达。
内心愿望,与心灵体验,就是人类所说的“潜意识”,潜意识,并非在大脑中储存。
潜意识,是心灵感知深处,体验蕴含的“认知”,对六根“所认知”体验,形成信息的记忆。
 
而人类基本上都是,被潜意识中,紧张恐怖的体验,所“活着”。
因为在构成“自我”的过程中,心灵经历了无量的世界,在无尽的习气中历经苦难。
迷失本来面目的心,已经忘记了心灵原有的光明清澈,遗失了光明中纯净与安详。
失去光明就是黑暗,失去安详就是焦虑,失去纯净就是污秽。
失去清澈就是昏沉,失去单纯就是复杂,失去宽恕就是恐惧。
于是,黑暗、焦虑、污秽、复杂、恐惧、昏沉,构成了众生的“自我”。
 
想要从“自我”中解脱,苏醒沉睡在身心中的“本来”,
就一定要稀释构成自我的因素,就一定要净化凝固自我的业障。
如何净化自我?觉察自我的心,可以撼动昏沉。
宽恕心,可以融化恐惧;虔诚心,可以培育专注;离欲心,可以摆脱复杂。
安详心,可以柔软焦虑;忏悔心,可以洗涤污秽;清醒心,可以熄灭黑暗。
 
而修行者朗读的“入眠引导”,是以觉心明性的,纯澈专注力,
穿透人类身心污垢,穿透意识妄想嘈杂,以法性光明直面心灵深层,对自我灵魂的体验,进行深邃的柔软、舒缓、温暖、稀释、淡化、融解。
 
当内心构成自我的,习气与焦虑,在长期不间断的,催眠入睡引导中,
融化在纯净温暖的心地中,体验放松了焦虑的自我保护。
宽恕与爱稀释分解了,自我情绪中冰寒体验。
自性原始的光明,就会自身心深层破茧而出,纯明觉性如云开日出,由内而外地照亮身心。
心灵本具的清澈,就会自灵魂深处绽放温暖,如太阳照破黑暗,一切恐惧在安详大爱中熄灭。
 
身心如幻,幻性无生,离幻即觉,非幻不动。
众生都是梦中的如来,如来只是觉醒的众生。
诸佛从未离开过众生,我们都沉睡在如来心中。
梦中那深邃而漫长的记忆,就是我们生生世世的轮回。
 
我们都是迷失了本性如来的孩子,在如来妙明觉海中,迷茫轮回流浪生死。
觉醒心灵的本来,本来中既无有心灵,也没有众生,更没有自我。
自我与世界,只是一念错觉,错觉停息就是圆觉。
梦境苏醒时,既无梦境可得,也无做梦之人。
圆明普照,觉满十方,如如不动,清净周遍。
你是那宇宙中,无量诸佛的本性,那宇宙中所有众生,都是你的遗失。
 
宇宙,只是你一瞥所现。
而你,不被存在所触及。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