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心愿认知放在身体上。

将身体的诞生、衰老当作“自我”的一生。

当身体死亡时,心灵必定陷入恐惧与迷茫。

离开了身体,丧失意识后的心,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身处何处。

迷惘无助,在习气翻滚的业海中孤苦无依。

陷入无边迷梦深深绝望中,孱弱徘徊不知归处。

 

情志感受中的“细思量”,就是人类的灵魂。

 

头脑意识与心灵认知,构成了“自我人格”。

人格自我具有情志感受,具有体验认知,具有意识记忆。

凡夫俗子,认为头脑意识记忆,就是真正的自我。

其实,如果你此刻心猿意马,三心二意,心不在焉,

头脑意识在想些什么,你的内心认知,是根本不知道的。

 

或者,当你内心高度紧张,处于全神贯注的状态中,

身边周遭发生的事情,意识是自动忽视自动屏蔽的。

 

也就是说,意识大脑的运行,全靠内心认知所驱动。

若失去心灵主观“认知”,若失去心灵所储存的体验,

那么,大脑就会失去“思维”能力。

思维意识,是由概念相续,编织而成的逻辑与想象。

而任何一种“名相”概念之下,都必定连带着,某种特定的心灵体验。

 

心灵体验一旦消失,随之而来的,就是头脑记忆的消失。

心灵认知一旦消失,随之而来的,就是意识分别的消失。

 

也就是说,头脑意识,与主观心愿,与自我认知,都是缘起变化的。

在刹那间相续,缘起变幻的,就一定不“真实”。

因此这具身心中,并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自我。

 

在情志人格的“自我”感受中,

蕴含着,意识难以觉察的“细思量”。

 

你的心愿人格,与意识人格,是同体却不“同步”的两个生命。

你的“心愿”想要吃巧克力。

你的意识告诉你的心愿:高糖高热增肥,不能吃。

 

你的意识,想到上班的时间到了,得马上出门。

你的心愿,却久久拖延,磨磨蹭蹭不愿意出门。

 

“心口不一”“口是心非”“心猿意马”“口蜜腹剑”,

说的就是人类,主观人格与意识认知,同体却不同步的状态。

 

前面说过了,意识认知,并非是你“真实”的自己。

你内心深处,自我体验,主观心愿,也不是真实的你“自己”。

在你的心愿感受深处,还有一个,会“反思反省”的你自己。

这个深层的自己,根本不受你,人格自我意识的控制。

常常是在,你心不在焉,放松放空,发呆闲置的状态。

“她/他”会不经意间,不受你人格心意所掌控地“浮现”出来。

在人生漫长岁月中,“他/她”却被你的,主观心意人格所遗忘。

 

这就是内心中的“细思量”,蕴藏在情志感受深处。

灵魂具有“自我反省”,疏导整理人生事件的能力。

也就是我们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的能力。

当这种极尽细腻的“细思量”,在情感体验中复苏。

开始对现实人生中的“自我人格”,所做出的事情进行梳理评判。

那就是你的人格意识,可以接触到自己“灵魂”的时刻。

 

“细思量”,是极其微妙且细腻的思虑。

思虑,是“思量心”蕴含的习气与细念,相续泛起的浪潮。

习气细念的聚合轮转,形成的“思虑”境界,就是“灵魂”。

因此灵魂,蕴含着生生世世的习气特质,以及认知特性。

 

“思虑”,处于心愿意识的深层,被人格自我蒙蔽,但是不会消失。

“思虑”有着对生命境界的记忆,也经常性对现实“人生”产生怀疑。

“我是谁?来自于哪里?未来将去哪里?”

这三个问题,是人类对“自我感知”的终极问题。

 

这三个问题,绝不是自我意识提出来的。

“自我意识”人格,只渴望,满足现实生活中的心愿。

因为“自我意识”源自于,六根六尘投射出的“现实世界”。

心灵认知聚合头脑意识,形成人格自我,只渴望自我意愿的满足。

自我意识,没有“怀疑”自我人格,反思反省人生自我的“能力”。

唯有在人格中蕴含,却被人格所掩盖的“思虑”,

具有反思人格自我,检验自我体验,怀疑人生自我的“能力”。

 

思虑,缘起于“思量心”储存的习气与细念。

因此“思虑”携带着,无量世界的习气记忆。

 

当灵魂投生于人体后,就会以“人格心愿”体现出前世的习气特性。

这就是人类“天赋秉性”的由来。

也就是人间“因缘前定”的原委。

 

为何有人天赋异禀,在某一行业中,无师自通,惊才绝艳?

为何会有一见钟情,在人海中相遇的瞬间,灵魂就被对方吸引,不可自拔?

 

“三生石上,缘定今生。”

人与人之间的,恩怨情仇,起心动念,

无一不是“思量心”蕴含的因果在推动。

 

思量心体现出,人格情志、心愿感受中的“思虑”。

人格意识与心灵认知,反过来,也在改变塑造着心灵“思虑”。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当心意人格,信受如来真理,

以爱与宽恕滋养心灵,以真实纯净淬炼心意。

当修行者的意识信仰,改变了心灵认知内涵。

也就同步改变着,蕴藏在心灵体验中的“思虑”。

自我情志感受中的“细思量”,被佛法智慧光明净化。

构成“思量心”的习气,被真理蕴含的生命光辉消融。

 

随着心灵体验中“思虑”的释怀释放,

情志感受内的“思虑”,就苏醒了清澈的本质,转为“见精”。

见性内,本来没有细念与习气。

于是构成人格情志,以及自我认知的因素,无法立足。

见性清澈,无染无挂。

心念思虑在清澈见性中,自然升起自动消融。

 

身心意识如同外套般,在心灵见性中被悄然脱下。

身心内见性纯澈,随顺认知意识相续,无挂认知意识分别。

这就是“明心”。

 

明心者,实证“身心如幻”,则世界如梦。

世界,不仅仅是人间的物质现象。

也包括身心死亡后,思虑灵魂所见的“境界”。

 

实证到“明心”,则不被如幻身心牵动。

见性纯澈,心光发动,光耀三界。

光明从思量心泛起的业潮中解脱。

 

思虑开始消融,心光纯澈普照宿缘因果。

可以自主生死,可选择生命未来的归属。

 

当思虑彻底消融后,则同步净化着,思量心蕴含的习气细念。

随着构成思量心的元素,习气与细念的融化与消失。

则三界六道微尘宇宙,生生世世轮回世界同步消融。

当轮回的思虑消逝,承载轮回的“境界”一同消失。

 

随见性纯澈光明普照,习气细念融化的程度增长,

见性内深藏的“知觉”,如同在深深的梦魇中醒来。

随着“知觉”,从清澈见性中苏醒,

三生三世轮回,彻底成为了“梦境”。

 

随着生死轮回梦境的褪去,

知觉从“生命”觉受内,复苏了,知觉原始的灵性回忆。

灵性是无限的整体光明,灵性是原始本质的生命本体。

本体中,未曾诞生过个体;光明内,从未形成过黑暗。

 

随着生命天堂的呈现,三生三世的轮回,就彻底终结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