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一个接受真理的灵魂,都可称为修行者,修行者是神佛的种子,需要宿世修行的根基,累劫修行的福报,才可以与真理蕴含的光明相融,但是普通的灵魂接受真理,也可以为灵魂种下一个善缘,因此善缘可以蒙受神佛加持,往生善道;因此在我的学生中,分为两类人:第一类是珍贵的神佛种子;第二类是普通的灵魂,需要持久的修行才可以蜕变成神佛种子。
至于第二类人,在面临死亡之时,我根本不关心此人平时修行的实证程度,抄法抄了多少,禅定境界多微妙,因为这是绝无可能的事情,一介凡夫俗子听闻真理,升起信心虔诚修行,必须经历常年的佛法熏习,才可能经量变到质变,发生脱胎换骨的升华;而仅仅历经两三年的修行,此灵魂绝无可能从身心内在觉醒;未曾觉醒的灵魂,就必定跟随六根六尘境界,随业往生六道轮回。
因此面对新学法修行的同学,我只关心此人,在活着的时候有没有弘法或者助印,因为“远水解不了近渴”,普通人的根性,绝无可能通过短短几年时间的修行,就明心见性解脱生死,那么灵魂此刻的去处,就完全是由福报功德说了算。
我们人类眼前的“现实世界”,本质上是,我们心意交融,认知与体验“投射”在心灵见性之内的,心灵记忆“境界”的循环播放。
虽然你,此刻,眼睁睁地“看着”面前的物质世界。
如果,此刻你内心深处丧失了,对物质环境的体验记忆。
如果,此刻你头脑意识遗忘了,对物质现象的名称概念。
你虽然睁大眼睛,“看”向外界。
可是,眼睛所“见”的景象,绝无可能在你内心,形成“世界”的真实感受。
你的眼睛,仅仅是“看”,听明白了吗?
而“世界”,是你心灵体验记忆,与头脑概念思维,相续形成的“境界”。
我们人类的一生,就活在心灵体验基础与意识聚合,形成的“感知境界”中。
或者说,内心的“感知境界”,才是“现实世界”。
被“感知境界”所牵引的心意,就是我们所认定的“自我”。
自我人格内,对幸福或悲伤,对安宁或恐惧的感知,
完全是,受我们内心的“认知”体验,与“意识”概念,所塑造决定的。
如果一个人,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虐待动物,虐杀动物,以血腥变态的心理情志,宣泄心识认知中的压抑与恐惧;如果,此人仅仅是脑子里想一想这类事情,并没有付诸于行动,那么这类阴暗变态的思想,就仅仅是形成“意业”,这种头脑意识形成的恶业,会极大程度地损伤此人的智力,会导致此人内心长期处于阴暗恶毒的境界中,恶业会控制此人的心意大脑,扭曲他的情志形成“犯罪性人格”。
但是因为此人,并没有将虐杀动物的变态心理,付诸于行动,因此“意业”形成的过,也仅仅针对他自己的心意内在人格,恶业对于此人的心意人格有感召力,却没有形成“定业”,也就是说,如果此人听闻佛法,心意幡然悔悟,极短的时间内,就可由转变认知观念,更新头脑概念,进而“置换”心灵境界,从心意扭曲的黑暗境界,升华为纯净温暖、安宁纯善的“光明”境界。
可是,如果此人将虐杀动物的血腥变态心愿,付诸于行动,那么此人的心意就与现实生活中,被他杀害的动物,形成了“定业因果”,他的心意境界,经由客观世界中的具体言行,被“定型”为“情志人格”;就好像原本“半液态”的混凝土,倒入了固定的模具,形成了不可逆转的“人格定业”。
“人格化”的心意认知,就会,经由具体言行的表达,将原本“精神化”的心意内涵,凝固成为了“境界名相”;而“精神世界”一旦被言行所凝固形成“名相世界”,此“世界”名相就必定会牵动心意,向着此世界的“境界内涵”倾向不断地发展。
————————————————
就好像人“抽烟”上瘾一样,你的身语意一旦与现实生活中的烟草发生互动,抽烟的行为,一定会在心意感受中,形成“品味”香烟的“境界”;如果你仅仅是想抽烟但是没有付诸于行动,那么想抽烟的念头,是容易被其他念头转化的,而想抽烟的心意一旦付诸于行动,那么,抽烟的言行就会形成,抽烟时内心升起的“享受”境界;心灵感受一旦被境界凝固,就形成了“烟瘾”,而烟瘾就会反过来不断地牵引心愿,塑造意识,形成此人新的生命境界。
烟瘾,就是定业“境界”,对心意人格的“反噬”。
而在我们的人生命运中,形成的善恶业“境界”,
必定在肉体死亡后,定业境界内的“瘾”,将会反噬灵魂。
构成善恶业的习气与细念,将会,放大思虑灵魂的感知力。
被心意定业所凝固的恶业境界,放大了“思虑”储存的恐惧。
残忍的习气,与恐惧的细念,相续聚合投射出“地狱”场景。
地狱中,极度痛苦与无尽绝望,是灵魂感受到的“真实”世界。
我们面前,你所“见到”“接触到”“理解到”“听到”“尝到”“闻到”的现实世界,就是我们的心灵认知聚合意识,将心意付诸于行动,而形成的“定业”回放,现实物质世界,对于我们有着“不可质疑”的吸引与牵动力。
看见眼前的火,你的身体会本能地躲避。
身体饥渴了,你会下意识地寻找,可以解渴的饮料。
站在高楼顶上,你会本能地,距离楼顶边缘远远的。
看到天空下雨,你本能地,寻找能遮蔽雨水的物品。
面对现实世界的现象,你做出的一系列“本能”反应,
就是你的心灵认知,被心意感受境界,所塑造牵引的“定业”因缘。
如果一个人,平时满脑子想的是如何去帮助别人,如何去救苦救难。
此人平常生活中,心心念念都是无私利益他人,但仅仅是想象而已。
如果他,仅仅是想一想助人为乐的善行,但是并非付诸于行动。
那么这种善念,也就仅仅是一个“念头”,念头仅仅是空幻的想象,
不足以改变此人内心境界,他会变成一个好高骛远、自欺欺人的“病人”。
如果,此人将内心的善心善念,付诸于行动。
日行一善,身体力行,甘愿吃亏,舍己为人。
善心与善念,与具体的善举善行,结合成为“定业”。
那么做好人,纯善人,助人为乐,不求名利,
默默奉献,低调豁达,利益众生的内心境界,就会形成此人的“人格”。
“人格”属于心意与外缘结合,心愿与言行结合,形成“业力”凝固模块。
善心善念善举,会形成凝固的“善业境界”。
这个行善一生,默默无闻的大德长者,在身体死亡的一瞬间,
他情志人格深处的“思虑”,也就是他的“灵魂”,
就会,被他人格“定业”形成的“善境界”所牵动。
“思虑”的他,依旧带着人格自我的形象。
因为业力凝固心意,而成的人格形态,
在灵魂脱离人体之后,心意人格的形态,
会随着业力境界牵引,持续保持一段时间。
因为此人生前是不求名利,不计回报,
无私奉献,纯洁利他的纯善长者。
人格定业,形成的“名相世界”境界,
就会投射出此人“思虑”记忆的“世界”。
虽然灵魂已经离开了身体。
可是,灵魂的“思虑”,依旧被人格定业习气牵动。
随着善业习气的牵引,思虑在被动地,不由自主地“分别”体验。
思虑“眼前”见到的,是纯善的心念,营造出光明。
思虑“耳朵”听到的,是美妙的天音,缭绕着天际。
思虑“鼻子”闻到的,是曼妙的花香,沁人心脾。
思虑“舌头”尝到的,是绝美的滋味,无与伦比。
思虑“身体”触到的,是青春的洋溢,焕然一新。
思虑“意识”想到的,是无私的爱,与无限纯洁。
此人一生行善,心念人格所形成的,定业善境,
在灵魂离开肉体后,善境会放大思虑的感受力,
将灵魂蕴含的善念,放大几十万倍。
思虑蕴含的善念,与“定业人格”境界,善业世界结合,
在“思虑”灵魂的感知中,投射出“善业习气”的逆袭。
逆袭的善业,牵动思虑灵魂的记忆,形成具体的“名相世界”。
灵魂,就亲眼看到了天道,就亲身体验到了天道。
灵魂,就切身地,真实感知到了“天道仙境”。
灵魂,就无限真实地,与光明世界合为一体。
因为,“心外无物,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一切外在的“物质名相”世界,
都是众生心意、习气凝固认知,投射在见性之中的“境界”。
包括,此时此刻,活在人世间的“我们”,
归根结底,是心灵认知与心意,投射在内心见性中的“记忆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