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万有,缘起性空,刹那生灭,性空幻有,假而不实,故谓之“空”。然空非“虚无”,因缘幻化名为假有,否认假有,即是“恶取空”。

 

修行以欲勾牵,从体验感受获得入手,建立修行信心,从而对比出世间如梦,身心如幻,从而出离自我,自我是被感受体验活着的鬼魂,出离生死谓出离,“生”意味着人格自我在活着中死去,死去的是六入的贪爱与执迷,是一颗颗的执着心,是一颗颗的思量心,活着的是不执取、不沾染、不分析,不辩解,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纯洁。

 

如果把体验觉受,绽放的光明,记忆境界当做抬高自我的资本,夸夸其谈,此人必定入魔,也许就是威胁到3000年教法的人,诸多灵魂因此错失真理,可想而知的后怕。不如活着没有境界,不见圣境,不作圣解,保持虔诚与信仰,直至消融自我获得。

 

境界是双刃剑,有我之境必将堕落,被自我执取之境界,必定是维护了恐惧与轮回。世间境界让固化的心识欲罢不能,何况更精微之境界体验,追逐的体验如闹剧般,实无一可得之人。用何标准来剥离?能所双亡,来还原见精的清澈,继而是吞噬一切时间和空间的荒无,逐渐浮现生命的气息,真“爱”方逐步展现。

 

如果明天死了,还能留下什么?我希望只留下一个执着心,那就是执着与信仰真神老师的一颗心。

 

顶礼老师,无比珍惜,五体投地!

 

老师:祝福你。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