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里面的修行啊,他们是需要你们自我净化的。释迦牟尼佛讲过嘛,就是一个人要修行禅定啊,保持戒律呀。佛教的根本是戒律。佛教的根本是戒律,就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祂在涅槃时候,阿难问祂:释迦牟尼佛,世尊,你涅槃之后,众生以谁为师?释迦牟尼佛说是以戒为师。这个是佛教里面的戒,对于一个人成就的一个道路。但是因为我这个教法呢,是一套全新的教法……

 

我先界定一下,今天我这个修行者的位置啊。我未来圆满的时候,我所成就的那个标准、那个状态,是一尊如来的状态。也就是说在人世间呢,在人类这个时空当中,我是继释迦牟尼佛、继基督耶稣之后,第三个真正有自己世界的人。

 

就是我的教法未来一定会改变人类世界,因为我能解决死亡的问题。我是有宇宙世界的人,将来遵从‘真神教’修行,信仰‘圣光宗’的灵魂,都会去圣光宇宙。这是我留给人世间的一条解脱死亡的道路。

 

那么,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是需要祂的弟子们去持戒、布施、忍辱、精进,勤修这个奢摩他、三摩地呀,这种幻观啊,止观啊,包括这种禅那,来觉醒自身蕴含的如来德相的,觉醒你内在这种普照智慧的道路。但是祂这条道路,都是通过个人的修行,在往前走。就像是那个雪山教派里面,他们要修行气脉、明点、持咒、观想,他是要通过个人的努力,通过他们历代祖师的加持力,来获得个人的成就,最后证得虹光身。然后死的时候,这具身体缩小,化成一道虹光,化成一道彩虹,投生到他们的乌金刹土。

 

这个都是有明文记载的,在近代都有明文记载的。那些大活佛、喇嘛、修行有成就的人,死的时候是可以当着众人的面光化的。然后空间当中,浮现巨大的这种雷鸣的声音、天乐的声音,出现漫天彩虹,他的身体就变成一道光走了。这个属于个人成就。

 

这些人都是属于神灵,但是他不是如来。如来是无来无去的,如来是从当下这个宇宙时空当中,觉醒了渗透在这个宇宙时空当中,又不被投射时空的分别心的习气细念,所牵绊、所沾染的,无来无去、当下圆满的妙觉庄严。这个是佛,我就是这一种。

 

也就是说,在通过我这一世的修行,我获得的不是个人成就。我的教法当中,对于我来说,没有丝毫个人成就。恰恰相反,是因为熄灭了,构成我人格自我的所有的元素与因素;彻底熄灭了,构成心灵认知的所有的细念与习气;彻底融化了,灵魂感知的习气的记忆与细念的沉淀;彻底融化了见精的清澈,还原出来灵性天堂的完整,又折射出来了觉性普照的妙觉庄严的佛果。这具身体之内浮现的,是一尊华藏世界,而不是一个去往华藏世界的个体生命。我的教法当中没有个体的成就,我的教法当中只有解脱,只有觉醒。

 

你的这个内在呀,现在灵魂的这种感知力,他并没有苏醒。你现在有的就是你的心灵认知,被你的人格自我凝固的状态。所以说你的人格自我是没有办法,是没有能力,去反观你灵魂感知当中,蕴含的细念的。

 

你这种状态的话,属于那种,就是轮回过程当中的时间太长了之后,已经习惯于被习气的沉淀,凝固了细念的记忆,形成的境界的稳定了。就说你的灵魂的感知力是睡过去的,而修行起步,真正的修行起步,就是灵魂感知的觉醒。

…………

 

你的这个修行啊,很浅。你的修行的话,我看到的还是你的人格自我在修行,还是你的人格自我的对与错、善与恶、获得与失去的在……你在这个人格自我和意识之间,在修行。这种修行,实际上在我的法门里面,还没有入门呢。

 

我的法门入门是灵魂感知力,就是你的见精浮现,灵魂感知当中有了清澈的见精。就是‘初于闻中,入流亡所’,那个‘初于闻中’,那个是在我这个法门里面修行的第一步。就是你变成了半神了,只有神可以仰望如来,人类是仰望不了,他没有仰望如来的能力的。

 

你现在还是一个人类,还是彻彻底底、究竟的,一个混沌的、沉沦的人格状态。那么,这个状态怎么办呢?这个状态的话,就是我教给你的呀,就是持戒,就做一个好人,做一个能够去替别人着想的人,先从你积累福报开始。

 

什么叫‘福报’?福报不是单纯的,你去做了多少功德呀,印了多少书啊,弘了多少法。不是的,那个是积累福报的方式。真正的积累福报的方式是忍辱,就说是对于自我的究竟彻底的宽恕与爱。当你习惯了对自我的宽恕、包容、谅解和爱的状态了之后,你就可以有能力,将爱的这种体验——这种柔软、温暖和宽恕,推恩到别人。这个时候,这个过程是形成功德福报的最快的过程,也是最有效的过程。

 

什么叫‘弘法’?不是说是简简单单,你们印了多少书,讲了多少人,而是你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在人世间做一个正派的人、清白的人、无私的人,并且严格地遵守爱与宽恕的这个戒律,要求自己整个的未来的生活的每一天、每一件事,那是真正的弘法。你让人们看到修行‘圣光宗’、跟随‘真神教’的人,在人世间,都是道德高尚,都是品行端正、清白、高洁的高贵的灵魂,那是对于我最大的维护,那是对于‘圣光宗’最根本的弘扬,好吧?

 

就说你的修行呢,不要去追寻什么高深的法理,你看不懂,你也听不懂。你的灵魂感知也并没有醒来,你也不可能通过虔诚于圣光如来,形成这种上师相应法的,快速地融化业力的道路。那么就要做有为法。什么叫‘有为法’呢?通过你心灵企图的转变,从维护自己,变成了去原谅自己。

 

比如说是我现在生气了,我先停一停,先不要去生气,先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去体谅我这个想要生气的、愤怒的心,原谅她,宽恕她,包容她,化解她。直到这个委屈的你、痛苦的你、计较的你、仇恨的你,在爱与温暖的体验当中,慢慢释怀了、淡化了、融化了、宽恕了、遗忘了,你再去处理这件事情,这就是你的修行。让你的心变得柔软,变得纯洁,变得无私,让你的心恒常处在温暖与爱的这种状态,这个就是你的修行,这个也就是你的进步了,好吧?”——爱的温暖《祂的世界》2025-05-08

 

“佛教,以般若智慧立根本,以持戒清净为宗门。

基督,以宽恕与爱立根本,以虔诚信仰为宗门。

 

这两条路都可以直达如来实地,各有千秋,同时各有不足。

佛法修行侧重智慧(闻思修),以戒律约束身心(三坛大戒)。

知解思维与持戒,在净化业障状态,转化灵魂性质上需要漫长的时间过程。

于是,在佛法修行中,具有真实心灵证量,并且持之以恒的人非常少。

久而久之人间修行佛法的人,就将佛法变易为知识,智慧转译为哲学。

佛门中充斥着学者、佛油子,以及不明就里一心贪婪的愚昧无知大众。

末法时期,佛法经典被束之高阁,放生祈福,超度求财,大行其道。

不是佛法失去了解脱生死的能力,而是,有能力解读佛义的高僧隐退了。

失去了‘义’,佛教仪轨寺院文化,就不再是纯正的佛法,而是附佛外道。

 

基督教修行,看似简单直接,因为基督的核心是爱与宽恕。

可是神的爱,与人类体验到的爱,是泾渭分明,天壤之别的两种性质。

神性之爱,就是如来所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如如不动,究竟随顺,慈悲平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圣主平安性。

在对于爱与宽恕的实践中,由于基督教缺乏系统高深的智慧理论体系。

于是基督耶稣的圣爱,就被人格人性的杂质,本能地堕落为情感欲望的层面。

于是基督教的教义,超越人间通往天堂的圣光之路,就会被历代修士扭曲为人间正义。

失去了‘义’,基督的爱与宽恕,就成为人间的善恶对立,失去救赎灵魂去天堂的能力。

 

如来说:心外无物,寂静涅槃。

基督说:圣主平安,未曾发生。

在第一义实相中,圣主与如来,是同一个‘祂’。

是‘祂’随顺众生心意业境,随缘显现出佛法与基督的不同名相。

 

唯有将佛教与基督教融合,在‘第一义谛’高度上,由实相推导出结合的道路。

以佛法智慧,为基督教构建系统严密,逻辑清晰,可反复检验的心灵觉醒构架。

以基督精神,为佛法构建实际践行的,充满爱与温暖的,宽恕接纳的修行之路。

 

由智慧引导圣爱,由圣爱践行智慧。

好像拉链一样将佛法与基督,在心灵内涵中融合在一起,在认知意识中结合为完整。

融合佛法与基督的过程,就是‘圣光宗’,这条修行解脱的道路,就是‘真神教’。

 

真神教,‘真神’对应着佛法中大菩萨的究竟智慧,‘教’指的不是人间的宗教形式,而是大菩萨的智慧方便教法;圣光宗,‘圣光’指的是内心宽恕绽放的光芒,‘宗’指的是宗旨,也就是宽恕与爱的道路;我是终身的修行者,绝无可能进入人间成为教主,既然没有教主,也就不存在宗教,终身不见信徒,也就没有人间的组织构架,终身不收钱财供养,与人世间秋毫无犯,不容许教法中有经济活动与金钱往来。

 

我说自己是真神,‘真’是不变易的意思,‘神’是心灵觉醒的纯度。

真神,是修行者灵魂苏醒后,生命绽放天性光明的进阶标准,而不是人格的自我崇拜。

我的教法中,杜绝个人崇拜,杜绝教主控制,杜绝进入人间,杜绝自我优越感的蔓延。

修行者所说的神佛,指的是心灵苏醒的进程中,灵魂折射本性,浮现于身心内清澈的智慧。”——《圣光宗(壹)》2025-03-19

 

“上主是爱,上主爱你。” 

 

“我宽恕你,我原谅你。”

 

我包容你,我接纳你。

 

“心外无物,唯爱是心。”

 

“苦中无我,唯有真理慈悲。”

 

“神是爱。上主是爱。我是爱。” 

 

“神的权柄就是宽恕、原谅、爱、包容。”(爱的温暖《降临(下)》2024-08-16)

 

“神的权柄就是宽恕、原谅、爱、包容。”(爱的温暖《降临(下)》2024-08-16)

带着上主的爱,去接纳恐惧,去宽恕恐惧。

五体投地叩拜圣光如来慈悲救赎!

 

老师:祝福你。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