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多年前,遇到一个人。
在道场里,是诵经还是打坐来着?每天坚持不辍。
她说,想靠这份坚持,护持法脉不断。
仿佛一旦松懈,什么就会失去一样。
当时只觉了不起,
如今,却有了新的理解。
——————
祖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觉与迷,一念之间,
仿佛隔着一层窗户纸,薄如蝉翼,却又将彼岸天堑。
迷在,纸便在。
能捅破那纸的,是觉者;
而捅破的手段,便是“法”。
若无觉者指引,众生连那层纸都未曾察觉,
只得围着“捅破”当时用的“棍子”“姿势”反复钻研。
时间越久,执着越深;
沉迷带来的恐惧愈加沉重,渴望解脱也越发迫切。
于是,便将全部身心投注于那根“棍子”、那种“姿势”的顶礼与模仿之中。
渐渐地,人们的注意力,不再在“破纸”之上,
而是执着于“方式”本身。
甚至忘了——我们原是为了捅破那层纸啊。
至此,所有的“努力”“精进”,
不过是自我感动的仪式感,
实则,是一种更深的自欺。
过家家而不自知。
更有甚者,身披袈裟,自己尚未看见窗户纸,
却大放厥词,误导众生:
“唯此棍子如法,是法棍,余者皆是夹杂……”
法棍?还吐司呢。
善了个哉的。
能捅破窗户纸的,何止那根“棍子”?何止那种“姿势”?
牙签也好,树枝也罢,甚至蘸唾沫的手指,皆可成妙用。
佛经说:有的国土,扭动身体可使人见性。
老师说:“处在慈悲觉醒的纯粹神佛的气息当中……
讲如何做一碗牛肉面,都能让灵魂得度……
教你们背乘法口诀表,……你能觉悟。”(爱的温暖《执着心》2025-03-21)
觉者不再驻世的那一刻,
世间再无看到窗户纸的人,
法脉就已经断了。
对于看不到窗户纸的后人而言,
再怎么精进模仿、精准还原,终归是枉然,
只是徒增一厢情愿的自我安慰罢了。
“知觉那个地方,是界定着一切境界众生和灵性众生的一个分界点。知觉那个地方,是‘能见’的性质没有办法触及到的。除非知觉之上的生命,下到知觉里面来,知觉之下的见精是没有办法知道知觉的。因为见精是知觉梦境的投射。”——爱的温暖《执着心》(2025-03-21)
法脉的传承?
生生世世照猫画虎的模仿,不是法脉传承。
法脉不灭,只在捅破窗户纸的当下,赫然彰显。
祖师说:非见性者,不能说法。
老师说:“没有如来降世,佛经对于你们就是故事。”(爱的温暖《祂(下)》2025-03-06)
觉者能捅破窗户纸,是因为觉者有着“窗外”的记忆。
记忆闪烁处,就是窗户纸现形时。
于是,才有了“捅破”的契机。
有了破洞,就有了内外的对比。
初期,还需要人为去捅,
后来,无须主动作为,内外的压强差,会自动把破洞扯开。
破洞越来越大,直到破洞大到和窗户纸一样,也就是窗户纸完全消融之时,
霎时,窗内就是窗外,
霎时,本无窗内窗外,
本自如如。
珍惜与觉者同在的时光。
努力,努力。
趁着觉者还在,
趁觉者还能一遍遍指给我们看:
看,窗户纸在这儿——朝这捅。
老师:祝福你,很妙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