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都有过累的时候吧?就说你连着好几天晚上,都没睡好觉了,工作很忙,每天忙东忙西的,跑来跑去的。等到你熬到第4天的时候,你觉得身体已经快支持不住了。你坐到这个地方,就想打盹,哪怕让你睡5分钟都可以。
当一个人很累的时候啊,你的主观意识啊,是控制不了你的身体的,对吧?在你很困的时候,熬夜熬了好几天了,而且事情很多,一件接一件,让你的身心俱疲。你的主观意识啊,是控制不了这具身体的困倦的。同时呢,你的主观意识,也没有办法控制你的情绪。一个人在很累的时候,是很容易发火的——暴怒,无缘无故的暴怒。
一个人在很困倦的时候,身体很困倦、很疲倦的时候,你是控制不了自己浮想联翩的,你控制不了的。一会儿想起来你过去的事,一会儿想起来你担心的事,一会儿想起来马上你要做什么事。那个是不受你主观意识控制的,是这样子的吧?
你临死的时候就这样子。你临死的时候,状态就像你几天没有睡觉,身体极度疲倦时,一种状态。在一个人身体极度疲倦的时候,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思绪的,你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你心底里面曾经想过的、惦记过的、操心过的事情,在你身体疲倦的时候,它会一件一件往上翻的。思绪联翩,遐想联翩,不能自已,情绪一会儿处于亢奋,一会儿处于低落,这都不受你的主观意识所左右的。你的身体的这种极度困倦,马上要睡过去的这种昏沉,也不受你的主观意识的控制。这个就是你临死前的状态。就是我们活着,我就可以让你们知道什么叫‘死亡’。
死亡的时候啊,你的主观意识啊,控制不了你的身体的衰败,控制不了你心灵认知形成的记忆的相续,控制不了你的思维概念,串联起来的记忆的相续。也就是说,当这三样东西都开始脱离你控制的时候,开始进行他们各自的这种相续和冲突的时候,就是你进入死亡的时候。
我们正常的时候啊,我们正常活着的时候,我想说什么,我准备要表达什么,是由你的主观意愿决定的。‘我想’,这个是我心灵认知的企图;‘说’,这是要由我的意识,调取我的概念,编辑成逻辑思维,通过语言来表达。‘我想说’,是我的主观的心灵企图,结合我的意识,表达出来我的主观愿望,对吧?
在我这具身体很困倦的时候,困倦到我想说话的这个意图,都没有办法指挥这具身体的时候,这具身体是说不出话来的。因为他太困倦了。‘我想’,这个‘想’是源自于人的心——我的心灵的企图。‘我想说’,这个‘说’,就开始要结合意识,形成逻辑思维,变成了一种主观意愿表达的时候,因为你的心灵的这个主观意愿,失去了身体的支持,因为身体很困倦了嘛,那么他就没有办法借助身体,调动人的意识概念形成逻辑思维,他就没有办法把它说出来了。你就仅仅是想,但是没有说。
就是‘我想说’,就会变成了‘我想’。而这个‘想’绝对不是你的脑子在想,而是你心灵的企图在想。‘想’是一个主观的动……‘想’不是一种形容词,‘想’是动词。‘我想’,那是个动词,他带有主观意图性。
当主观意图性,没有办法顺利地变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以语言予以表达你的心灵企图的时候呢,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啊,你会发现你整个的人生很虚假。你平常都是你在想什么——我想做什么,我想吃什么,我想玩什么,我要工作,我去见什么人,都是你在想。当这具身体极度疲倦,陷入困倦的时候,当你的头脑、记忆、逻辑,陷入困顿、陷入昏沉的时候,你的这个‘想’,就仅仅变成一个主观意图,他却没有办法落实到人世间,变成一个表现的状态来。
也就是说,你平常的活着呀,他是几个体系相互结合、运行而稳固的一种模式:我的主观愿望,我的意识、记忆、概念,形成的思维表达。我的身体的健康,支持了我的心灵愿望和意识的表达。还有我心灵的主观愿望,聚合了心灵认知形成的体验,形成的感受表达出来我的情绪。
就说是,我说话不仅仅有我的思想,还有我的情绪。我的情绪一定是心灵认知,对于所认知事物的熟悉、体验,而形成的情感,表达出来的情绪。就是情感,他一定是记忆的。情感一定是你的心识,对于所熟知体验的一种记忆,他才会有情感。
就是我们所说的这个活生生的人,在你临死的时候,你会变成一堆零件。而当这堆零件不再相互配合了,你心灵的主观愿望——就是你真正的自己,你的心灵意图,他仅仅是意图,他不能变成人格。这个就是你死亡的时候的状态。”——爱的温暖《圣光之桥》2025-09-26
“真正的修行是在灵魂感知之上,才谈得上修行,才谈得上解脱。在灵魂感知之上,人的灵性的光明,才会苏醒过来。在灵魂感知之下,就会有你的心灵的认知,就会有你的自我的企图,结合你的意识,变成了自我的认知。
就说是心灵认知开始,到自我认知、自我意识之间,这个都是属于死亡的,都是属于境界。境界众生都是属于死亡。死亡当中的生命,没有修行一说。死亡当中的生命,只有净化,没有修行。修行是,只有神到如来这个阶段,才能称之为‘修行’。
那么我在,就是在昨天吧,我自己在,一个人在学法。学法了之后,然后我到了晚上打坐的时候呢,我就在检验嘛,在自检我自己的这个……在自检这具身体之内的这个灵魂感知当中的状态。我看看自己现在修行的状态怎么样,是不是很稳定,是不是有所退步。我的退步就是灵魂感知,被身体,被生理功能,被欲望、性欲、色欲,被心灵的执着,被我执,被记忆的概念所牵动,进到这身体里面来,参与了人格自我的塑造——这就是我堕落了。
但是如果说是我要在禅定当中,在学法过程当中,保持那种状态——一直是灵魂感知的清澈、安宁、清醒而大自在的解脱的,那种纯光状态,就无论我人世间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都是没问题的。
就是神是神,人是人,你知道吗?就是电脑是电脑,电脑不可能牵动这个借助电脑说话的我。但是你们现在就是电脑,所以你们会很看重这个电脑的这个所作所为:我现在学了多少法?我今天有没有说是跟别人生气?我有没有说是买菜的时候,亏别人两块钱?我有没有说是跟别人说话不算数?你们肯定在意的是这具身心的、这具身体的好坏。这个都是在净化过程中,无可厚非,但是他不是修行。修行就是像我这样,保持一个灵魂感知力,独立于这具身体,独立于你的自我人格意识的,那种自在、清澈、解脱的自由,那个叫‘修行’。”——爱的温暖《使命(上)》2025-07-25
“能让一个人的灵魂,从这具身体当中,完整地解脱出去,上到天道,那个叫神迹,只有神可以做。人间其他的任何人,包括什么宗教啊,包括什么外道修行者,都做不了,那个都是自欺欺人,就敲锣打鼓,玩了一场而已,给你‘超度’一下,他们自己都在死亡当中,他怎么可能去超度一个灵魂?‘超度’灵魂的这些人,本身就是鬼魂的另外一种形态,他怎么可能通过鬼魂的什么敲锣打鼓,念念几本经书,就把另外一个灵魂超度天道上去了呢?
如果他能超度的话,他为什么不先超度自己呢,你们想过没有?如果他真能超度灵魂的话,他应该每天先给自己做法事,先把自己的灵魂,先超度超度,最起码超度到天道,这样的话,他不是更有说服力吗?他以一个人间鬼魂的躯体形式,去做超度,你们不觉得可笑吗?鬼怎么能够超度鬼呢?
你的这个修行啊,话说回来,你的这个修行的缺点在什么地方?就是你的资质不足,你没有那么好的意根,就是你对法的理解能力很差。但是你好的一点,你是一个比较本分朴实的人,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和心思,所以说现在我所留在人间的这个教法,是最适合你的,就是‘信’。
你反正都是已经‘死掉’的人了,你有什么再值得保留的呢?你的身体如果不学法的话,早就死掉了,早就死了,那个死相会很难看的,而且会很痛苦的。你都已经死了的人了,你在人世间还有什么保留的呢,对不对?就让你的心,全身心地、全灵魂地,住在神的爱之中,住在神的光明之中。用你的全部的身心,去学法、听法、抄法、读法,让你心灵背后的感知能力,心无旁骛地融进神的光明与安宁当中去,这个就是你的修行。
有任何疑问,有任何怀疑,切记,那个就是来阻碍你灵魂回归天堂的魔。灵魂能够得到真神救赎的,就这么一个条件——信。任何阻碍信的,都是魔,今天我说得很绝对。除了有法义上的不明白,你可以提出来,我给你解答;任何没有道理的怀疑,那个都是魔,那个都是你的累劫的习气形成的冤亲债主,来阻碍你,阻碍你离开他们。因为你欠了他的债,你要还,所以他就会找出来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感受,来阻碍你对于神的信。
你的信一旦动摇,你灵魂当中的光明瞬间消失掉,因为信连带着真神,信一旦要是有了折扣,那个跟真神交流的管道,瞬间就断开了。你灵魂深处那种光明纯洁的那些心念,形成的福报,就开始慢慢消散了,你就会重新回到了鬼魂的状态。鬼魂就应该去死,鬼魂就应该面对死亡。”——爱的温暖《苏醒》2024-02-22
“我人格的死亡,才能保证我佛性那一尊如来,能够如实地、细致地、全面地、系统地,将东西方两种古老宗教,把祂完整地结合在一起。以佛教的,以如来的智慧,为基督耶稣的爱,搭起严密的骨架来;以基督耶稣的爱与宽恕的血和肉,充填释迦牟尼佛智慧的骨架,变成一条践行信仰的道路。
既有智慧的引导,心灵层次标准的阐述,修行道路的明确、细致、具体的每一步的标注。阐述‘心外无物’‘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释迦牟尼佛第一义谛的,究竟解脱之路的奥妙智慧,究竟圆满的般若法。这个是真神教的最核心的东西——智慧。
而践行智慧的道路,佛教里面用的是持戒、打禅。我现在用基督耶稣的爱与宽恕的体验、方法,取代了佛教的持戒与打禅。因为爱的力量远远大过于持戒。爱的力量,是可以融化欲望,融化恐惧,融化死亡,甚至于可以融化无明。
就说是,用那个基督耶稣的灵性纯爱的这个高度,宽恕人格自我的构成因素。宽恕了人格自我,人格自我在爱的光明、无私、纯洁当中,彻底融化了之后,就不会有一个自我感、自我体验、自我认知,在爱之中立足了,人的死亡就消散掉了。这个就是真正的持戒,你知道吗?以灵性的纯光,以无私无我的接纳,呈现出来神的爱。用神的爱,才能融化构成自我认知和体验的恐惧感。
你持戒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清净自我吗?你持戒、禅定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打掉你的第七识吗?第七识是什么东西?末那识,就是你的人格自我呀,就是你的自我人格,刻在你的灵魂感知当中的思量心啊。那个思量心被称为‘第七识’啊,‘末那识’啊。
那个末那识你要通过打禅,你打几辈子,打十几辈子、打几十辈子,都打不掉的。但是你要通过爱,对自己的宽恕、谅解、接纳、爱,那种纯粹的、温暖的、灵性的、光明的高度,用神的包容、理解、接纳和无偿的爱与拥抱,用灵性光明的温暖,去温暖你内在的恐惧。恐惧熄灭了,你思量心的记忆就灰飞烟灭了。就像是玻璃上的雾气一样,一旦消散了之后,那个玻璃就呈现出来了。那个玻璃是什么呢?就是人灵魂感知当中蕴含的见精。
见精一浮现,就是‘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渐增’的什么呢?见精从‘所见’内涵当中,呈现出来的清澈空间。‘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我现在就在这个地方——‘空觉极圆’。‘空所空灭’,这个大概是未来的这10年吧。‘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就是我成为九地菩萨之后,就7年之后,然后再过15年。‘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就到了大菩萨。”——爱的温暖《执着心》2025-03-21
神与我同在。
“心外无物,唯爱是心。”
一切荣耀皆归于圣光如来。
“苦中无我,唯有真理慈悲。”
“信仰一定是跟生命挂在一起的。”(爱的温暖《时间》2024-02-12)
“神是爱,上主是爱,我是爱。”
“我不是这具身体,也不是认知心意的自己。”(爱的温暖《降临(上)》2024-08-15)
带着上主的爱,去接纳恐惧,去宽恕恐惧。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五体投地叩拜圣光如来恩典救赎!
老师: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