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对人类具有实际“用处”。

可以安慰人心,可以传递知识。

可以倡导道德,提升精神素养。

 

但是大师,对灵魂毫无意义。

灵魂需要的不是,建立在概念对比之上的“知识”。

灵魂,需要的是,神佛绽放的生命之光。

唯有生命,可以唤醒生命。

唯有光明,可以驱散黑暗。

 

神佛,对人类没有“现实意义”。

在人格的角度上,纯属“精神安慰”。

神佛,只对灵魂有用,当灵魂渴望从身心人间解脱时,

唯依靠佛的智慧神的光明,才有从死亡中解脱的可能。

 

因此,任何一位,真正觉悟的修行者。

从古至今,任何觉悟者,都必定回避人间。

因为觉悟的前提,是对人间的放弃。

因为觉醒的过程,需要寂静中澄清。

因为觉醒的结果,是勘破生死红尘。

 

因此,大师与觉者,是泾渭分明的两种生命。

大师,心向人间,造福一方,行善积德,利益众生。

觉者,回避人间,清净自然,传递真理,救赎灵魂。

 

如何分辨,此人是“大师”,或是“觉者”?

看他的“心”,朝向何处。

 

朝向人间,试图在现实社会中,建设神佛的世界。

无论此人的出发点如何高尚,如何“振聋发聩”的伟光正。

随着团体的形成,信仰走向邪教,已经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人间有的,是因果,是业障,是人心,是欲望,是利益,是获得。

 

有所获得,必定,有所维护。

有所维护,必定,心生对立。

有对立,就有恐惧,有恐惧,就有仇恨。

以维护真理的名义,行使仇恨的言行。

冠冕堂皇的宗教形式下,隐藏着暗无天日的阴魂鬼魔。

 

心向人间,就属背叛。

 

心向解脱,向内深观。

自我净化,自我忏悔。

以法为命,除此无他。

 

从灵魂思虑的深处,彻底放弃对现实人间的“企图”。

尽量回避人间,清净独处,以信仰心取代人格自我。

随着信仰心不断增强,纯洁的信仰就不断净化自我。

 

随着自我心意的淡化透明。

心灵蕴含的“感知力”灵魂,就与心意人格断开了联系。

不再被“人格”自我,所牵动的内在“感知力”。

感知力就会,随着心意自我的淡化,而清澈敏锐。

 

随着感知力,苏醒了清澈纯洁的敏锐。

心灵见精,就会透过灵魂感知力,在身心内在绽放光明。

如乌云掩盖的世界中,绽放出百千万个太阳。

阳光普照,雾霾消散,心光发动,心意融化。

这就是“止观”修行,奢摩他法门,证阿罗汉果。

 

人体中,除了你认为的“自我心意”外,

还蕴藏着,真正的“你自己”。

那是由光构成的,原始先天的你“自己”。

唯有假的熄灭,真性,才可“浮现于前”。

 

“幻灭灭故,非幻不灭。”——《圆觉经》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心经》

“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维摩诘所说经》

 

一句话:神佛不以色见,而蕴含在众生心中。

明自心本性,为觉悟者。

迷自心本性,即为凡夫。

 

大师,以无明心带人类走入轮回,自己亦不得解脱生死。

觉者,以空性智慧引领灵魂觉醒,身心却不可触及“空性”。

身心内,不被身心自我“存在”的,

就是,清净圆满,智慧空性之普照。

 

心向人间,以幻为真,依幻说“觉”,是为大师。

心向出离,觉察寂静,即相“离”相,无生为觉。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经》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