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净四料简”出自永明延寿禅师,对后世影响深远。无人证实永明延寿禅师是阿弥陀佛化身,也无须证实,没有太大意义。应当以老师的《正本清源》为准,不会偏,传佛心印,正法眼藏。
世人有一种观点:禅净四料简是唐末五代僧人永明延寿禅师(904-975年)提出的禅净双修指导纲领,以八十字偈颂形式,针对不同修行根器的人群提出四种修行路径的利弊分析。其内容融合禅宗明心见性与净土念佛往生的核心思想,旨在调和禅净分歧,为后世修行者提供实践方向。
还有一种观点:永明延寿禅师推崇净土法门,或者偏向于净土。因为持这种观点的人死执“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但是我学习了老师讲法后,知道了何为究竟了义的佛法,一番探究思索后,认为上述观点偏离了永明延寿禅师的本意。
这八十字实际上不是利弊分析,也不是调和禅净分歧,而是打破宗派藩篱的初次实践,让各宗派统一于如来究竟义,只不过永明延寿禅师没有深入阐述其用意,导致后人误解,莫衷一是。
永明延寿禅师出生于江苏丹阳,时间是唐末的904年。唐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晃接受唐哀帝“禅让”,建立后梁,五代十国开始。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朝代更迭频繁,政权割据混战,人心动荡不安,给禅宗的弘传创造了客观条件。
禅宗在本时期进入全兴期,“一花开五叶”,形成中国禅宗的五家宗派。自六祖慧能后,修禅的人之中,很多人流于“口头禅”。
永明延寿禅师为净土宗六祖,亦为法眼宗三祖。永明延寿禅师在明州翠岩禅师座下出家,发愿求生西方,日念弥陀圣号十万声。
禅师垂诫:“深嗟末世诳说一禅,只学虚头,全无实解,步步行有,口口谈空,自不责业力所牵,更教人拨无因果。便说饮酒食肉不碍菩提,行盗行淫无妨般若,生遭王法,死堕阿鼻。受得地狱业,消又入畜生饿鬼,百千万劫无有出期。”
以上是禅净四料简产生的历史背景。不难看出,永明禅师作为法眼宗三祖,对禅宗的正法眼藏传承深感忧虑,他想匡扶正法,而不是想调和禅净分歧,如果不正本清源,分歧就不能调和。
“禅净四料简”描述了四种修行人的状态和修行结果,顺序是由高到低。表面看,禅师是当好好先生,禅净两家都不得罪,实则真正想彰显的是:续佛慧命,拨乱反正。
一、第一种“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是在赞叹认识到禅净不二——都是祂化现的道路,从而突破法门的藩篱,禅净合一的修行人。
二、第二种“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无禅有净土”暗暗批评了“诳说一禅,只学虚头,全无实解,步步行有,口口谈空”的人,让他们不要空说口头禅,“有净土”并不是说可以离开如来正法眼藏,而是以此说明实修的重要性,如果“诳说一禅,只学虚头”,便成了“有人间”。
有出离心才能成其为“有净土”,而真实无伪的出离心要在了解如来究竟义的基础上才能生起。
有了出离心,再用念佛——奢摩他等等方法,使灵魂感知融入阿弥陀佛的智慧光明(自性光明),临命终时,意识和灵魂分离后,就可当下极乐,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如果不能如此,就不能“去”。
三、第三种“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这一种是重点,被后世人误解为修禅不如修净土,也被净土宗的人引用来拔高净土宗地位。
真正的禅是如来正法眼藏,作为法眼宗三祖,他不可能批评真禅,而是批评“口头禅”现象。这就可以说通了:有口头禅的人“十人九蹉路”。
因当时许多禅宗修行人,不从心性上下功夫,喜好谈玄说妙,看不起主修念佛奢摩他止观、暗合禅之道妙的净土修行人,结果反增傲慢,对这类修行人,永明禅师呵责他们,必须老老实实落实在心性上修行,理可顿悟,事需渐修。
实际上,净土修行也不离心性,不是简单用人格的贪婪心念佛求生一个人格心意勾画的所谓西方极乐世界。(见老师的《正本清源》系列)
四、第四种(最后一种)“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很好理解,释义:既不修禅也不念佛,而是消遣佛法者,例如佛油子,沉沦六道,难逃地狱之苦。也在警示修行不可散漫,需依止明确法门(比如大恩老师的“爱和宽恕”法门),否则“三世佛冤”,轮回无期。
顺便说一句,不可执着法门实有,法门是通向真理的道路,法门是方便,佛佛道同,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而且离开神佛,就没有修行,灵魂没有解脱的选项。
—————————————————————
第二种里的“有净土”说的不是假的净土宗,而是唯心净土的净土宗。如果抛开如来究竟义和出离心的培养,净土宗就是附佛外道,永明延寿禅师说的肯定不是“假的净土宗万修万人去”,他的见解不会这么低劣。
有些所谓的净土宗修行人,不谈心性,或者只是口头上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成为偏离佛法究竟义的附佛外道。
他们消遣佛法,不肯从心性上下功夫,不向自己的人格自我宣战,维护小我,没有出离心,而是以“禅净四料简”为挡箭牌,标榜自己修的净土法门“万修万人去”,例如净某大魔头和他的魔子魔孙,只能自己骗自己,成为已沦为人间商品的“净土宗”的买卖者。
他们贪婪求取一个人世间美好生活的升级版——西方极乐世界,不从心地下功夫,就是痴心妄想,缘木求鱼,既想过人世间美好生活,又想死后可以继续享乐,结果只能继续轮回,贪婪心勾画的美好未来不会实现,甚至今生也是业障缠身,身心疲惫,心灵不断向外驰逐,虽然五子登科(拥有票子,房子,车子,妻子,孩子),实际上无丝毫安乐可言。
所谓末法时期根基差的人,是那些眼高于顶,用佛法装饰自己,没有出离心的人,没有绝对的根基差,只在于你心灵的选择方向,选择出离,就与正法相应,可以回归本来面目。
下面贴老师的一段法,共勉。
“哪怕我心底里面,曾经经历过穷困的时候,那种压抑到极致的痛苦的感受,看到了我马上要面临的无限富贵的时候,那种心底里面蠢蠢欲动的残存的渴望,我都要把他们杀死,我只为法而活着。这个就是一个修行者的标准——与世隔绝,与人世间秋毫无犯。
所以说我也希望未来跟我修行的人,像我一样,只往天上看。不论你现在面对的是绝望、贫困、贫贱、卑微,不论你现在面对的是,像我这样的,几乎无限的财富、权力、美色和地位,这两者都不要看,只往天上看。只往那天上的天堂的爱当中去看,只往那完整生命永恒究竟的安宁当中去看,只往诸佛的庄严智慧和无限慈悲当中看,只往你心底里面,对于诸佛如来无限的虔诚当中去仰望,而不要去看你人格自我的胆怯、欲望、索取。这叫‘苦中无我,唯有真理慈悲’。
什么叫‘苦’?你的心被外界带动,就叫‘苦’。什么叫‘我’?人格自我牵动你的心灵认知,进行的体验和感受,称为‘我’。什么叫‘真理慈悲’?对于诸佛如来无限的虔诚,可以为着如来,去把自己亲手杀掉,这个叫‘苦中无我,唯有真理慈悲’。一个殉道者,才有资格做神。”——爱的温暖《科技与神》2025-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