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识就是“心”
“心与识是一体两面。依照佛经,‘心’是我们精神作用的主体。所谓‘宇宙 ’(物质世间,我人赖以生存的环境) 和人生 (有情世间,我人的生命体) ,不是神 (大梵天或上帝)所创造,不是无因而生,这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存在的。”——详见《八识规矩颂讲记 》(于凌波居士 )

 

(* 世出世间的圣证智慧,方能解释宇宙缘起法,如《楞严经》云“觉明为咎”、“知见立知,是无明本”(具略)。
近代科学假说提出的,宇宙其实是量子汤的场,以及对波粒二象性实验现象的解释,已为心色不二,心物一元,精神物质统一,提供了理论基础。

 

修行者以自证圣智,解释三界缘起法:觉性迷盹投射觉知存在空间,摇曳产生时间,如是动静、明暗、生灭,牵动觉受,引发灵性沉淀,产生能量颗粒,可知精神产生物质。
随证量提升,修行者圣智现量物质元素渐渐显现生命性”,可见物性源自灵性光明生命的沉淀,物质源于精神。
因心故色,相由心显,性相不二,心物一元。

 

娑婆堪忍,修行者带着“祂”的记忆再返人间,以三十年的修行经历,示现“误入”邪J,迷途知返,深入了义,得正法眼藏,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秉出离、虔诚、真实、宽恕,行凡夫所不能行,渐证“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实相,亦为后人开拓出一条迅速回归真理的道途。
佛道长远,唯识行三大阿僧祇劫,修行者却将一生成办。何能如此?请入行者教言。)

 

“世界上所有的物质现象、和我人的心识活动,可以归纳由五蕴的‘因缘和合’,而有‘有情世间’——有情识、情见的众生,和‘器世间’——我人所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的生起和存在。”——详见《八识规矩颂讲记 》(于凌波居士 )

 

(* 娑婆有情众生,耳根最利。为导归能量宇宙多维时空中,以六根感知物质现象和进行精神活动的有情众生,圣者将世出世间的智慧融于教言体系中,以文字和音频为载体,为三维时空的地球人类,开、示佛之知见,令悟、入佛之知见。
修行者通达了义,自证圣智,无多时精通佛法权说名相。“方便为究竟”,为助现代佛教内外人士理解,修行者常采用普世的文字开示实相,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和用通俗譬喻的方法,还原真理,指导修行。
希望闻法者,莫错真理普照的机缘,得义忘言,不泥名相,不拘教派。)

 

二、五蕴
“我人的身心,前者是四大(色蕴)的组合,后者是受、想、行、识四蕴的组合,即所谓五蕴和合的生命体。
五蕴又称‘名色’,色是物质的组合,名是精神的组合。
┌ 色蕴——色为质碍义——为四大组合——物质————色
├ 受蕴——领纳——一苦乐感受——┐
五蕴—┼ 想蕴——摄取表像——形成概念—┼——精神作用——心
├ 行蕴——造作——意志行为———┤
└ 识蕴——了别——认识作用———┘

 

色蕴: 色是物质的意思 ,组成色蕴的内容是地、水、火、风四种元素,其真正所指的是坚、湿、暖、动四种物性。由此四种物性,构成宇宙万物,也包括著我们物质性的身体在内,此即所谓‘色身’。”——详见《八识规矩颂讲记 》(于凌波居士 )

 

(* 外道心外求法。对于小乘,佛陀开示色法四大元素,讲析法真空,物质尽处是邻虚尘(类比波粒二象性的粒子态)。故小乘认色空是二,知我空法有,证偏真涅槃。
大乘缘起性空,色空不二,我法俱空。
密乘说六大(地水火风空识),对于报身,四大加空大的五大、五色,代表五方佛,四智加法界体性智为五智。
《楞严经》谈及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有解“见”大即“根”大,后于五识篇详解)。

 

凡夫禅定,由欲界转入色界初禅,色身的粗重四大元素会转精微,发生动、痒、涩、滑、冷、暖,轻、重等八触,可类比能量粒子波动态改变后在物理现象上的体现,说明精神作用,改变物质。
跟随修行者教法的,坚持连续抄法十年以上的学众中,有分享过身心净化时出现的体验,就是八触发动。

 

心现识变,凡夫转识成智,圣智度自心现量之佛身刹土遍摄三千,是为法界体性智。
随着修行者示现业报肉身劣身,净化成智慧报身进程,精神(心)(圣者法界无生空明觉照,经觉知存在,折现出永恒灵性天堂的无量光明)作用于物质(色)的功效,就会在能量宇宙内的三维地球,显得愈发明显,经由人类感官认知分别,大量神迹就会呈现,这是“心能转物,即同如来”的亲证。

 

显乘重从心法起修,信愿行;密乘更重色法圆满,脉气明点三根本。中央大日如来表法界体性智,表色蕴最后转化成就。密乘九乘佛巅,禅宗还我本来,无非“涅槃妙心”。
精神物质统一,显密不二,色空不二,性相不二的秘密,随着修行者未来心中伏藏开启,报身转化渐渐成就,会为我们缓缓解开。)

 

《消逝》(2023-08-30)原文:
“因为构成自我意识的基础,是心灵认知与头脑意识,这两者都是‘分别见’,因分别而有确定,确定投射出了‘固有之相’;因意识而有概念,因概念而投射出‘具体的名’。

 

于是,人类所见的世界,从来只是‘名称与现象’;或者说,现实物质客观世界,就是‘人格意识’中的,认知与意识,投射出来的‘想象’。”

 

(* 地球纬度的有情众生如人类,主观认为,客观物质世界真实存在。
而圣者开示真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人类六根感知的客观物质世界(色法),只是心投射的名相(法),是心与心影的对话,心空则法灭,所以佛教“自净其意”。)

 

三、万法唯识
“宇宙间一切法相 (现象) ,全是识所变现,此即所谓‘唯识无境’——境,就是宇宙万有的一切现象,非外在的真实存在。这叫做:‘识所缘,唯识所变’。”——详见《八识规矩颂讲记 》(于凌波居士 )

 

《消逝》原文:
“‘神’是生命的状态,而非心意中的境界。

 

‘世间法’的修行,是于人格心意内,心灵‘境界’的净化与升华。
‘出世间法’修行,是超越了心灵境界,苏醒了‘生命’。
原始灵性呈现出光明天堂,完整生命呈现出永恒无限。
无限永恒褪去境界后,清净本性,自永恒中逐步展现。”

 

(* 如上,修行者体证,“唯识无境”。
我法不空,对境更生识心,能所两立,“心”更投射“心影”,法由心生。
心空法灭,“净极光通达”。在幻象能量宇宙中有为的修行,修行者教法强调无条件宽恕、一切接纳,淡化认知体验,识渐转智,快速褪去境界幻影。先苏醒灵性,回归圣灵光明永恒,出分段生死。)

 

一)识是一种功能,不是一种有质碍性的物质,简单说,是一种“能量”。识有四个名称,曰:心、意、识、了。
第八识积集诸法种子,生起诸法,名为心;
第七识恒审思量,执著自我,名为意;
前六识了别各别粗显之境,名为识。

 

唯识之教,是‘即用显体’。说到其体,名为‘如如’:说到其用,名为‘能变’。‘能’则势力生起,运转不居;‘变’则生灭如幻,非实有性。唯识立论,谓离识之外,无有外境。而所谓识,亦不过为能变的‘功能’而已。”——详见《八识规矩颂讲记 》(于凌波居士 )

 

(* 修行者已经解脱分段生死,告诉我们:
三界轮回幻影,天堂灵爱永恒,法界觉性无生,华藏富贵庄严,都是‘祂’一瞥见现的重重投影。)

 

二)“识的功能非局限于肉身,而交遍于法界 (全宇宙) 。大脑是有质碍性的物质,而识是无质碍性的功能。识量同于虚空而无极。”——详见《八识规矩颂讲记 》(于凌波居士 )

 

三)“识为种子起现行,而种子起现行必待众缘。”(同上)

 

(* 佛法中,声闻自觉,行解脱道,了分段生死;菩萨觉他,行菩提道,更了变易生死。究竟成佛,唯识行三大阿僧祇劫。

 

佛陀对小乘根基,制僧尼复杂的声闻戒,从微细戒相戒行治心。贪嗔痴是三界,声闻我空法有,重现象界的因果铁律,从相戒心断轮回之因,先了分段生死之苦。
对于大乘根基,佛说我法二空,不重戒相而重心行,制较略的菩萨戒。等觉菩萨尚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故菩萨心戒,唯佛能制。

 

地藏经云,娑婆世界众生,起心动念,无非罪错。三界虚妄,攀缘外境,执幻为实,四大根本烦恼“爱见痴慢”恒随,染污种子相续,不出轮回生死幻影。
小乘执我空法有,若只执戒相不重心空,分别对境不休,识所生的种子相续熏染不断,成佛长远。

 

修行者带着“祂”的记忆,忆起无量劫前所发菩提大愿,及今生娑婆使命,结合佛法智慧及西方灵修的宽恕法门,为后人开拓出一条更快的觉醒之路。
能量宇宙虚妄不真,用爱与宽恕有为法融化恐惧,个体知觉快速苏醒灵性,回归完整永恒的生命天堂,先出分段生死。在修行中破除自我,消除习气,更速了变易生死。
修行者的虔诚教法,重持“出离、真实、宽恕”心戒,不重繁复戒相。融化恐惧,善解因缘,成道迅速,难度较高。

 

以2022年1月20日灵性激活的时间为界,修行者前期实修注重佛法的“戒定慧”,后期更重灵修的宽恕接纳,“贪嗔痴”亦是道。
对于教法侧重点的调整,印证了修行者的进步:以戒定慧先破我执,以宽恕接纳速破法执,渐转平等性智,实证“烦恼即菩提”。
真达平等本际,则如《圆觉经》云:“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

 

无明分破,法身分证。未来如修行者预言,大菩萨位大作佛事,觉他圆满,八识转智圆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自心现量之佛界亦圆满。
菩提愿满,心空法灭,生灭灭矣,“祂”从一瞥中彻底醒来。)

 

四、八识心王简介
“八识心王,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一)前五识,是感觉器官,依于我人色身中的五根 (即眼、耳、鼻、舌、身五根) 而生起。
二)第六识,名意识,这是我人心理活动的综合中心,我人的思考、判断、记忆、决定,以至于喜怒哀乐的情绪用,全是第六识的功能。
前五识各有其根,第六识也是依根而生起。
前五识只能了别自己界限以内的东西,而第六识则是前五识任何一识发生作用,第六识即与之同时俱起,以发生其了解分别的作用。
三)七八识
第六识是心理活动的综合中心,我们的见闻觉知,思想判断,全以第六识为主,第七、八识是属於潜意识的范围。
第七识名末那识,末那二字,唯一的作用,就是‘恒审思量’,误认为第八识是恒、是一、是遍、是主宰的‘自我’。

 

八个识都有思量的作用:
但前五识时常间断,也没有审虑作用,所以是‘非恒非审’的思量。
第六识有审虑的作用,但也有时间断 ,所以‘审而非恒’的思量。
第八识是‘恒转’(如瀑流) ,但它并不审虑,所以是‘恒而非审’的思量。
唯有第七识,它恒时审虑思量,执著自我,维护自我,这就是我人何以时时以自我为中心,起惑造业,损人利己的原因了。

 

第八识又名阿赖耶识,含藏万法种子,有能藏、所藏、执藏三种意义。能藏,是指它能储藏万法种子 ,生起宇宙万法。至于执藏二字,又称‘我爱执藏’,这是因为第七识误认第八识为自我,对于自我妄生贪爱,执著不舍,这称为‘我爱执’。这时第七识是能执,第八识是所执。”——详见《八识规矩颂讲记 》(于凌波居士 )

 

(* 如此“我爱”,是三界轮回生命的源头、未解脱存在感的造物主的无私大爱。所以,仍是“我痴”、“我爱”、“我见”、“我”,不出变易生死。

 

修行者教法中的天堂圣灵,不同于造物主,是苏醒了无生法界的智慧之光,投射在三界内的临在,众灵经由爱与宽恕的光路回归圣灵天堂,随着修行者证量渐趋圆满,圣灵天堂最终解脱“我”的存在幻感,回归并圆满法界,永脱变易生死。)

 

《消逝》原文:
“修行者,透过这具身心,苏醒了原始亘古的‘自己’。
修行者,是光明无限的永恒天堂。
修行者,是原始亘古的永恒生命。

 

一切生灭缘起的灵魂众生,思量心中派生的生死众生,皆因离开了天堂,而陷入恐惧驱动的,分别心阴影之中,细念聚合习气,恐惧凝固身心,于生死轮回中流转无限劫。

 

天堂,是原始极乐,亘古光明。
天堂,是永恒幸福,安宁温暖。
天堂,是无限的爱,无差异的宽恕。
天堂,是真正的生命,是真实的生命。
原始真实的生命,是无私无穷尽的爱。
生命是无限且永恒,光明无法存留罪恶。”

 

(* 唯识甚深甚深,简略摘引基础知识,并对照修行者教法,请佛教内明眼人,自行体验,圣者文字背后的力量与普通文字的不同;
也为佛教内外人士,掌握基本佛学常识,统一认知,顺利理解后文做铺垫:修行者自心现量,如何会层层推进,智量三界能量宇宙乃至华藏世界,并圆满着自身的佛国刹土,重要且必要。)

 

(顶礼老师!
文中(*)部分,是个人对师教言的理解总结,以及对佛法的个人知见,不作圣解。
学法时短,无行无证,或有知见错谬,或有文字不妥,深恐不当误导,肯请慈悲指示,方便修正。)

 

(先上传此篇,剩余几篇待完成后一起传。)

 

老师:究竟,系统,完整,细致,置顶收录。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