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悲能、灵性宇宙、神魔宇宙与四相的关系

1.悲能

a.“悲能那个地方,是彻底究竟地没有分别,‘祂’是彻底究竟地融化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究竟平安的大圆满。”(心灵疗愈《造物主》2024-04-05)

b.“这个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个也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心清净,相相如来。”心灵疗愈《律法(贰)》2024-06-22)

 

2.灵性天堂

a.“天堂熄灭了我相、人相、众生相,祂是永恒的生命的存在。”(心灵疗愈《人格》2024-04-10)

b.“任何生命,只要你苏醒了内在,脱离了‘我相、人相、众生相’的,那种亘古永恒的爱与接纳,你就进到了天堂,成为了天堂的一部分。”(心灵疗愈《昆达里尼(上)》2024-04-16)

c.“天堂‘离我相,离人相,离众生相’,虽然有寿者相,但是寿者相即生命永恒,永恒光明纯生命天堂,很接近法界无生普照的慈悲。”(《答疑》2024-07-03)

 

3.神魔宇宙

“他们是离了我相、人相,但是有众生相,有寿者相。”

“众生相就是三界律法。”

“还有寿者相,寿者相的话,就是他们认为的这种见精的永恒。”

“实际上,那个见精的永恒,是天堂之主的倒影。”

(心灵疗愈《律法(叁)》2024-06-25)

 

二、不同身体的组成

根据讲法《律法(叁)》(2024-06-25)整理:

1.心灵的认知与业力构成肉身。

2.善念与福报构成福德身(天人)。

3.信仰和功德力形成光明身(修行者)。

4.“生命的精纯能量,跟灵性的感应力,构成的三界律法身。”(神魔宇宙)

5.“天堂祂是纯生命,祂没有构成,祂就是宇宙的终极意识,投射出来的纯粹、完整的生命,那个叫‘天堂’。”

6.“而法界呢,是不被完整生命,不被终极意识所存在的无生普照,那个叫‘法界’。法界就更不存在所谓的构成了,法界是在一切构成当中,不被构成所改变的‘未曾发生’,那个叫‘法界’。”

7.“而这个未曾发生的法界,和因果缘起的你们人类的,因你们的分别和业力构成的肉身,在悲能当中,是同一种东西,都是属于境界的这种相续。而悲能就在当下。”

 

三、三界六道对应关系

根据讲法《降临(下)》(2024-08-16)整理:

1.“大菩萨的觉性对应着法界。”

 

2.“大菩萨觉性的困顿,呈现出来的宇宙终极意识,那个对应的是天堂——灵性天堂。”(纯天堂)

“灵性的不同层次的生命境界——知觉。”(对应着生命天堂的具体形态)

“进入到灵性天堂,你就进入到了主的世界。”

 

3.“知觉投射出来了见精,最早的见精对应的是无色界——纯意识的生命力。”

“进入到了见精的清澈,你进入到了神的世界。”(无色界)

 

4.“见精的清澈被‘所见’内涵制约,形成了那种感知力初期的状态,对应着色界。”“有形体的众生。”

 

5.“色界众生对于境界的沉沦,体现出来了这种感知,感知的境界。”“感知力的沉淀,形成了心灵认知的初期,那个就变成了欲界。”

 

a.天人、阿修罗——对应欲界上层。

注意:“感知的灵魂境界,对应着这个色界和欲界,他是在欲界的上层。”

 

b.“三界六道的灵魂世界;进入到了人的心灵认知和意识,你是进入到了人类的世界。”(人——应该是欲界的中层)

 

c.“感知变成了认知,认知与意识结合,变成了灵魂境界当中的下三道。”“地狱、饿鬼、畜生——下三道”(欲界下层)

 

温馨提示以下摘自心灵疗愈《降临(下)》2024-08-16)

 

1.“感知境界他是一个……他是由见精的‘能见’的清澈,被‘所见’内涵制约,层层堕落而形成的。就是从无色界变成了色界,由色界沉沦了众生的欲念和习气,变成了欲界的过程,而欲界就已经进入到了灵魂感知的范围了。而灵魂感知的范围,不仅仅是在欲界形成的,而是在见精被‘所见’内涵制约过程当中,就形成了感知最原始、最微观的,那个习气沉沦,而呈现出来的生命体验。”

 

2.“在这个见精背后,在‘能见’的清澈和‘所见’的分别的,更深一层的见精本体的性质和规则,浮现出来了三界律法神,那个是三界的真正的根本。”

 

3.“悲能没有对应。”

 

请问老师,以下a、b两段,分别对应的是灵魂感知世界中的欲界上层和色界,c对应的是神的世界(见精无色界)吗?

 

a.“认知淡化了六根和自我的牵引,认知本身的清澈和懵懂,会苏醒认知背后的感知的领域,你就见到了天人世界。”

 

b.“脱离了心灵认知,进入到了感知的境界,感知的细腻的那个非常微妙的经验,他就会浮现出来天道更微观、更广袤的,不同天王、天主的世界,你看到的宇宙范围会非常非常广大。”

 

c.“在灵魂感知,脱离了心灵认知的禁锢和束缚之后,灵魂感知经历了,经验——微妙的经验,投射出来了这种天王、天主、天帝塑造的世界之后呢,那些世界的更微观,就呈现出来了,构成灵魂感知力的,细腻的细念和非常微妙细腻的习气的经验。习气的经验背后,就是‘所见’的内涵,对于细念那个性质——‘能见’清澈的制约。这两者就呈现出来了,没有形态的众生,他们没有形态的。”

 

不知道是否有理解不当之处,祈请圣师慈悲开示,无限感恩!

 

老师:很棒,理解到位。

 

返回
顶部